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极权主义与批判的构型——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前理解"

    朱兆斌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40年代沦为流亡知识分子,他们以个体生命与批判理论的"双重流亡"呼应着其"永恒流亡"的精神与思想状况.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事实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生存背景,法西斯主义批判则构成了批判理论的"前理解".反法西斯的意识形塑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观念,并深刻地参与进批判理论的构型之中.法西斯主义批判已然构成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传统.无论是阿多诺对极权主义、艺术与精神分析的思考,还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极权主义批判上的共识,都具体地呈现批判理论在构型上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批判理论的"前理解"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犹太裔身份有一定的关系,从这种身份出发能够使我们深入理解批判理论的构型,但我们只能将这种身份的影响限定在一定的程度之内.

    法兰克福学派极权主义批判理论流亡法西斯主义

    麦克弗森论资本主义社会"占有性"及其三次浪潮

    江新牛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C.B.麦克弗森是20世纪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他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以"占有性"来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特征."占有性"体现为:个体被理解为自身的占有者,个体与他人没有任何联系;社会被理解为个体自愿结成的市场关系的集合;国家被理解为维护市场社会秩序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的"占有性"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民主三种模式的相继构建.保护型民主体现出对"占有性"的完全接受;发展型民主表现出对"占有性"的短暂反抗;均衡型民主则反映了对"占有性"的完全接受.理解"占有性",是把握麦克弗森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思想的关键.

    麦克弗森资本主义社会占有性自由民主

    取缔还是修缮?——澄明韩炳哲对福柯生命政治行将"终结"的误判

    吴大娟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炳哲基于对数字精神权力运作机制及功绩主体生存境况的剖析,构建起精神政治学,以期取缔福柯的生命政治.宣称生命政治学的解释框架无法兼容功绩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本质特征,因而必然走向"终结",被精神政治学代替.韩炳哲对福柯生命政治"过时性"的批评,对推动生命政治学走向精神深处具有意义,但他曲解了福柯的思想原意,未能捕捉生命政治学隐含的"精神关怀"和"自我技术"的一面,错失了生命政治的当代转型——数字—生命政治.精神政治的出场并未"终结"生命政治,只是对生命政治向精神层面的铺展和延伸.从韩炳哲关于生命政治行将"终结"的误判及自身的理论局限来看,唯物史观依然是洞悉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思想旗帜.

    韩炳哲精神政治福柯生命政治主观误判唯物史观

    加缪作品中的身份意义与思想特质

    张甜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是文学的灵魂.加缪作为20世纪深受年轻一代欢迎的作家和思想家,其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思想特色.梳理加缪的人生轨迹、文学创作与思想主张的基本关系,可以发现,加缪小说书写了在罪恶世界里如何奋起反抗、在荒诞世界中如何带着病痛活下去的坚韧力量,其所刻画的与时代凿枘不投的异乡人、追求爱与平等的正义者、奋起抵抗的局外人,融入他的政治践行及其社会担当的责任与爱之中,深刻揭示了加缪小说的跨文化身份意义.由此,可以洞见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内在关联,从而理解"文学是人学"的永恒命题.

    加缪小说责任与爱跨文化身份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经验

    菅泽华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新发展阶段的远景目标.以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为出发点,从中国历史发展文化脉络、西方思潮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剖析共同富裕的理论溯源,归纳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以及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同时,以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为落脚点,梳理共同富裕的发展现状,以及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总结得出以精准扶贫消除绝对贫困、以城乡融合推动平衡发展、以区域协调破解失衡难题和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着力点四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高质量发展精准扶贫

    空间生产视角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基于武汉市C街道的考察

    曹阳白虹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治理因社区异质性、流动性、碎片化等固有特征使其治理情境的复杂性日益加深.新时期,我们党作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建引领是社区空间生产的关键抓手.以武汉市C街道党建引领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资料收集方式,以空间生产视角为切入点,构建了党建引领重构社区空间生产逻辑的框架,致力于呈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我们党通过对政治空间的引领、公共空间的协同、私域空间的凝聚这三种运行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完善体系、塑造了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格局、构造了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空间布局.

    党建引领空间生产实践路径社区治理共同体

    ChatGPT如何冲击了人的主体性——以基特勒的媒介理论为线索

    张欣然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的发布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热潮,其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能力引发人类社会知识生产、文本创作方式的巨大变革.基特勒的媒介理论关注媒介技术的历史语境与物质结构,讨论媒介技术如何塑造文化和社会,为我们重新认识机器与人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的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参照.ChatGPT实现了机器的自我书写,冲击了人类语言的独特性,算法和界面的不可见进一步遮蔽了人的主体性.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警惕人类中心主义,重新检视人与技术的关系,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寻找人类的价值,实现人与媒介技术的"共在".

    ChatGPT基特勒主体性人机关系

    论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的法理溯源与制度构建

    张德权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当属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目标的必要法治保障.当前,在黄河流域环境保护进程中开展的司法协作存在系统化程度不够、司法协作主体及其职责不清、司法协作实践的形式化问题明显以及司法协作配套制度供给不足等多重制约.黄河流域是一个兼具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有机巨系统,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应当理性审视依行政区划建立的司法保护体制机制,以生态整体主义与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根基,由司法协作转向司法协同,锚定司法协同的体制机制、主体范围、衔接程序以及配套制度这四条主线探索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制度的构建,以形成"全黄河流域"环境司法"系统化协同"体系,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司法保障.

    黄河流域环境司法协同法治保障民行刑共治

    中部地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以武汉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例

    刘丹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立在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协同增益的基础上.中部地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不仅要在青年发展政策上进行创新,制定完善的青年发展规划和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还需要在支持青年就业创业、促进青年人才发展、打造青年消费增长极、加强青年社会保障等领域给予切实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中部地区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体系实践路径

    重聚型行政生态模式:行政生态学的理论创新

    曹冬英王少泉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里格斯认为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分别是融合型行政模式、棱柱型行政模式和衍射型行政模式.20世纪70年代,里格斯进一步发展了行政生态学,但在之后的数十年间这一理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停滞归因于多个方面,助推行政生态学再发展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借鉴光学中的夫琅禾费衍射展开研究,能够助推行政生态学的理论创新: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类似光的衍射,与此不同的是数字社会的行政模式与光的重新聚合相似,因此可以命名为重聚型行政模式,这种行政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具有良好前景.

    重聚型行政生态模式里格斯行政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