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

黄晓伟

月刊

1002-3240

glkxj@163.com;glkxj@sina.com

0773-2898540

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山路6号

社会科学家/Journal Social Scientis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以发表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发表社科研究成果,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资源产业化的现状、困境与数字化路径——以甘肃省为例

    叶紫青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数字化是当下突破文旅资源产业化的重要路径,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产业化发展,要确立内容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基于产业协同和价值链重构层面,推动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融合视角的研究阐释、创意转化与开发利用,创新生产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文旅融合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文章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文旅资源产业化及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数字化革新路径,进一步加强文旅资源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时代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资源产业化文旅融合数字化路径

    本刊声明

    《社会科学家》杂志社
    82页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趣缘群体实践——基于对某剪纸群体的参与观察

    滕璐阳徐赣丽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趣缘作为人际结合的方式之一,相对因血缘、地缘、业缘建立的关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与变动性.这就决定了趣缘在本质上指涉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关切到"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但目前学界对趣缘群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社会互动、社会资本、亚文化等维度,存在过分依赖西方理论、范式日趋僵化的问题.而立足现代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视角,考察趣缘群体内部的文化建构方式,关注个体行动与情感表达,探讨民众在趣缘群体中建构美好生活的过程与行为逻辑,恰好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一个由传承人及其学生组成的剪纸趣缘群体中,成员通过"在家里"学习、课堂中"和而不同"的创作、日常交往中的分享型互惠等实践,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结和融洽而理想的日常实践方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收获到稳定的快乐.这种对多元化的日常实践以及生活意义的追问,既能够呈现趣缘群体内部的丰富性、释放理论活力,也是现代民俗学的旨趣所在.

    趣缘群体日常生活实践现代民俗学剪纸情感

    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基础、表现样态及建构措施——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

    王贤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由讨论公共事务为核心指征的公共领域在网络时代发生了重要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意味着公共领域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而且也意味着公共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可能.网络公共领域以公共领域的存在为前提,根据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它要以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离为出场条件,以关心普遍利益的公众为基本在场要素,以形成批判性公共舆论为表达自身的核心形式和立场态势.网络公共领域既有公众覆盖广泛、公众自由度高、舆论作用显著的优势,也有公众存在结构性缺陷、公众人格独立性缺失以及公共领域私人化和私人领域公共化的问题.要建构好网络公共领域,需要培养以信息理性、判断理性和交往理性为一体的网络公众主体理性;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法治建设三方面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要牢牢掌握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建构权、话语主导权和工作管理权,从而促进网络公共领域发挥最大优势.

    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哈贝马斯网络安全公共形象

    学术期刊推动学术共同体发展:基础作用、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张立伟李静丽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融合发展是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道路的有效之举.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发展高度关联,两者具有极强的耦合性.在推动学术共同体发展中,学术期刊有利于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术共同体研究人才供给等.同时,学术期刊评价机制、学术期刊共同体缺失、学术期刊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不够高等因素又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期刊对学术共同体的赋能作用.解决上述问题,须引导学术期刊回归服务学术发展的功能定位,强化学术期刊共同体建设以推动学术共同体发展进程,提升编辑参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与多元能力.

    学术期刊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学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舆论传播的情感驱动:理论机制与影响效应

    蒋琳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是推动舆论形成和传播不可忽视的力量.现有研究中基本情感理论、情感认知理论、共情理论与群际情感理论构成情感驱动舆论的主流理论机制.通过考察情感对舆论传播的影响效应,发现舆论传播中群体间情绪具有情感道德社会机能.故而,情绪犹如发动机,可以在不同环节影响舆论传播,且始终围绕着理性与非理性、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公众利益与公共权力之间显现其类型与功能.鉴于此,我国舆论传播研究理论层面应加大本土创造性转化,增强实证考察;实践层面需发掘群体理性情感的道德价值,增强权力机构与公众的情感互动,防止认知偏差,并提升大众媒介情感的共情力和引导力,营造正向公共情感空间.

    舆论传播群体理性情感驱动道德价值情感政治

    国家安全法学的理论脉络与学科建设

    吴思远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指导下,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为国家安全法学的学科建设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我国国家安全法学实现了从理论纬度考究到现实维度探索、单一化研究到整体化建构、宏观阐述到全方位多领域深入推进的飞跃,但由于学科研究起步较晚,长期处于"冷门"的状态,目前仍有许多上升与发展的空间.为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强化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应当充分发挥国家安全法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未来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为理论引擎,完善国家安全法学的理论体系,提升国家安全法学的研究水平,并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推进国家安全法学的学科建设.

    国家安全法学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新文科建设

    义务教育质量的地方立法保障研究——基于省级义务教育地方立法的政策工具分析

    邓佑文李备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已由量的发展进入到质的提升新发展阶段,如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法》明确将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作为新背景下重要的立法目标,而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手段.为了探究义务教育地方立法的政策工具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政策工具的异同,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选取 27 份省级义务教育地方性法规文件为样本,按东、中、西部进行区域划分,构建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法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省级义务教育地方性法规的政策工具使用存在政策工具的结构失衡、政策工具与评价指标内容的切合度不够、政策工具在区域间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等特征.未来义务教育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应调整政策工具结构,促进地方立法内容合理化;提升政策工具与指标内容的切合度,契合地方立法目标;增强政策工具适用性,凸显地方立法特色.从而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标,推进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

    义务教育质量保障地方立法政策工具地方性法规

    电子传输关税征收谈判策略及中国因应——基于法经济学的考察

    娄琳
    12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产品一般以电子传输的方式予以交付.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之中,中国就电子传输关税征收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策略:一种是延续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三届部长级会议(MC13)既有的暂免关税策略(Mora-torium),为未来中国调节数字经济发展留下关税政策空间;另一种是关税为0策略.那么,中国在两种谈判方案中的成本收益究竟如何?本研究运用法经济学善用的博弈分析方法,以Stackelberg和Cournot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体的分析模型,并以中国和美国为例,研判中美两国在不同互动关系下,中国在电子传输关税征收问题中选择不同策略下的综合关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在中国数字产品竞争力落后于美国阶段,中国选择关税为 0 策略可以占据一小部分数字产品市场,但是关税暂缓策略可用作对美谈判筹码;从追平阶段到超越阶段,中国都应该选择关税为 0的策略.但是当处于追平阶段时,这一策略的收益并不显著,较易受到非关税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最优性,当处于超越阶段的时候,关税为 0 策略的收益相当显著,可以视为是稳定的最优策略.

    电子传输关税征收策略关税收益法经济学

    司法建议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机制解析与重塑——以L省人民法院1591份司法建议书及1220份回函为中心展开

    武航宇战为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下,司法建议充分发挥着纠纷解决、解释说理、裁判补充、执行推动、纠纷预防和制度建立等方面的作用,已经成为人民法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最有效路径之一.但在司法建议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超限度、被漠视、难落实等现象层出不穷,L省法院 1591份司法建议书及 1220 份回函显示,当前司法建议现状呈现出"反馈、质量、深度、领域、类型"五个层次要素缺失的特征.究其根源,是"立法、制度、理念、质量"四个维度均存在"刚性不足"的情况,即法定功能定位不清、效力边界划定不清、"能动"理念淡薄、制作模式不够科学.就具体措施而言,可以从明确司法建议的正当性、制定规范性法律制度、建立标准化制发流程、完善组织指导制度、健全跟踪反馈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发挥示范性诉讼的既判力等方面来探索完善路径,提升司法建议的"刚性",从而突破定势,对司法建议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机制进行必要的解析和重塑.

    司法建议国家治理体系正当性刚性机制示范性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