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0-4769

shyj-zzx@126.com

028-87013623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社会科学研究/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大学师生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家庭户代际结构地区比较分析——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王跃生
    10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城乡一代户成为最大类别,一代户的主导地位在多数地区已经确立.2000年以来,各地城乡三种家庭户类别总的发展趋向有相同表现.一代户多处于连续上升状态,二代户则为持续下降,三代及以上户总趋向是小幅降低,也有小幅上升地区.同地城乡一代户、二代户以城市高于乡村为主,三代及以上户则以乡村高于城市为主.乡村一代户高于城市的地区也占一定比例,表明乡村一代户也有较强的增长势头.不同地区家庭户代际结构与家庭户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常住人口中外省人口比例、老龄化水平和少儿抚养比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家庭一代户、极小化,夫妇"空巢"户和单人户构成提高,意味着家庭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增强,这有待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针对家庭的服务水平.

    家庭户代际结构一代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

    授权资本制语境下的禁止财务资助规则

    傅穹赵奕彤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司法》第163条的禁止财务资助制度,是本次公司资本制及公司治理改革修法的亮点.禁止财务资助规则并非孑然独立,须置身于授权资本制的语境中予以观察.我国立法采取财务资助的"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模式,具有独特的历史基因与避免资本虚化的正当性.禁止财务资助规则与购买公司的普通股与类别股相绑定,取得方式包括股份转让与新股发行认购,但排除股份继承情形.无论直接或间接的任何财务资助方式,均受董事勤勉义务与忠实义务的行为准则约束.公司财务资助行为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例外允许更能激发财富创造动力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我国立法除了允许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资助外,还允许为了公司利益经由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在资本比例模式下的其他例外情形.违法的财务资助行为不应影响取得股份行为的效力认定,但应合理追究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的赔偿责任,并考虑赋予其他股东与债权人以异议权来救济.

    禁止财务资助取得公司股份授权资本制公司利益

    论解除通知的表达对合同解除的影响

    郝丽燕
    13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除权人直接发出解除通知行使解除权的,解除通知一般不必包含正确的解除原因,即解除权人没有论证义务.即使解除通知中载明的解除原因不成立,只要成立其他解除权人已知的解除原因,载明的错误解除原因并不影响解除通知的效力.只有在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合同中,比如劳动合同,解除通知才应当包含正确的解除原因,否则不产生合同解除之效力.解除权人通过诉讼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人的义务是陈述事实,法院的责任是基于事实评价合同解除原因是否成立.解除权人在诉讼过程中没有陈述已经产生的引起解除权的事实,若其对该事实知情,判决产生既判力之后其将丧失该解除原因对应的解除权.解除通知包含补救履行宽限期的,解除通知的具体表达要满足特定条件.

    解除通知解除原因解除效力诉讼陈述义务既判力

    我国刑法中驱逐出境的性质与适用

    杜少尉刘仁文
    14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我国《刑法》第35条驱逐出境的性质而言,学界存在刑罚说与保安处分说之争.《刑法》第35条之所以独立于该法第33条和34条,是因其具有仅对外国犯罪人适用的特殊性.在量刑时,是否对外国人科处驱逐出境的依据是其行为是否具有不法性,而非其外籍身份.驱逐出境在目的上虽具有保安处分的色彩,但更具有刑罚的报应和一般预防目的.而且,从我国刑事立法的历史和司法实践来看,《刑法》第35条驱逐出境的性质应认定为刑罚.在司法实践中,对外国人的认定,应以其入境身份为准.如果同时拥有我国国籍和他国国籍,则须引入主要国籍国判断标准.对所犯罪行威胁到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外国犯罪人,应当驱逐出境.对判处无期徒刑或死缓的外国犯罪人,应当附加驱逐出境.外国人被驱逐出境后不准入境期限应由公安机关在执行中予以确定.

    刑罚保安处分驱逐出境司法适用

    何以谱系学,何为确证——威廉斯进路缘由考

    陈德中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斯晚年思想出现"历史转向",从强调哲学反思转向了谱系学叙事.他主张对于观念转型做兼顾各方的解释理解,这样一种活动被称作"确证".他所展开的"确证型谱系学"迥异于尼采的"颠覆型谱系学".两种谱系学路径均有着哲学上的"自然主义"和"认知的"关切,这样两种关切并未造成其取向差异.威廉斯彻底的"现实的心理学"即"彻底的自然主义",以及其对于认知的透明性的追求,使得他所追求的"确证型谱系学"迥异于尼采.尼采的道德心理学依然残留着观念论的影子,因而是不彻底的.而其谱系学分析则预设了被研究对象的认知非透明性,因而表现为哲学颠覆.

    威廉斯哲学谱系学确证现实的心理学认知透明性

    艺术地掌握世界:论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及其审美价值指向——兼论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陈理宣马毅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以生活为主题的社会活动.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建基于自古希腊哲学思想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厚重的历史文化,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表征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生活实践观,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以"艺术地掌握世界"为价值指向,形成了科学、生产和审美内在统一的生活实践理论.艺术地掌握世界,标志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生活实践活动的统一整合,实现个体生命与类生命的全面、自由而自觉的发展,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生活实践理论掌握世界方式

    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审美证成:从康德说起

    朱澳拉戴茂堂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预设了"认识者"和"道德者"的分立,导致了自然与自由的对立关系.虽然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意识到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可作为自然与自由之间的中介,但仍未能彻底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审美境界超越了道德义务的强制性,实现了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的融合,才是自然与自由真正统一的证成.艺术作为审美的现实化形式,与自然美相互渗透、相互诠释,最终达成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整体把握.由此,审美在化解传统二元对立中具有独特价值,为重建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自然自由审美康德

    光绪前期厘金用款的严控限制与督抚筹对

    刘增合袁智广
    18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金是咸丰初年清廷应对战时财源枯竭,持续支持战时财政而开发的新式财源.自咸丰初期迄光绪前期,厘金财源的扩张收入支持着大规模战争的军费支出,各类善后事业和洋务新政也得以挹注支撑.基于部库收支拮据的严峻现实,清廷自光绪六年对各省厘金用款比例实行严控,各省对此抵触筹对,或暗中敷衍应付,或奋起顶奏维权.双方基于自身视野和利益,均秉持"守经达权"的决策理念,却在实际上逐步走向彼此疏离.近代秉政治国者如何贯通"守经"与"达权",有机衔接这两种逻辑,既考验着昔日的帝王僚臣,也为今人如何守制创新提供了鉴戒.

    厘金督抚户部守经达权治国理政

    工兵的养成:近代团练转型与内陆工业化起步

    王果
    192-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练脱胎于"寓兵于民"的民兵古制,一般关注其"兵"的一面,忽视其"民"的一面,甚少论及"兵""民"的相互转换.实际上,团练像是基层社会的免疫系统,应急时可拱卫乡梓,太平时可建设地方.团练军民之间的转换,体现了"自组织"的特点,是地方得以"安居"和"乐业"的重要保障.将团练这一特性,放到近代工业化起步的背景中加以考察,以北碚峡防局将传统团丁训练成具有现代基本军事素养、职业技能的"工兵"为例,可揭示出以"人的现代化"推动内陆工业化这一北碚发展的重要经验.

    兵工团练工业化北碚卢作孚

    同治朝中国早期外交使团"新西洋"形象建构的跨文化解读

    罗选民张雪颖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同治时期,随着外国外交使节常驻北京,清廷向西方国家派驻外交使节已不可避免.斌椿、志刚、张德彝、刘锡鸿等人作为晚清官方派出的最早一批亲身感受西方的蒸蒸日上和先进文明的外交人员,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游记体历史资料,形成了近代中国对"新西洋"形象的最初建构,然而这却是一种不自觉的形象建构.他们从考察西方物质文明、社会风俗再到分析其政治制度乃至于文化结构,对西方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晚清早期外交使节对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多持肯定态度,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旧固守中国传统政教、伦理和文化等方面优于西方文明的观念,显示了早期驻外使节复杂的文化保守心态.国家形象由其自身软硬实力决定,国家形象只有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比较才能得到多元的描述.

    外交使节"新西洋"形象跨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