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认同意蕴、治理限度和中国推进

    刘姝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针对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的富有创见性的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从观念上找到超国家层面的价值认同.基于当前疫情暴露出的卫生治理赤字及共同体构建的内在耦合性逻辑,充分认识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政治互信和卫生差距方面的现实困境,是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起点.中国推进的重点在于通过互利合作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构建,通过求同存异开创人类健康安全的未来.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卫生治理理念认同南北卫生差距

    全球气候治理重叠机制的互动研究

    张丽华李雪婷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为解决气候问题建立了大量的国际机制.随着气候治理机制数量的增多,出现了机制重叠的问题,如行为体的重叠或治理功能的重叠等.机制间的权力、利益和理念关系等内在动因和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全球化和气候领域议题的广泛性等外部动因,构筑了互动的关系结构,推动重叠机制向融合与离散的方向发展.气候治理重叠机制融合方向的互动更多体现的是机制间一种趋于合作的良好互动关系,有利于应对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和碎片化的问题.而气候治理重叠机制离散方向的互动,更多反映的是机制间一种趋于竞争或冲突的互动关系,必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治理的效能.这就需要在厘清全球气候治理重叠机制互动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探寻影响重叠机制良性互动的因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推动全球气候问题的善治.

    气候治理重叠机制互动机制融合机制离散

    协作共治视角下公共安全网状治理结构研究

    宋慧宇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政府单中心垂直治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公共安全的复杂形势和社会对公共安全的多样化需求,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协作共治以分散风险和共享权力将是大势所趋.协作共治是一种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的治理结构,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是松散的网状伙伴关系,扁平化的横向结构、分散的多权力中心使参与各方能够在系统内部相互作用,集约统一,提高资源动态适应性和利用效率;多元主体在协作治理网络中地位平等,共享对公共安全事务的管理权,充分利用平等协商的方式促进协作行动的开展,同时通过规则保障来矫正主体之间权力的不平衡;政府的领导能力是统合网络协作的中心要素,非政府主体在目标议题的建议、治理过程的参与和治理行动的监督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协作共治伙伴关系网状治理结构平等协商

    预期寿命增长的影响因素:世界各国聚类分析

    М.Г.科洛斯尼岑娜Т.В.科斯索娃М.А.舍卢恩措娃张广翔...
    21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30年前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0岁是俄罗斯确定的国家发展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预期寿命,且能够被国家政策所控制.研究旨在阐明世界各国人口预期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揭示俄罗斯在其中的位置.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的全球82个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描述、聚类和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的人口预期寿命远低于其他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卫生支出与之相当的国家.同时,世界各国在人口预期寿命方面的差异受各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发展、医疗保健、城市化、营养摄入和生活方式.

    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公共卫生支出健康生活方式公共健康政策

    "老龄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与构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郑玲郑华
    226-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急速加深,由世界卫生组织引领的全球性老龄友好型城市建设运动正在兴起.面向未来,中国的老龄友好型城市建设也迫在眉睫.但现阶段中国的老龄友好型城市建设仍处于实施"无障碍设计"的起步阶段,未能发掘并实践"老龄友好型城市"所具有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因此,我们系统梳理了相关国际前沿理论,深入分析了8种老龄友好型环境的理论研究范式,并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方法解析了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12个《老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指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设计理念、适用范围、环境特性、可支持的环境类型·健康类型·心理类型、重点设施、服务、需求等方面的老龄友好型城市的构建框架.

    老龄友好型城市老年环境设计老龄化城市建设扎根理论

    从哲学的生活基础看哲学的独特价值

    刘秀玲
    234-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取材于人类的生活基础,植根于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存在在深层本质上是作为一种矛盾性的存在而存在,人的存在方式通过实践呈现出多维度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哲学反思的源泉.哲学恰好以这种反思思想为对象,促使人类深刻反思人类存在的重要意义与特殊价值.哲学对于人类的存在与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作为一种"意义"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创造出更加有意义、更加辉煌的生活世界.哲学的独特价值在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征了人类对于时代生存意义的自我意识,对时代精神进行了正确塑造和理想引导,凝练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独特价值还在于引领人类哲学的生活态度,从容面对生活.

    哲学生活基础独特价值《哲学通论》

    中西国家治理观念的哲学导源——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治理意义

    王公明吴宏政
    240-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古典国家治理观念侧重订立契约、全面依法、借神圣性、绝对目的 等,究其根源是理性反思的思维特质在起作用.西方哲学发源于人对自然求索关系的"物理学之后",其治理观念呈现出抽象的超越精神、冷峻的科学态度以及理念论范式下主客二分的改造;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注重家国一体、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礼乐和谐等观念,其背后是心性直观的思维特质在支撑.中国哲学是基于生存情感路向的"伦理学之后",其治理观念是靠泛血缘关系辐射出去的,饱含温情而具体生动,体现为一种伦理化的艺术以及天人合一交互式的平衡.而导源以哲学革命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会发现它为中西治理观念包容互鉴基础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根本的思想自觉.

    国家治理观念哲学导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西比较

    "人群"的异化肖像:本雅明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独特阐释

    郭广
    246-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鲜有人深入研究本雅明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问题.20世纪20年代末期,本雅明选取19世纪最具现代性特质的发达资本主义都城巴黎为理论阵地,通过承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性分析,以现代化都市特有的人群意象为入口,从历史现象学的角度,在微观的日常生活领域,展示出都市人群在行动表达、外在面貌、主客界限、精神意识、内心体验上全面异化的真实肖像.透过人群的异化肖像,本雅明运用一种辩证的历史方法,揭示出资本主义历史无限进步的虚假意识形态乃是造成都市人群全面异化的文化根源,促使大众从过去的历史事物中捕捉住历史的断裂之处,在当下时刻将其现实化为革命行动,以打断资产阶级建构的虚假历史连续体,克服人类全面异化的生存状况.由此,在异化的主体、表现形式、产生根源和克服路径上,本雅明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作出了独特的理论阐释.

    本雅明马克思人群异化现代性批判

    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陈春明贾晨冉
    252-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提高绩效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角度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和市场绩效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从高水平的服务化策略入手;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制造企业投入一定程度的服务数量时,企业实施服务化策略有利于获取更高的利润.文章最后据此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制造业服务化创新驱动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市场绩效

    服务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余小燕吕萍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着重研究服务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梳理服务业与城镇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基于"人"—"产"—"城"的逻辑框架,阐明服务业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要素流动、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规模经济等角度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服务业城镇化协调发展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