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逻辑先在性"的消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

    罗克全张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形而上学将逻辑作为说明世界的原则,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历史的发展是逻辑的自我展开,现实是逻辑的外在表现形式,"绝对理念"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黑格尔的"逻辑先在性"消解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而论证了历史的主体不是抽象的逻辑,而是现实的人,逻辑是现实的内在表现形式.在马克思哲学中,实践是人的本质在对象性活动中的自我创造,是具体的社会历史活动,实践的辩证本性就是使社会的自我否定与个人的自我否定成为可能.这样,马克思在论证现实与逻辑、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基础上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

    逻辑先在性历史唯物主义实践马克思现实与逻辑社会与个人

    时间与时间性:马克思的感性时间观及其现象学精神

    顾建红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时间来透视人的存在是近现代以来兴起的主体性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感性时间观正是在此意义上展开的.通过对资本时间异化的分析与批判,以人文性反思科学性,实现时间的时间性回归,这是马克思感性时间观的核心内容.这既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实现的时间化表达,也是其对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的现代性时间观的救赎,更是在精神实质上实现了与"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的深度契合.它既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又有力地彰显了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与思想重建,更是深度呈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时代性语境.

    时间时间性现代性马克思现象学

    论马克思新世界观建构中的施蒂纳因素

    马军海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常以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是经由批判与超越费尔巴哈哲学得以实现的.仔细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圣麦克斯"章,发现施蒂纳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是在施蒂纳思想的冲击之下,马克思重新清理自己以往的哲学信仰,把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推进到根本之处.青年黑格尔派认为意识和思维可以改变世界,甚至创造世界,马克思通过在黑格尔辩证法处的逗留,彻底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那种从观念出发理解世界或改变世界的思考方式.重新思考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不只是单纯梳理和阐释马克思与施蒂纳之间的思想关系,而是深入追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新在何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质与改变世界的品格.

    现实的个人唯一者辩证法新世界观

    自动驾驶汽车责任主体和道德两难问题的哲学分析

    万丹詹好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工智能时代前沿科技的自动驾驶汽车与哲学已经发生了积极的互动,主要集中在对自动驾驶责任主体和道德两难的问题探讨上.我们看到,立足自动驾驶语境进行的哲学分析可以帮助澄清:责任主体问题是现有SAE分级体系必然带来的问题;而以电车难题为代表的道德两难则在自动驾驶汽车语境中能被消解.自动驾驶技术与哲学的互动,完全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启示.

    自动驾驶SAE分级体系责任主体电车难题人工智能

    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进路下的高阶意识理论研究——从梦境的意识经验谈起

    代海强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梦境是否是有意识的经验,是梦境研究的核心问题.怀疑论哲学家从概念思辨出发,否认梦境的意识经验特性;认知科学家从经验发现出发,承认梦境的意识经验特性.文章在融合概念思辨的启发与经验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新的高阶意识理论,解决梦境的意识难题,以此调和经验路径与概念路径的分歧.文章认为,完整的意识活动包含高阶意识和原初心理活动,一般的梦境是一类独特的"准意识经验",它是特殊的原初心理活动,缺乏高阶意识活动.文章的观点将对梦境研究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为认知科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可能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为心灵哲学贡献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对一般的科学与哲学交叉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梦境意识哲学认知科学交叉学科研究

    统一碳市场下中国省际碳排放额度的效率分配

    张新红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交易体系是政府主导下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碳排放额度的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如何制定中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科学的分配方案,是涉及全局发展的决策问题.文章利用"十三五"时期的数据,通过环境生产技术的ZSG-DEA模型和集中分配DEA模型,从整体效率最大化视角对中国"十三五"时期30个省(市、区)的初始碳排放配额进行效率分配.研究发现,第一,按历史累积排放量分配初始配额不能达到高效率水平;使用环境生产技术的ZSG-DEA模型进行重新调整分配后,各省份均达到了效率前沿,实现了投入产出指标的帕累托最优化配置.第二,"十三五"时期碳排放额度的重新分配表明,效率较高的省份碳排放额度分配大于实际排放,可增加排放;而效率较低的省份则应减少排放.第三,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重新分配后的碳排放额度大于其实际排放额度,说明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对于碳排放配额的均衡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生产技术ZSG-DEA模型效率分配碳排放

    经济增长阻碍绿色发展吗?——中国绿色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吕洁华史永姣李楠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绿色城市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考察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2006-2018年,绿色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N"型波动上升趋势,中国城市化实现了绿色发展;第二,虽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绿色城市化空间格局存在差异,但总体向高水平、较高水平演变,地区间绿色城市化发展差异逐渐缩小;第三,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对绿色城市化没有显著影响,但二者关系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且2014年后经济增长与绿色城市化之间呈现协同发展趋势.这一结果,揭示了近年来中国绿色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绿色城市化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全球绿色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及政策导向

    胡峰吴宏谢洪明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清晰刻画全球绿色产品贸易体系的变迁,文章利用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1-2018年绿色产品贸易数据,通过梳理2001-2018年全球绿色产品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全球绿色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各国(地区)在全球绿色产品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变动.研究发现,中国已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贸易网络的异质性有待提高;中国的加入促使全球绿色产品贸易网络的节点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欧美日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之间绿色产品贸易的相互依存关系更紧密.

    绿色产品贸易全球创新链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时空格局相互依存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研究

    刘金全伍梦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做出战略部署并提出,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是中国首次将宏观调控跃升为宏观经济治理,其中蕴含着宏观经济管理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变和科学创新.文章系统阐述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并着重介绍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逻辑内涵和规律,论述如何实现"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要求,在理论和经验论证的基础上,为中国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战略目标提供对策建议.

    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治理必要性科学性创新性

    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及治理研究

    潘家栋肖文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以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为样本,测算2008-2019年城市群经济联系度,采用社会网络法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并从交通可迭性角度解释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演化的原因.结论 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显著增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对外辐射能力较强;嘉兴、湖州、绍兴、南通等城市承载能力较强.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不断提升,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群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盼相关性.不论是对外辐射能力还是承接能力,交通发展都能够显著提升单个城市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节点地位.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需要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城市群经济网络更加紧密.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交通可达性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