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百年历程

    高建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引入到中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初年的准备阶段,"左翼十年"的引入和研究,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和"根据地"的分别发展,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的"美学热",以及21世纪以来的"美学的复兴".百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既有学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吸收各种理论资源而丰富自身,同时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也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美学所倡导的审美和艺术促进社会进步,审美欣赏时的积极参与意识,以及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他律""介入"与"为民"三个重要概念,这些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左翼美学美学大讨论美学的复兴人民观

    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发展历史进程

    郑保卫王青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经历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党报思想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丰富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创新完善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党的主要领导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实践和重大新闻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中外新闻理论的传承、借鉴和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需立足中国实际,增强问题意识,实现不断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构建学术共同体,提倡学术讨论,促进开放研究;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党报思想新闻理论

    杜维明的"文明理论"及其展开的可能性

    吴根友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问题进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是近200年的事情,它与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大发现密切相关."文明对话"理论出现后不断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回应,与杜维明先生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界,乃至在联合国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大力提倡与不懈陈辞,顺应当代国际社会实际要求密切相关.杜先生"文明"理论的基本构架大体上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基于对现实与学术问题回应的学术性的"文明对话"理论;其二,对全球化问题而引发出的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性思考,即"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构想;其三,基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人类文化中顺应人性要求,体现人在自然面前的主体性、能动性而言的"文明"发展历史的动态考察.依据杜先生"文明对话"的理论逻辑,我们尝试提出以"对话"为核心的"对话文明"新观念,以应对当前人类社会在各个层面与各个方面所遇到的新问题.

    杜维明文明理论文明对话对话文明

    多元现代性视域下的"地方"理论与文明对话

    孙邦金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世界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每个角落,相对封闭隔绝的"地方"成了一种有待西方现代性开化和洗礼的边缘地带而被有意贬低,逐渐丧失了对于全球标准化的尤其是西方时空观念的抵抗与反思能力.但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时下对诸如"地方性""地方感""地方知识""地方文化"等有关地方理论的探讨又方兴未艾,"地方"与"地方感"又成为哲学比较、文明对话的资源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于"世界"的"地方"概念,无论是作为一种地理空间、社会场域、文化共同体还是生存家园,都有助于重建一种全球地方感,双向审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地方性及其世界性意义,反思欧美中心主义、文明同质化和逆全球化思潮,推进多元在地的现代性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地方理论全球地方感多元现代性文明对话

    复命知和:老子对"常"的哲学升华与理论展开

    于国庆詹石窗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中多次出现的"常"字,俨然已成为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术语.基于特定的文化渊源和社会实践,老子对"常"的哲学升华主要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第一,以"复命曰常"立论,不但指明了"常"所具有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更在内容上指出"常"乃是对生命本原的回归与复初;第二,主张"知和曰常",指出"和"作为本质规定性的生命状态,乃是万事万物发展演化的"常态"和"长态";第三,强调"知常习常",彰显鲜明的实践指向.

    老子复命知和知常习常

    诠释与建构——郭象的"人性与仁义之辨"

    刘国民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与名教之辨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人性与仁义之辨.郭象在诠释《庄子》文本时,对儒道两家的思想重新建构.内容有六:其一,人性成为核心的观念,而仁义居于边缘的地位.其二,仁义是人性的内容之一,而非人之为人的本质.其三,仁义是自然之理、存在之理、事实之理,而非价值之理,故行仁由义是任性自然,而不是人之有意识和目的之下学而上达.其四,仁义有特殊性、有限性、流变性,不同于儒家之仁义具有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其五,仁义的实现是顺应天然本性的要求,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即自然而然,无心无为;仁义之虚伪性是因为众人追逐圣人、仁者的仁义之迹,而越出性分之外,故内外不一,名实相违.其六,众人崇尚圣人、仁者的仁义之迹而失性作伪.其七,众人之性是分,而有仁有义;圣人之性是全,而无仁无义;圣人之无仁无义涵融众人之有仁有义,从而助成众人之任性逍遥.因此,郭象贬损儒家的仁义价值而崇尚自然本性.

    郭象人性仁义自然

    传统儒商仁道观及其现代价值

    徐国利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儒商仁道观是古代儒商秉承儒家仁道观形成的,是传统儒商文化的核心.儒学即仁学,以仁爱和人本为主要内容的仁道观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仁作为本体和通德,既对儒家伦理和价值有统摄性,又包含多元发展维度.儒家仁学对儒商发挥影响的主要是道德心性论和品格修养论.古代儒商秉承儒家仁道观,根据社会要求和商业需要作出新阐发,形成了传统儒商仁道观.它彰显了儒商文化以德为本的价值理性取向,与以工具理性为本的资本主义文化不同,可以补救资本主义唯工具理性带来的弊病.传统儒商仁道观被中国近代儒商所传承,也被日本儒商传承并使日本实现近代化,展示了其现代价值和普适性.因此,以价值理性为价值导向、将其与工具理性相融合,是重建中国当代儒商文化的可行模式和必由之路.

    传统儒商仁道观儒商文化现代价值

    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

    夏杰长姚战琪徐紫嫣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全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劳动生产率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规模能显著促进创新投入,从而提高创新产出能力.劳动生产率调节了数字经济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各地区劳动生产率越高,数字经济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就越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调节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越高,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效率就越高.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小于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为促进科技创新以及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数字经济促进创新产出的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创新产出创新投入中介效应

    创新竞争中技术资本更替与企业的市场地位变迁

    刘毅群黄先海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究了国际半导体产业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出影响企业市场地位的两个关键因素:累积的技术资本和当期R&D投入,两者关系对后发企业竞争赶超具有重要影响.当两者呈替代关系时,后发企业通过加大R&D投入可以抵消领先企业的技术资本优势并实现赶超.当两者呈互补关系时,技术资本累积的劣势会抑制后发企业的R&D投入,难以实现赶超.文章利用国际半导体产业的146家企业数据分析显示:技术资本与R&D投入呈现替代性关系;当企业的技术专利累积量占全球的专利总量每提升1%,可以提高0.382%的市场份额;R&D投入也可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但会降低技术专利累积量的市场效应,弱化技术资本优势.文章建议中国加大R&D投入,利用技术变革机遇实现赶超.

    半导体产业创新竞争技术资本市场地位

    村镇银行集群共享式规模化发展研究

    孙同全董翀李冰冰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镇银行规模不经济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力的提高,也影响其"服务县域、支农支小"政策效用的发挥.现有村镇银行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地市总分行、"多县一行"、管理总部和投管行四种.前两种主要通过外延式规模化发展实现内部规模经济,而后两种主要通过内涵式规模化发展实现外部规模经济,进而实现内部规模经济.管理总部与投管行模式具有共享经济的本质和特征.村镇银行可以通过管理总部或投管行提供的共享平台或通过第三方共享平台,实现集群共享式规模化发展.集群共享式规模化发展将是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村镇银行规模经济共享经济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