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诠释与建构——郭象的"人性与仁义之辨"

诠释与建构——郭象的"人性与仁义之辨"

扫码查看
自然与名教之辨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人性与仁义之辨.郭象在诠释《庄子》文本时,对儒道两家的思想重新建构.内容有六:其一,人性成为核心的观念,而仁义居于边缘的地位.其二,仁义是人性的内容之一,而非人之为人的本质.其三,仁义是自然之理、存在之理、事实之理,而非价值之理,故行仁由义是任性自然,而不是人之有意识和目的之下学而上达.其四,仁义有特殊性、有限性、流变性,不同于儒家之仁义具有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其五,仁义的实现是顺应天然本性的要求,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即自然而然,无心无为;仁义之虚伪性是因为众人追逐圣人、仁者的仁义之迹,而越出性分之外,故内外不一,名实相违.其六,众人崇尚圣人、仁者的仁义之迹而失性作伪.其七,众人之性是分,而有仁有义;圣人之性是全,而无仁无义;圣人之无仁无义涵融众人之有仁有义,从而助成众人之任性逍遥.因此,郭象贬损儒家的仁义价值而崇尚自然本性.

刘国民

展开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郭象 人性 仁义 自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卓越研究项目

20BZX05620210123

2021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1.312(6)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