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庄松林

双月刊

1007-6735

xbzrb@USST.edu.cn

021-55277251

200093

上海市军工路516号489信箱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主要刊登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热能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计算机应用、机械学、机械制造、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及科研实践成果。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One)定为收录期刊,1999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动驾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3D目标检测方法综述

    梁振明黄影平宋卓恒丁建华...
    10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激光雷达传感器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自动驾驶 3D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了探究 3D目标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对该领域中基于深度学习的 3D检测算法进行了综述.根据车载传感器的不同,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 3D目标检测算法分为基于相机RGB图像、基于激光雷达点云、基于RGB图像-激光雷达点云融合的 3D目标检测3 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算法的技术原理及其发展历程,并根据平均检测精度(mAP)指标,对比了它们的性能差异与模型优缺点.最后,总结和展望了当前自动驾驶 3D目标检测中仍然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3D目标检测深度学习自动驾驶RGB图像激光雷达点云多传感器融合

    基于显式运动建模的视频伪装目标检测

    肖涛章超傅可人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的视频伪装目标检测方法通常采用隐式运动建模或直接输入存在噪声的离线光流图来获取运动线索,这会影响模型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显式运动建模的视频伪装目标检测框架,称为SMHNet.首先,该框架将显式运动建模与伪装目标检测联合在同一个框架中进行学习.然后利用特征双向更新模块实现两个分支的双向交互更新,相互补充、优化和纠错,输出光流估计结果和目标检测图.此外,为了解决缺少光流真值图这一问题,采用自监督策略对显式运动建模分支进行监督.在两个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MHNet有效地提高了视频场景中伪装目标检测的性能.

    视频伪装目标检测显式运动建模光流自监督

    基于多掩膜技术的无监督深度与光流估计方法

    张旭东赵柏淦吴国庆姚建南...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动驾驶领域现有方法在处理动态、遮挡等复杂实际场景时存在的估计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多掩膜技术为基础的无监督深度与光流估计方法,通过无监督学习从单目视频序列中提取目标深度、相机运动位姿和光流信息.根据不同外点类型设计了多种特定掩膜,以有效抑制外点对光照一致性损失函数的干扰,并在位姿估计和光流估计任务中起到剔除外点的作用.引入预训练的光流估计网络,协助深度和位姿估计网络更好地利用三维场景的几何约束,从而增强联合训练性能.最后,借助训练得到的深度和位姿信息,以及计算得到的掩膜,对光流估计网络进行了优化训练.在KITT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并优于其他同类型方法.

    无监督学习深度估计位姿估计三维重建

    基于模型标定的重型卡车座椅动态舒适性仿真研究

    古子昊丁晓红倪维宇王海华...
    138-14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轻重型卡车驾驶员的疲劳,增加了减振机构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标定的座椅动态舒适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器的阻尼参数.然后对座椅进行模态试验和传递率特性试验,获得座椅模态频率与传递率信息,采用迭代寻参的方法确定连接部位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从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最后进行模态、传递率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评估座椅动态舒适性.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模态频率误差小于 3%,传递率峰值误差小于 10%,且该座椅固有频率与人体敏感频率不重合,座椅在非共振频率段的传递率较小.降低共振频率下传递率的波峰值与响应点的均方根加速度值可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重型卡车座椅动态舒适性有限元仿真台架试验

    基于磁流变液的薄壁零件铣削技术研究

    张永亮陈向徐裕超王可意...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弱刚度、复杂形状的零件在切削夹紧过程中难夹持、易变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磁流变液(MRF)的变刚度柔性辅助支承方法,以获得理想的加工质量.利用磁流变效应的快速、可逆及可控等特性,通过结构设计和磁路仿真,研制了用于薄壁曲面零件加工的磁流变自适应柔性辅助支承装置;建立了以加工形变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对该装置支承单元的数量和位置分布进行优化设计;搭建了铣削试验平台,通过对铣削信号进行测试分析,验证布局优化和励磁电流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布局优化后的磁流变辅助支承装置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刚度,减小切削振动响应,改善加工质量.

    磁流变效应磁场仿真布局优化铣削试验加工精度

    融合Radon变换的孔边裂纹Lamb波定位成像研究

    张祥虎刘宏业孙茂循杨晖...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不同模态Lamb波与孔边裂纹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聚焦不同模态Lamb波波包飞行时间精确检测问题,以各向同性板中的孔边裂纹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融合Radon变换的孔边裂纹Lamb波定位成像研究.首先,使用宽频chirp信号激励稀疏传感器阵列产生Lamb波,并采集通孔散射信号作为基线信号,采集孔边裂纹散射信号作为缺陷信号.其次,对chirp响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优化选取窄带单音频脉冲响应信号的中心频率和调制周期数.然后,对基线单音频脉冲响应信号进行Radon变换,得到优化后的群速度和偏移时间,并计算出Lamb波波包飞行时间.最后,使用椭圆定位成像算法对孔边裂纹进行定位成像,并将成像结果与名义群速度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Radon变换可以准确获取Lamb波波包飞行时间,提升了不同模态Lamb波对孔边裂纹缺陷的检测能力.

    Radon变换孔边裂纹Lamb波定位成像算法飞行时间

    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系统的研究进展

    李冠良袁英豪朱亦鸣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超快时间分辨能力、指纹光谱特性、安全无辐射电离等显著特点,在物质成分光谱分析、工业材料无损检测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基于此,从成像体制和成像算法两个方向进行介绍.在成像体制层面,全面介绍了逐点扫描成像、太赫兹焦平面成像、太赫兹光电导阵列成像等二维的成像方式,以及突破衍射极限的太赫兹近场成像技术;在成像算法层面,介绍了飞行时间成像和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等三维成像方式.列举了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无损检测、安防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当前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太赫兹时域光谱成像

    冲击实验中复杂流场的准静止区检测

    徐悦曾强李然陈泉...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流场特征检测通常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得速度场,再对多帧连续图像进行人工识别,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误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在单帧流场图像中识别准静止区的DC-UNet++网络.首先,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采集小球冲击颗粒床形成的流场图像,再用PIV技术分析并制作数据集.然后,在多组数据集上训练CNN模型、UNet++模型和提出的DC-UNet++模型,验证分析其在单帧图像上检测准静止区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最后,讨论了该模型在非透明和透明两类颗粒材料中的低速冲击流场上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DC-UNet++网络在非透明和透明颗粒材料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 87.76%和 72.91%.DC-UNet++网络实现了在单帧图像上检测目标特征的任务,且对透明颗粒材料复杂流场下的特征仍具有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光学测量PIV速度场图像处理扩张卷积特征检测

    电解液体系对镁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影响

    岳学峥刘恒言陆诗怡马迅...
    179-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3种电解液体系对AZ91 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观察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物相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电解液体系微弧氧化涂层的粗糙度、润湿角和结合力来评估其特性,并利用极化曲线评价其耐蚀性能.此外,还使用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来评估涂层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显示:微弧氧化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不同电解液体系处理得到的涂层在表面形貌和物相上存在差异,其中磷酸盐体系和硅酸盐体系具有较高粗糙度,而铝酸盐体系则具有较低粗糙度;此外,在各个系统中,磷酸盐体系呈现最小的润湿角值,而铝酸盐体系呈现最大值;这些差异导致了磷酸盐体系涂层耐蚀性最强,硅酸盐体系涂层次之,铝酸盐体系涂层耐蚀性最差;模拟体液浸泡21d后的涂层表面产生了开裂,但耐蚀性得到了提高,这归因于浸泡过程中腐蚀产物和钙磷盐沉积物对于涂层的覆盖作用.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模拟体液浸泡

    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陈刚高玲张煜坤郑七振...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结构在震中安全且震后可修复使用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该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节点,将柱脚锚栓的一部分作为节点的阻尼器,阻尼器为柱脚提供抗弯能力和可抬升能力,在地震时柱脚节点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阻尼器上,震后通过更换阻尼器即可完成柱脚节点的修复.为此,设计一组普通外露式柱脚节点和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进行对比试验,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它们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特性、抗弯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同时研究柱脚节点在更换阻尼器前后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普通外露式柱脚节点,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试件的损伤基本集中在可更换的阻尼器上,耗能模式和损伤机制较为合理.在进行修复后,除初期转动刚度略低于修复前试件外,整体抗震性能基本可恢复至震前水平.另外,该新型柱脚的阻尼器拆卸和更换较为简便.

    可恢复功能结构可抬升柱脚可更换构件锚栓屈服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