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庄松林

双月刊

1007-6735

xbzrb@USST.edu.cn

021-55277251

200093

上海市军工路516号489信箱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主要刊登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热能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计算机应用、机械学、机械制造、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及科研实践成果。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One)定为收录期刊,1999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载分接开关真空管操动机构力学特性动态仿真

    顾传宇严英杰刘亚东邓军...
    475-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空管操动机构是换流变有载分接开关的核心部件,其机械结构较为复杂,且因其频繁操作常导致机械机构发生塑性形变与损伤,从而发生换流变故障.研究有载分接开关真空管操动机构力学特性动态仿真能够弥补传统测试手段无法直观展示应力分布的不足,并为真空管操动机构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在ANSYS中建立了基于隐式非线性动力学的真空管操动机构瞬态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Von Mises屈服准则与等向硬化模型计算模型等效应力;其次通过有限元分析了操动机构整体的应力分布情况;最后针对性地分析了凸转盘、凸杆、支撑机构和真空管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便于深入分析分接开关在各种工况下的工作原理,并有助于根据应力分布情况有效改进操动机构机械结构,并在设计阶段预见并避免可能的故障模式.

    真空管操动机构应力有限元分析瞬态动力学

    考虑碳交易及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运行优化策略

    李文琦孙伟卿杨文威
    484-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虚拟电厂的碳减排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提出一种考虑多种柔性电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运行优化方法.首先,综合考虑柔性电负荷特性并进行分类,建立虚拟电厂的柔性电负荷多元化模型;其次,对传统阶梯式碳交易价格模式进行优化,建立改进阶梯式碳交易机制模型,推动系统碳减排;然后,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虚拟电厂运行优化模型,并利用Cplex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设置 3种场景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制定合理的碳交易基价和碳交易区间长度能够协同低碳性和经济性,改进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和需求响应均可降低虚拟电厂的运行成本,减少碳排放量,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虚拟电厂改进阶梯式碳交易需求响应低碳经济运行

    虚拟同步机稳定性分析及其参数自适应调节策略研究

    尹军克帕依吐·吐尔逊支志远马美玲...
    494-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弱电网特性面临的安全稳定挑战,提出一种参数自适应调节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用于并网变流器控制.通过分析系统的根轨迹特性,制定了虚拟阻尼和虚拟惯量等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方案.对控制环节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岔分析,揭示了虚拟同步机中分岔现象的规律,确定了虚拟惯量和虚拟阻尼的自适应调节范围.实验结果证明,与固定参数调节方案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调节方案能够更快地抑制频率波动,减少超调量,提高系统稳定性.这一研究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弱电网分岔分析虚拟同步机根轨迹参数自适应

    基于实测载荷的挖掘机动臂精细化焊缝疲劳寿命分析

    熊敏石劲松丁晓红刘纯琨...
    502-508,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挖掘机动臂疲劳失效多发于焊缝连接处的问题,建立精细化的焊缝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基于实测载荷对挖掘机动臂疲劳寿命进行分析.以某特定型号的液压挖掘机动臂为分析对象,基于载荷反演技术获得挖掘机动臂在石方和土方环境作业下的铰点载荷,对动臂焊缝部位进行精细化有限元建模,结合焊缝材料的S-N曲线以及线性Miner损伤理论,分别预测动臂焊缝部位在石方和土方环境下的疲劳寿命.分析表明,焊缝部位在石方和土方环境下最低疲劳寿命分别为 5.815×105 和 1.160×106 次,此分析方法可为同类型机械焊缝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参考.

    液压挖掘机动臂载荷反演精细化建模疲劳寿命分析

    汽油机点火系统控制参数对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

    李浩然赵校伟孙跃东
    509-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电力测功机和自然吸气汽油机组成的测试平台,通过设计的 4 种火花塞对发动机点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点火平均需求电压与发动机的负荷、火花塞间隙相关,间隙每增大 0.1 mm,平均需求电压上升约 1 kV.发动机点火需求能量与发动机的转速、负荷相关;点火可用能量相对于点火需求能量需要保持一定的余量;过渡工况点火电压和点火需求能量均低于稳态工况.点火线圈充磁时间与点火能量之间近似呈线性变化,只有当充磁时间减小到40%以下时,燃烧稳定性才会产生显著劣化.

    发动机点火需求电压可用电压点火能量

    面向薄板件在线检测的机器人轨迹自主规划

    王元民李彦征王雪琪段振霞...
    51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业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轨迹规划效率低、规划结果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式神经网络的视觉检测机器人在线轨迹规划算法.首先,提出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仿真的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其次,通过对检测特征点云数据提取和机器人检测轨迹的自动标注,提出全新的基于编码-解码结构的生成对抗式网络,利用所输入的检测特征的点云数据端到端地生成机器人检测轨迹.同时,通过融合薄板件的点云几何特征的自注意力机制模块,提高了生成轨迹的准确性.然后,结合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提出一种多样性损失函数,提高了生成对抗式网络所生成数据的多样性,解决了笛卡尔空间到机器人关节空间映射的不唯一性下的求解难题.最后,通过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机器人检测规划时间降低了52.6%,末端轨迹精度提高了 67.4%.

    薄板件检测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生成对抗式网络

    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实验研究

    陈龙张振东盛雷朱亚宁...
    525-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电池热安全和汽车可靠性,开展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研究.针对圆柱形 21700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传播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池荷电状态、单体间距等因素对 21700 锂离子电池模组多维度热失控传播行为的影响.发现电池热失控轴向传播要快于径向.在电池满电状态,间距 2.0 mm时,热失控轴向传播要比径向快 97 s,并且随着电池电量的降低和间距的增大,热失控传播速度变慢.在电池间距为 2.0 mm时,30%和 50%荷电状态分别是轴向和径向电池的安全荷电状态.在电池满电状态时,6.0 mm和 4.0 mm分别是轴向和径向电池的安全距离.研究结果可为电池的存储、运输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设计等提供借鉴.

    21700锂离子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多维度荷电状态电池间距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热导率的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

    李帅李凌
    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高性能的热界面材料,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热学特性,研究了复合结构的尺寸及系统温度对于整体结构热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结构z方向长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都能使复合结构的热导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逐渐达到一个饱和值.为进一步探究整体及局部结构中声子能量传递的情况,计算了复合整体和连接处界面两侧的声子振动态密度,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界面处形变是阻碍复合结构热导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热界面材料非平衡分子动力学热导率振动态密度

    全光纤耦合式太赫兹近场探针光谱成像系统

    王刚曹佳炜袁英豪
    539-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太赫兹光电导探针天线与飞秒倍频光路进行光纤模块化封装,并结合光纤耦合式太赫兹光电导天线辐射源,以及自主研制设计的光纤飞秒激光光源和光纤式高速光学延时线,开发了一种全光纤耦合式太赫兹近场探针光谱成像系统,其光谱范围覆盖 0.1~2.0 THz,动态范围达到 60 dB,光谱采样速度高达 0.1 s/谱,近场成像分辨率优于 20 μm的全光纤耦合式太赫兹近场探针光谱成像系统.得益于整套系统的全光纤结构设计,太赫兹辐射源和探针式探测器之间可以根据测量需求灵活调节而不需要重新校准光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方便性.该研究为太赫兹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性能且实用性强的太赫兹近场光谱成像测量系统.

    太赫兹近场光电导探针太赫兹时域光谱

    基于MDLatLRR的CT和MRI图像融合增强方法

    靳梦姣王远军
    545-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所提出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均对源图像提取相同分解层次的特征,忽略了源图像的特有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根据不同模态医学图像提取其特有特征的融合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多级潜在低秩表示分解方法,在提取CT和MRI基础信息和细节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成像特点的不同,进一步提取CT图像的骨骼轮廓信息和MRI图像的软组织细节信息.然后,提出一种局部信息熵加权的区域能量函数方法融合细节信息,利用结构显著性度量和改进拉普拉斯能量和方法共同融合基础信息.最后,提出图像引导增强算法,以特有特征为引导对融合后的基础层和细节层进行增强.经实验证明,相比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融合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在AG,EPI,VIF,SD客观评价指标中分别平均提高了 9.45%,11.75%,14.79%,10.51%,而且在主观评价中也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了CT和MRI图像精准融合.

    图像融合多级潜在低秩表示分解图像增强改进的拉普拉斯能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