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上海水产大学

潘迎捷

双月刊

1004-7271

xuebao@shou.edu.cn

021-61900229

200090

上海市军工路334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本校各学科科研成果,促进学术教学研究的交流与繁荣。主要刊载渔业资源、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捕捞、水产品保鲜与综合利用,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渔业经济与技术管理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评述、简讯等。本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方万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世界著名的《化学文摘》(CA)、《水产学和渔业文摘》(ASFA)也收录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沙文彬刘闯孙云飞成永旭...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低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本实验设置4个温度组(对照组:23 ℃,低温组:9℃、5℃、1 ℃),在各个温度组采集肝胰腺、鳃和血淋巴,并测定抗氧化与免疫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抗氧化与免疫酶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逐渐上升.肝胰腺和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在1℃时达到最高.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逐渐下降,血淋巴中先上升后下降.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组织中SOD、CAT、甲壳素(Crustin)基因mRNA表达量随温度降低先上升后下降,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mRNA表达量在鳃中无显著变化,在肝胰腺中先上升后下降.综上所述,低温胁迫下克氏原螯虾的机体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与免疫系统调节提高抗氧化与免疫酶活性,且诱导抗氧化与免疫基因高表达,以此来应对低温造成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活性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冬季健康养殖和耐低温品系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克氏原螯虾低温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

    打斗失败经历通过血清素通路对中华绒螯蟹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张颖雷金沄成永旭杨筱珍...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打斗现象,为探究打斗失败经历带来的不良影响,观察了经历打斗失败后中华绒螯蟹的焦虑样行为和摄食行为,并检测了血清素(5-HT)水平和血清素7型受体(5-HT7R)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随后观察外源性血清素、氟西汀、血清素7型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处理后对中华绒螯蟹焦虑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历过打斗失败的中华绒螯蟹会表现出焦虑样行为,并伴随着血浆血清素浓度的升高和胸神经节血清素7型受体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的下调,且打斗失败后中华绒螯蟹摄食量减少.通过外源性血清素处理促进了中华绒螯蟹的焦虑样行为,而氟西汀处理则减轻了中华绒螯蟹的焦虑样行为.此外,血清素7型受体激动剂(AS19)处理促进了中华绒螯蟹的焦虑样行为,而拮抗剂(SB-269970)处理则减轻了中华绒螯蟹的焦虑样行为.以上结果说明,打斗失败经历会诱导中华绒螯蟹产生焦虑样行为和食欲减退,并且通过血清素途径影响焦虑样行为.本研究揭示了打斗失败经历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为促进中华绒螯蟹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绒螯蟹焦虑样行为血清素血清素7型受体

    发展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与对策

    陈新军张忠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深入探讨了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及其在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远洋渔业产业的现状与挑战,就如何发展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提出了 5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一是加强远洋渔业装备与技术的科技创新以提升智能化水平;二是优化远洋渔业产业结构以促进多元化发展;三是加大远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力度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深化国际渔业合作以扩大远洋渔业发展空间;五是加大远洋渔业政策支持力度以激发发展活力.研究认为,发展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系统工程,其中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深化国际合作、加大政策扶持是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远洋渔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发展对策科技创新

    基于LSTM模型的中西太平洋鲣栖息地预测

    周成周想胡媛媛刘力文...
    15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栖息地预测模型中无法捕捉具有时间序列信息的环境因子对金枪鱼空间分布滞后影响的不足.采用2021-2024年金枪鱼围网渔捞日志数据,通过构建滞后天数为1、5、10、15 d的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CPUE)和经纬度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滞后10 d的模型精度最高,其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为0.018 7,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77 6,表明鲣空间分布受过去短期内环境累计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最佳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纬度与实际纬度之间的R2为0.97,预测经度与实际经度之间的R2为0.65,说明空间分布预测范围与实际基本吻合.为揭示鲣栖息地特征及其生态过程的动态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解,同时为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栖息地预测长短期记忆模型中西太平洋

    西北太平洋重要鱼种的形态参数识别与物种分类应用

    王超俞骏刘必林方舟...
    16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西北太平洋重要鱼种形态结构多样性,有效提升该海域鱼类物种识别效率,利用地标点数据和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8目14科24属26种鱼类(n=485尾)的形态差异,评估不同鱼体部位形态参数对物种识别的分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目和物种的鱼体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检测到部分物种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分类方面,鱼体和躯干部形状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物种.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海域鱼类物种具有多样的体型结构,不同物种生活史的异质性及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体型多样性的原因.本研究可以提升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鱼类分类效果,为西北太平洋鱼类物种的可持续开发和有效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可以增加更多的物种和数量以便探究更加普适性的形态差异和分类效果.

    鱼类体型物种分类几何形态测量学地标点法西北太平洋

    养殖网箱锚泊系统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进展

    王斌王昊刘智健曹子良...
    17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殖网箱是提升海域利用效率,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优质水产品的重要养殖装备,锚泊系统则是保障养殖网箱安全平稳作业的关键.文章系统性地对网箱锚泊系统的结构设计、理论分析、水动力仿真和样机测试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养殖网箱锚泊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组合形式,对张紧式、悬链线式、单点、多点和网格式锚泊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从锚缆张力、定位精度、承载能力、疲劳寿命、网箱运动、锚缆受力、水池实验和海洋实测等角度分别进行阐述,并形成了养殖网箱锚泊系统的设计思路.研究成果为养殖网箱锚泊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养殖网箱锚泊系统锚泊设计结构优化水动力

    基于改进YOLOv8n的水下鱼类目标识别轻量化模型

    曹宇李佳阳王芳
    18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水下环境中鱼类目标识别精度不足、传统目标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识别速度慢等问题,出现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水下鱼类目标识别模型YOLOv8n-fish.本文提出轻量级双卷积模块C2f-DualConv,以改善YOLOv8n中C2f模块的特征学习能力;基于高效的结构重参数化思想设计全新的颈部网络EffQAFPN,以平衡目标模型的识别精度和速度;采用二阶段微调方法,提升水下弱光及干扰物环境下鱼类目标识别模型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YOLOv8n-fish模型在测试集的平均精度为97.47%,较传统YOLOv8n模型提升了 1.07%;而改进后模型的参数量、浮点运算量和模型内存占用量仅为原始模型的56.1%、82%和66.7%.YOLOv8n-fish模型的识别速度仅次YOLOv5n-P6,可达到121帧/s.实验结果表明,YOLOv8n-fish模型在保持高识别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为水产养殖的智能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YOLOv8n双卷积模块轻量化深度学习

    不同功率三频正交超声辅助冻结处理对大黄鱼品质影响

    杨为昊梅俊谢晶
    20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声辅助冷冻(Ultrasound-assisted freezing,UAF)技术常用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冷冻保存,为了提高冷冻大黄鱼的品质,本研究在UAF的基础上,引入正交模式,研制出一种新型三频正交超声辅助冷冻(Triple-frequency orthogonal ultrasound-assisted freezing,TOUAF)技术.为探究不同功率TOUAF对冷冻大黄鱼品质的影响,将大黄鱼经过不同功率(160W、175 W、190 W、205 W)TOUAF处理后测定解冻损失、持水力、低场核磁共振(LF-NM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色差、质构特性、TBA、蛋白质溶解度以及表面疏水性.结果显示,TOUAF-175能显著提高持水力(79.450%±1.571%),减少解冻损失(2.343%±0.044%)和水分迁移.TOUAF-175较低的TBA值[(0.108±0.014)mg MDA/kg]表明有效抑制了脂质氧化.同时TOUAF-175在色差、质构特性以及提高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表面疏水性方面具有优于其他功率组的效果.而功率更大的处理组由于大功率超声产生的潜热释放以及对冷冻样品造成的机械损伤,导致其样品的品质反而有所降低.研究表明,适当功率的TOUAF可以有效降低冷冻对鱼肉组织的损伤,提高冷冻大黄鱼的品质.TOUAF-175是促进大黄鱼冷冻过程、提高冷冻大黄鱼品质的有效方法.

    大黄鱼超声辅助冷冻三频正交超声功率品质

    静磁场辅助冻结对竹节虾冻结质量的影响

    丁国庆杨大章谢晶梅俊...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冻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但传统冷冻技术会形成大量不规则的冰晶,影响水产品口感和营养价值.建立了一个基于冲击式速冻机的静磁场辅助冷冻系统,旨在提升冷冻品质,减小冻结过程对水产品的不利影响.实验研究了不同强度(0、20、40、60、80 Gs)的静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对冷冻竹节虾(Penaeus japonicus)水分分布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静磁场辅助冷冻技术缩短了相变时间,磁场强度越大,相变时间越短.磁场辅助冷冻技术还显著地减小了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离心损失.其中SMF-80组蒸煮损失和离心损失与新鲜组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磁场辅助冷冻能够有效减小竹节虾水分损失.低场核磁共振显示施加静磁场后,固定水和自由水的迁移和损失降低了.静磁场加快冷冻速率,抑制了虾样品L*值的增加,DSC分析显示竹节虾蛋白质热稳定性增加,表明施加静磁场能够减小对蛋白质结构的破坏.静磁场辅助冷冻技术改善了冻融过后竹节虾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提升了竹节虾的口感.综上,静磁场辅助冻结系统有效改善了冷冻竹节虾的品质,减小了冷冻过程对竹节虾口感和营养价值的不利影响.

    竹节虾静磁场冻结曲线持水力水分分布

    食品产业链中重金属异质性风险研究进展

    刘海泉陈蒙蒙潘迎捷谢庆超...
    22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污染物,能通过呼吸、饮水以及食物链传递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可在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类间进行循环;同时伴随重金属的转移以及价态或形态的转化,不同价态或形态的重金属可能存在显著的毒性差异而对生物体产生典型毒害作用.在食品生产中,原料、加工以及人体消化代谢等过程均可能引起重金属的价态、形态以及总量发生变化,从而显著影响其毒性的变化.目前,针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忽视了其形态或价态的改变所带来的风险.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在食品产业链中因其转移与转化所引起的风险,对科学评估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毒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重金属在转移与形态或价态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异质性危害,旨在为科学评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食品重金属异质性风险食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