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程性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具身体验内容与转化现象

    朱露琴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理论强调体验的具身性,为旅游体验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为案例地,基于过程性视角,借鉴具身理论,采用自我民族志方法,探析了旅游过程不同阶段的具身旅游体验的内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身体与旅游场域的互动关系以及体验愉悦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具身旅游体验的内容包括:具身感知和具身体验,具身感知与具身体验相互影响;在旅游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体验的强度和愉悦度都是呈现先强后弱、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特质;身体与旅游场域体验的关系呈现从沉浸到分离的变化特征。研究丰富了过程性视角下具身旅游体验动态表征的理论支持。

    过程理论乡村旅游自我民族志具身旅游体验

    具身认知视域下厦门杏林湾韧性空间与景观疗愈研究

    邹喆王慧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厦门集美杏林湾滨水景观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利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97个样本数据,运用SPSS中的频数分析以及分类数据中的假设检验(卡方检验),探究滨水地区蓝绿空间的生态质量、动植物丰富度以及宁静程度与景观疗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们的到访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到访频率是影响环境互动行为和韧性感知的重要变量,女性更易受到访频率的影响从而影响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滨水空间韧性感知受到访频率的影响,与性别的关联性甚微;不同主题的韧性景观由于生态修复的程度差异,对景观受众的疗愈效果也有所不同。

    滨水景观具身认知双重韧性景观疗愈蓝绿空间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孙莹莹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激烈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文章深入剖析了当前玉米加工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链整合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而全面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旨在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品牌建设以及推动产业链的优化整合,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并为该省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玉米加工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杨雪张俊娥余娟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本分析法研究哈尔滨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探索传统旅游目的地实现突破式发展创新模式。结果表明: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包括扎实的组织管理、真情实意打造的烟火气、积极开放的区域互动、地区的影响力和厚重感。要深度挖掘核心属性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并重视细节塑造,这是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非政府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是爆火的隐形动力,是旅游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价值共创。

    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多主体自适应行为哈尔滨

    玉米文学的黑土书写——以黑龙江作家为例

    王丹阳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不仅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在文学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特别是在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玉米经常被用作象征、隐喻,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玉米在文学中的角色是多元化和富有象征意义的,通过对玉米文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乡村生活的内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玉米文学黑土书写

    《唐诗宋词品玉录》中"千山"意象的语言建构研究

    郑丽娜宁大治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的主观情思投诸到现实的寓"意"之"象"。辽宁诗人金宝在诗集《唐诗宋词品玉录》中塑造了众多山意象,尤其是位于辽宁鞍山的千山(千朵莲花山)意象,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具有丰富内涵。意象与意象之间的串联以及意象和方位词、形容词、动词的独特组合,形成了诗中有画的表达效果,呈现生动意境,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唐诗宋词品玉录》中诗歌意象的特点(简单意象和组合意象)、诗歌意象(尤其是千山意象)语言建构的内部手段和外部手段,归纳总结《唐诗宋词品玉录》中"千山"意象的语言建构模式,为千山文化研究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唐诗宋词品玉录》"千山"意象语言建构

    《挑战者深渊》的叙述声音切换与精神疾病书写

    金晶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挑战者深渊》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尼尔·舒斯特曼以自己儿子布伦丹·舒斯特曼的患病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青少年精神疾病小说。该小说采用蒙太奇式的拼接手法,通过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变化,在现实与幻想、事件与逻辑、人物与读者之间自由切换,真实地展现了罹患"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主人公疾病发作时的分裂与痛苦,巧妙地拉近了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成功地传达了作家对精神疾病群体的理解、同情与关怀。

    尼尔·舒斯特曼《挑战者深渊》叙述声音第二人称叙述精神疾病书写

    《罗生门》的叙事方式及伦理主题

    王静丁静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小说《罗生门》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伦理主题,展现出较强的文学与艺术价值。文章针对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展开多维度分析,基于文学伦理视角厘定小说叙事方式,探究叙事策略,结合具体篇章段落分析故事人物伦理选择,梳理叙事逻辑线索。在此基础之上,深层次研究文章伦理主题,通过辨析罗生门环境、脸上暗疮等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阐述故事人物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叙事方式伦理主题

    《春雪》主人公爱情悲剧谫谈

    王艳王召弟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三岛由纪夫的创作风格与死亡视角的研究发现,《春雪》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具有美学意义,尽管三岛由纪夫的文学追求最终导向一种类宗教的死亡,但是在追求与爱情、与美结合的过程却无处不充满着迷狂般的信仰与理想。三岛由纪夫笔下始终贯穿着生与死的思维,他利用死亡视角,不留余地地展现出《春雪》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

    《春雪》三岛由纪夫爱情悲剧死亡视角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的修建

    王斯薇雍正江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的英国出现内陆水运业的整体革新,而后大规模的港口建设活动使港口与河道、运河一并形成完善的现代水路交通体系,有效维系了工业原料输入和商品输出。英国发展河运采取集资方式,其开凿技术出现也很独特,而铁路的兴起很快代替了英国的内河航运系统,使得英国运河原始的运输功能逐渐丧失。

    中英运河修建差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