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绥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绥化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

田军

月刊

2095-0438

shxyxb@vip.126.com

0455-8301079

152061

黑龙江省绥化市黄河南路18号

绥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王安忆"我们庄"乡土创作的记忆书写

    洪何苗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忆用现在的眼光回望"我们庄"这片土地,既有艰难,也有温暖,更是碰撞与回味.王安忆乡土创作中的"我们庄"丰富保留了地域审美文化形态,是社会记忆的文化存储载体,不仅是王安忆走过、路过、生活过的沿淮村庄,更是她想象的原乡、一个在生活中能寻到审美的文化世界.

    王安忆乡土创作记忆书写

    乡村到城市的历史更迭:文学桂军生态传递的家园情结

    沈明裴蓓祁守仁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改背景下的生存生态到商品背景下的精神生态的存在意义上的更迭,显现出文学桂军两代人对于社会现实与广西乡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20世纪50年代生存生态的交接姿态和历史质素,左右了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价值,改革开放后的壮乡乡民生存生态,又不得不置于商品化、全球化的精神生态圈层中加以考量.文章以文学桂军两代壮族作家陆地与杨映川的两部作品为例,在历史的更迭考量下以对话与悬搁之姿态重述二人生态美学意义上的耦合调性,土改零余者与石城小怪人对现实的类型化声讨,为其创作的家园复归倾向"续航",并最终指向其诗化家园的双重情结旨归,即回归纯粹本我的生态性诉求.

    生存生态精神生态文学桂军家园情结历史更迭

    边缘突破与思想实验——中国新科幻小说的亚文化研究

    王佳伟夏雨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科幻小说展现了与传统主流文学相悖的亚文化特征,显示出对支配性话语的突围和重构:新生代科幻作家显示了"脱逸"的青年亚文化审美趋向,自由与逃离意识使他们的科幻写作拥有了自如的阐释空间与想象突破;科幻文学确立了独有的文学范式与现代性品格,突破了主流文学构建的文学图景,并与之形成了互补;"宇宙诗学"下的文学形象呈现出自我与他者的"对话性"特征.演绎与类推的思想实验打破了历史发展的既定秩序,而表现为从未来观照现实的"延伸预测".

    新科幻小说亚文化脱逸现代品格思想实验

    左拉——19世纪科学精神渲染下的真实与自然

    孙洋鲍文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作为自然主义学派的奠基者,左拉笔下的人物与叙事风格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联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探究科学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以及在自然学科影响下下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衍生的特点,从不同维度分析科学视角下左拉作品的真实与自然.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自然科学

    《树民》中的死亡书写和生命意识

    程新荣王智音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妮·普鲁在其小说《树民》中描写了多种悲惨的死亡事件,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差异,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死亡既包括物质或身体意义上的死亡,也包括精神上或心灵上的死亡.因为死亡的存在,才有了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也才让生命意识的觉醒显得更加珍贵.个体的死亡给身边的人带来创伤与痛苦的同时,也可能会给人以某些启示.文章通过对《树民》中死亡书写细致解读,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反思,并旨在加深读者对普鲁的生死观与生命关怀的理解.

    安妮·普鲁《树民》死亡书写

    追溯·整合·融通——英诗汉译中的翻译"达合"方法论初探

    高玥王宇弘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国内译论发展前景,摆脱"盲人摸象"式的百家译论,文章追溯了译论历史、整合了各家分说、融通了英诗汉译,并基于已有具体方法,提出"形而上"层面的"道"术构建——翻译"达合"方法论,即融通达合,以"无"胜有之法,尝试提出崭新的方法论体系,为未来译论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全新可能.

    译论发展翻译"达合"方法论英诗汉译

    生态翻译学:《英韵三字经》译本的生态诗性分析

    吴静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以《英韵三字经》为诠释对象展开对《三字经》翻译的生态思考与诗性探询,彰显了译者翻译《三字经》的诗性智慧,既是对翻译通向"天人合一"终极境界的追求,又是对翻译的生态智慧的最终阐释与精神旨归.

    生态翻译学《英韵三字经》生态诗性

    数字化时代品牌文化符号的共情传播机制研究

    张福银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重构了商业、媒介、消费、社交模式,传播逻辑更加倚重品牌传播内容的情绪影响力.品牌文化符号具有价值、个性及组织特征,既是品牌信任和网络口碑传播的连接点、触发点与消费点,也是促进共情传播与共识传播活动的心理基础.文章将品牌文化符号、品牌信任、网络口碑及品牌体验四者纳入分析框架,建构了结构方程分析模型,对采集的线上、线下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品牌文化符号的共情传播机制.发现,品牌文化符号(价值、个性、组织)品牌信任与网络口碑具有高度相关性,品牌体验对于品牌文化符号、品牌信任与网络口碑具有部分调节效果.建议建构更符合数字化时代的品牌文化符号,丰富消费者品牌体验、提升消费者品牌信任度,扩大品牌口碑传播空间.

    品牌文化符号信任口碑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

    具身视阈下PGC短视频创作的意义表达——基于"内容为王"的消费语境

    卢娟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新媒体领域的短视频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独特属性和文化传播消费市场,PGC短视频创作与消费是各个短视频传播平台产生粘性用户和长尾效应的专业追求.在文化消费"内容为王"的语境下,将具身认知理论与PGC短视频的创作相结合,是PGC短视频媒体文本话语构建和意义表达的方法论,也是视频化、现场感的话语在"观看"与"凝视"的语法表达中构建的必然,更是产生相应价值认同的体现.

    PGC短视频具身视阈价值认同意义表达

    俄罗斯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黄磊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拥有悠久建筑历史和装饰艺术文化,其建筑装饰艺术传承继承古典艺术又开拓创新深受世界各地的关注.文章旨在深入剖析俄罗斯建筑装饰艺术其艺术表现形式,从艺术表现形式、材料使用、造型特点、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通过系统阐述俄罗斯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经典案例研究,提出了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为俄罗斯建筑装饰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俄罗斯建筑装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