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章建成

双月刊

1000-5498

stxb@263.net

021-51253131;51253130

200438

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综合性体育学术理论刊物,是当代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等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本刊以广大体育科研人员、大中学校、体育教师、运动员,教保员及体育管理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它能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开拓思路,了解体育教学,科学训练,以及体育发展研究的动态与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技能教学若干关键问题审思

    季浏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内容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能对培养核心素养、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小学是否应采用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和走班制形式、基本运动技能是否应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专门教学、专项运动技能是否应按照年级划分等级 3 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认为,小学不应采用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和走班制形式,基本运动技能在小学 1~2 年级进行专门教学更科学合理,按照年级划分专项运动技能等级不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体育学习特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这 3 个问题,有助于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教学和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享受运动乐趣、掌握运动技能、实现健康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自主运动选项教学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等级

    神经生物力学视角下无创脑刺激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刘宇周治宁王玮张玉凤...
    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聚焦无创脑刺激技术,特别是无创深部脑刺激——相位干涉电场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brain stimulation,TIs),探讨其对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详细分析TIs技术精准调控深部脑区以增强运动皮层兴奋性,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并提升下肢爆发力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TIs对运动认知功能的潜在调节作用及其在帕金森病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突出其非侵入性、聚焦深部脑区、位置及参数可调等独特优势.此外,介绍脑肌互作神经启动技术,它结合了无创脑刺激与肌肉电刺激技术,通过同步调节脑和肌肉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运动控制与执行系统以提升运动能力.未来研究应聚焦多学科协作,推动技术应用拓展、智能化集成以及运动科技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充分释放无创脑刺激技术在提升运动表现、增强运动认知功能及治疗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潜能.

    非侵入性脑刺激运动表现相位干涉电场刺激运动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电刺激

    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使命、践行困境及纾困之策

    王健卓贞梅何毅黄爱峰...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体育教师肩负健康教育使命的基本逻辑、践行健康教育使命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促进体育教师履行健康教育使命的优化路径.认为,体育教师承担和肩负健康教育使命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呼唤,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当前体育教师践行健康教育使命的困境主要有:健康教育乏力,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相对偏低;资格认证缺位,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业性、合法性存疑;角色认同危机,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保障机制缺失,体育教师健康教育合理利益诉求难以落实;权责范围模糊,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等等.提出:优化职前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在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以"课程本位"的资格认证为突破点,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资格认证制度;强化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角色认同,搭建体育教师健康教育专业学习与发展平台;重视体育教师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标准;明确体育教师健康教育岗位职责,积极探索长效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学校体育体育教师体育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认知科学视域下竞技运动心理学未来研究的10个议题

    周成林陆颖之
    37-4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过去 40 年竞技运动心理学的关键理论进展和研究发现,重点探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首先,介绍运动认知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运动决策情境中的认知加工理论模型和贝叶斯决策框架下的运动决策,以揭示运动员在高时间压力下感知-运动系统的高效运作机制.其次,分析运动表征、抑制控制等高级认知功能在提升运动表现中的作用,探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如何应用于实际心理训练.最后,强调运动认知理论的整合、运动认知计算模型的构建以及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研究与应用的推动.同时,针对上述 3个方面提出本领域未来需要探讨的10 个议题,探索竞技运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运动认知心理学竞技运动认知加工贝叶斯决策跨学科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革实践与KDL教学模式生成

    汪晓赞徐勤萍杨燕国郭富强...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不抬头、不互动、不思考"的现实困囿,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体育统计学"20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成效,发现,其以"教育之问"重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以"学生之需"重构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之要"重设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频谱,以"教育之为"重建激励增值的学习评价,不仅为解决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三不"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还促进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创获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能力、陶熔志趣品性.基于此,创新生成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KDL教学模式,以知之(Know it)、行之(Do it)、乐之(Love it)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新样态,在课堂上实现从单纯"教知识"到全面"育人"的转变,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KDL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推进路径

    林晨王静宜李树旺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体育产业需求随经济发展逐渐提升,但供需错配对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体育产业达成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重要抓手.基于政治经济学理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体育产业的行业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要发展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发展韧性强、融合发展空间广阔和模式创新激励强的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推动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体制机制的包容性以支撑体育产业模式创新等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实现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质生产力、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程名望慈芳慧王志远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1-2022 年中国 28 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在作用机制方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提升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有助于体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③针对异质性分析,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较低、经营环境较好的区域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更加显著.探讨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对于塑造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体育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障碍、路径

    张瑞林金礼杰王志文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是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以多维度统筹的视角,通过规律把握和障碍分析,系统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体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认为,遵循体育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上的要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带来的先进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有力赋能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但在实践中,体育高等教育体系滞后于培育新质劳动者的现实需要,体育科技创新难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型体育人才活力激发不足.对此,围绕管理一体协同、政策一体设计、资源一体配置、载体一体贯通的战略思路,提出深化体育高等教育体系综合改革、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体育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国家体育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体育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

    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机理、引领作用与培育方略

    黄海燕管建良康露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生成机理及其引领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培育方略.认为: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新的体育生产过程及其创新性社会结合并由此实现新价值增长的先进新质生产力,其生成和发展遵循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技术—要素—产业"传导路径,这一过程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方式和发展体系产生巨大转变,驱动体育产业由过去的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发展过渡、从规模扩张转向重视质量效益、从依赖政府扶持转向企业主导、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要素协调以及从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化体系过渡.为此,提出贯穿绿色发展理念、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加强体育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举措,为培育体育产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提供思路和方法.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科技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