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转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转化
生物医学转化

季刊

2096-8965

swyxzh@lzu.edu.cn

0931-8943970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萃英门82号兰大二院行政楼1号楼205期刊编辑部

生物医学转化/Journal Biomedical Trans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医学转化》杂志主管单位为国家教育部,主办单位为兰州大学。定位为全国生物医学与产业转化领域高端专业性学术刊物,突出“转化”特色,兼顾区域特点,将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做强,冷点做热,使刊物在行业领域发挥旗舰及引领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行病应对准备:新病原、新挑战

    1页

    重要人感染RNA病毒复制机制和靶向聚合酶药物开发研究进展

    董莹莹彭齐王敏施一...
    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拉沙热、埃博拉、新冠和尼帕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暴发,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主动应对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研发的关键是发现病毒特有的保守药物靶点.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蛋白序列相对保守,是理想的药物靶点.本文以重要人感染RNA病毒聚合酶的工作机制和靶向病毒聚合酶的药物开发展开综述,为未来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RNA病毒聚合酶结构药物开发

    人类肠道病毒的研究进展

    李晓涵杨佳新唐煜斌倪福顺...
    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08年脊髓灰质炎病毒被鉴定以来,已发现超百种肠道病毒致病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新生儿败血症样疾病、无菌性脑炎、急性弛缓性脊髓炎、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诸如EV-A71和EV-D68等肠道病毒趋于全球化周期性流行,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挑战之一.然而,当前针对肠道病毒的防控手段仍然非常有限,迫切需要深入探究肠道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为开发高效、安全、广谱的抗肠道病毒药物提供新靶点与新思路.本文通过对肠道病毒的分类、流行病学、结构、生命周期、病毒蛋白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并发症致病机制与临床治疗以及动物感染模型的确立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旨在为肠道病毒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肠道病毒的药物研发与疫苗储备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肠道病毒病毒-宿主互作动物模型临床症状抗病毒药物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HIV-1潜伏感染

    吴桐王恬恬邓凯
    28-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可分为HIV-1型和HIV-2型.HIV-1全球流行,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cART)的应用可以延长患者寿命,但HIV-1感染目前仍然不能完全治愈.HIV-1感染治愈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病毒潜伏库的存在.HIV-1潜伏库可以被定义为一群携带具备复制潜力的HIV-1前病毒的长寿命静息CD4+ T细胞.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使得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形成了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HIV-1潜伏库的形成与调控,也与病毒和宿主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病毒蛋白和宿主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角度阐述HIV-1潜伏的建立与调控的机制.这将有助于HIV-1治疗新靶点的探索和研发,并有利于实现HIV-1感染的功能性治愈目标.最后,本文还会综述有关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为靶点的HIV-1药物研究进展,为后续HIV-1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启发.

    人免疫缺陷病毒翻译后修饰潜伏调控

    中药复方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

    马旺明李玮婕王萍李兵...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所有呼吸道疾病中,由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80%,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呼吸道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SARS-CoV-2,甲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目前,还没有开发出特效药.由于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在呼吸道病毒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许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从不同层面对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通过综述中医药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更好治疗呼吸道病毒疾病提供有力的证据,以期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及其在呼吸道病毒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

    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中药复方临床疗效与评价作用机制

    精准疫苗学研究进展

    成睿张子杰
    48-5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苗在对抗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感染率与死亡率.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好的疫苗保护.精准疫苗学理念的引入,正引领疫苗应用与研发向个性化、精确化的方向转型.本文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了精准疫苗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其在全球公共卫生及个体健康保护领域的重要意义.

    疫苗精准医学免疫

    喜树碱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孙树蕾刘昕昕胡志伟王子铭...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树碱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对恶性肿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已开发出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等临床用药.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缺陷是水溶解度低、结构稳定性差、毒副作用强,因而相应的结构修饰策略也随着药物开发的进程而逐渐迭代.作者以提高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药效为目的,从结构修饰策略角度综述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发展过程,着重总结2015年以来在各种策略指导下喜树碱类衍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后期喜树碱类抗肿瘤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喜树碱结构修饰抗肿瘤

    导管通路在慢性胰腺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进展

    杜甑衎王元辰邹文斌廖专...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作用下的进行性纤维性胰腺炎性疾病.目前,CP遗传致病机制主要分为胰蛋白酶依赖性通路、蛋白错误折叠通路和导管通路.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作为胰腺外分泌部的一种重要细胞类型,可以产生H2O和HCO-3,负责碱化、稀释和输送消化酶.当导管通路相关的易感基因发生功能障碍时,将会导致导管内离子浓度失衡与消化酶转运障碍,促进CP的发生与发展.既往导管通路相关致病基因较少,近年来对其认知逐步加深,新型易感基因陆续被发现.本文主要针对导管通路相关基因及其主要致病机制展开论述,以加深对CP发生机制的认识.

    慢性胰腺炎易感基因导管通路致病机制

    肺部手术后动静脉栓塞危险因素和临床转归研究进展

    滕美新章靖张鹏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2019年数据统计,全国手术量达到了6 930万人次,其中肺部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手术量逐年递增.但伴随手术量增加,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而血栓作为围术期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肺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机制等,同时在肺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因肺部手术而导致的血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对肺部术后血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展开论述,期望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认识.

    肺部手术血栓机制血栓预防

    基于胞外囊泡治疗诊断学智能药物递送工具

    韩善颍程林樊建刚柴人杰...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外的膜颗粒,在细胞间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EVs有可能用作特定器官(如内耳)的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递送系统.在压力与健康状态下,EVs释放的分子不同,这些活性分子能够识别机体的患病状态.研究表明,可以利用EVs将药物输送到难以到达的器官,如耳蜗感觉毛细胞和大脑,因为它们能够穿过血迷路和血脑屏障.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有关EVs的生物组成和发生、分离技术、表征手段、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潜在治疗应用、药物加载方法及在听觉系统内耳治疗的应用潜力.

    胞外囊泡信号传导药物递送药物载体血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