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转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转化
生物医学转化

季刊

2096-8965

swyxzh@lzu.edu.cn

0931-8943970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萃英门82号兰大二院行政楼1号楼205期刊编辑部

生物医学转化/Journal Biomedical Trans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医学转化》杂志主管单位为国家教育部,主办单位为兰州大学。定位为全国生物医学与产业转化领域高端专业性学术刊物,突出“转化”特色,兼顾区域特点,将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做强,冷点做热,使刊物在行业领域发挥旗舰及引领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抗药物非还原毛细管电泳法方法学验证研究

    徐刚领倪永波武刚付志浩...
    82-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单抗药物的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nrCE-SDS)进行方法学验证,为业界相应质控方法的方法学验证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通则3127单抗分子大小变异体测定法检测.2名实验员分别进行3d实验,每天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分析受试样品,并进行全面的方法学验证.结果 该方法专属性良好,各分析用样品主峰的准确性为98%~102%,总片段和特定杂质的准确性为70%~130%;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的RSD≤15%;主峰≥89.9%,总片段范围为0.66%~10.10%,特定杂质的范围为0.36%~4.80%;本方法的定量限为0.33%.结论 对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专属性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研究,为相应方法学验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单抗药物纯度非还原毛细管电泳法方法学验证质量控制

    肌炎相关ILD中TLR9信号参与NETs诱导的肺泡上皮间质转化

    冯映月禚萃苏其燕崔曦...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阐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否通过Toll样受体9(TLR9)信号促进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促进特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IIM-ILD)的发生.方法 采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小鼠模型,使用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方法明确IIM-ILD中是否存在NETs浸润、EMT表型及TLR9激活;采用NETs体外干预A549细胞,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探究NETs诱导EMT的机制.结果 EAM小鼠肺组织存在NETs浸润、EMT现象及TLR9信号激活.体外实验中NETs影响A549细胞活力及形态,激活TLR9信号通路,诱导EMT的发生,并诱导促炎和促纤维化相关基因上调,其中TLR9基因显著高表达,而TLR9抑制剂减轻了EMT.结论 NETs诱导的EMT可能是IIM-ILD的重要致病机制,其中TLR9信号起关键作用,靶向TLR9信号可能是IIM-ILD的治疗方向.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特发性肌炎间质性肺病上皮间质转化Toll样受体9

    柠檬苦素通过靶向Skp2蛋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

    朱嘉贤张梦婷李盛青刘永强...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柠檬苦素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MTT实验检测柠檬苦素对NSCLC细胞活性抑制能力;随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低密度细胞增殖、细胞基质胶3D成球实验评价干细胞特性.接着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柠檬苦素抑制NSCL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通过细胞热位移测定(CETSA)证明柠檬苦素与靶蛋白结合能力;通过分子对接实验模拟柠檬苦素与靶蛋白相互作用位点.最后,通过小分子干扰RNA(siRNA)与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过表达细胞株构建,验证柠檬苦素通过作用Skp2发挥抑制NSCLC增殖的分子机制.结果 柠檬苦素通过诱导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NSCLC细胞增殖,同时显著减弱NSCLC干细胞样特性.柠檬苦素结合Skp2蛋白并下调其蛋白水平,从而促进Skp2底物p27累积.Skp2特异siRNA干扰其表达后显著增强柠檬苦素抑制NSCLC细胞活性能力,而Skp2过表达拮抗柠檬苦素对NSCLC细胞活性抑制能力,进一步验证了柠檬苦素通过靶向Skp2抑制NSCL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结论 柠檬苦素通过靶向Skp2升高抑癌蛋白p27水平,从而抑制NSCLC细胞增殖,为柠檬苦素作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柠檬苦素非小细胞肺癌S期激酶相关蛋白2细胞增殖

    封面故事

    105页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颜磊李莹王建刚杨娉婷...
    106-11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理想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中青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完成年度体检的5 372名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作为观察队列,随访高血压发病情况,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相关因素后,比较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人群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及累积效应.结果 最终纳入统计的研究对象为4883例,平均年龄(37.80±9.92)岁.平均随访5.33年,有1048例新发高血压患者,累计发病率为21.46%.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不吸烟、理想体重、经常运动、理想血压、理想胆固醇水平者较吸烟、非理想体重、非理想运动状态、非理想血压、非理想胆固醇水平者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1%(HR=0.79,95%CI 0.69~0.92)、34%(HR=0.66,95%CI 0.58~0.75)、33%(HR=0.67,95%CI 0.58~0.77)、80%(HR=0.20,95%CI 0.17~0.25)和 12%(HR=0.88,95%CI 0.77~0.99).研究对象中具有 0~2、3、4、5和 6~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所占比例分别为 14.64%、18.62%、25.76%、28.40%和12.57%,其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0.35%、32.67%、20.83%、6.99%和5.21%.与具有0~2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比较,具有3、4、5和6~7项者,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33%(HR=0.67,95%CI 0.58~0.79)、57%(HR=0.43,95%CI 0.36~0.51)、82%(HR=0.18,95%CI 0.14~0.23)和85%(HR=0.15,95%CI 0.10~0.21).结论 理想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防止高血压发生的保护因素.

    高血压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队列研究

    泛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互作

    魏姝琳周泳雯徐索文翁建平...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30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泛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也是造成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影响血管健康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吸烟以及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微塑料、环境污染、不健康饮食、精神压力和交通噪声等新型危险因素也对血管健康造成了危害,并以交互作用方式共同促进泛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阐明多种危险因素的独立或共同致病机制,为进一步从源头上实现早期预防、综合管理和多靶点干预的药物提供重要证据支持,进而减少或延缓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泛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新型危险因素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