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学研究
商学研究

双月刊

商学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入宏观经济因素的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刘凤根王一丁张敏王敬童...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观经济冲击是金融体系不稳定并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积聚和爆发的重要诱因.为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冲击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成因出发,建立涵盖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和金融体系脆弱性、传染性等内部因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合成了8项系统性风险维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以时变相关系数法构建2007年4月—2021年6月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系统性风险状态进行识别与预测.研究表明:(1)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性风险的总体动态变化,各维度指数对于风险来源也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2)当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处于中度风险状态,且在短期内保持这一状态的概率较大,这对于提早甄别和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性金融风险风险预警金融压力指数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纳入宏观经济因素的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研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刘凤根王一丁张敏王敬童...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观经济冲击是金融体系不稳定并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积聚和爆发的重要诱因.为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冲击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成因出发,建立涵盖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和金融体系脆弱性、传染性等内部因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合成了8项系统性风险维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以时变相关系数法构建2007年4月—2021年6月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系统性风险状态进行识别与预测.研究表明:(1)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性风险的总体动态变化,各维度指数对于风险来源也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2)当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处于中度风险状态,且在短期内保持这一状态的概率较大,这对于提早甄别和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性金融风险风险预警金融压力指数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收益及波动的双向影响效应——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陈文静舒梦兰何刚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Baker等发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上证指数,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定量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收益及波动的双向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当期股票收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滞后期呈现的负向影响会随着滞后期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趋于零;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也会加剧当期股票收益波动,随着滞后期增加这种波动效应会随之减弱.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波动率受到的冲击对当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在滞后短期内会加剧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且中长期影响程度趋于零.鉴于此,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减少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反向影响效应尤为重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票收益股票收益波动TVP-SV-VAR模型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收益及波动的双向影响效应——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陈文静舒梦兰何刚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Baker等发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上证指数,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定量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股票收益及波动的双向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当期股票收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滞后期呈现的负向影响会随着滞后期增大而逐渐减弱并趋于零;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也会加剧当期股票收益波动,随着滞后期增加这种波动效应会随之减弱.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波动率受到的冲击对当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在滞后短期内会加剧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且中长期影响程度趋于零.鉴于此,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减少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反向影响效应尤为重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股票收益股票收益波动TVP-SV-VAR模型

    空间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两位数行业数据的再估计

    王猛习敏
    82-8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关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1—2016年20个两位数行业数据,考察空间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看,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门限回归表明二者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导致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强,但对劳动生产率则缺乏类似影响;分位数回归显示空间集聚的影响随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而减弱;空间集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有赖于推动制造业集聚以发掘空间红利.

    集聚生产率门限回归分位数回归

    空间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两位数行业数据的再估计

    王猛习敏
    82-8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关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1—2016年20个两位数行业数据,考察空间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看,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率;门限回归表明二者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表现为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导致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增强,但对劳动生产率则缺乏类似影响;分位数回归显示空间集聚的影响随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而减弱;空间集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有赖于推动制造业集聚以发掘空间红利.

    集聚生产率门限回归分位数回归

    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分异与空间关联特征——基于344个地级市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娟胡洋李文丽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ArcGIS复杂技术,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类数据进行系列校正,通过1998年—2018年全国344个地级市的夜间灯光数据,反演能源消费总量,从而构建夜间灯光数据与能源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对地级市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降尺度模拟估算,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分异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主体区域集中在胡焕庸线右侧,能源消费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自东北至西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梯度分布;能源消费集聚度的空间特征为偏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格局,分布重心在考察期内表现出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实证研究结论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差异的、空间协调的产业绿色转型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集聚度时空分异空间关联

    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分异与空间关联特征——基于344个地级市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研究

    王娟胡洋李文丽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ArcGIS复杂技术,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类数据进行系列校正,通过1998年—2018年全国344个地级市的夜间灯光数据,反演能源消费总量,从而构建夜间灯光数据与能源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对地级市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降尺度模拟估算,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分异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主体区域集中在胡焕庸线右侧,能源消费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自东北至西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梯度分布;能源消费集聚度的空间特征为偏东北—西南走向的分布格局,分布重心在考察期内表现出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实证研究结论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差异的、空间协调的产业绿色转型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集聚度时空分异空间关联

    社会资本和农户满意度视角下的科普服务减贫效果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的实证分析

    汪红梅刘宇薇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普服务凭借良好的减贫效果以及有效抑制贫困人口返贫的作用,对全面脱贫后缓解相对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的596份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探究了社会资本和农户满意度对科普服务减贫效果的影响,并探索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以及农户对科普服务的满意度良好;(2)农户满意度对于科普服务的收入减贫效果以及多维减贫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关系网络对收入减贫效果和多维减贫效果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任仅对多维减贫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资本可以直接作用于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也可以通过影响科普服务满意度间接提升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本文提出培育农户社会资本和提升农户满意度建议,以实现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

    科普服务农户满意度社会资本减贫效果中介效应检验

    社会资本和农户满意度视角下的科普服务减贫效果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的实证分析

    汪红梅刘宇薇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普服务凭借良好的减贫效果以及有效抑制贫困人口返贫的作用,对全面脱贫后缓解相对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的596份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探究了社会资本和农户满意度对科普服务减贫效果的影响,并探索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以及农户对科普服务的满意度良好;(2)农户满意度对于科普服务的收入减贫效果以及多维减贫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关系网络对收入减贫效果和多维减贫效果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任仅对多维减贫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资本可以直接作用于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也可以通过影响科普服务满意度间接提升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本文提出培育农户社会资本和提升农户满意度建议,以实现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

    科普服务农户满意度社会资本减贫效果中介效应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