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07-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钉螺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23年松江区钉螺监测相关数据,包括螺点的发现地点、调查框数、调查面积、有螺面积、有螺框数、捕螺总数、最高密度、钉螺解剖数,并计算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结果]2007-2023年松江区累计在4个镇、22个行政村监测发现螺点158个,其中新螺点131个(82.91%),复现螺点27个(17.09%);累计有螺面积175 980 m2,有螺框数10 061个,捕获钉螺33 302个,最高密度260只/0.11 m2,解剖钉螺15 662个,未发现阳性钉螺,平均活螺密度0.60只/0.1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7.99%.不同地区有螺面积:叶榭镇126 000 m2(71.60%),泖港镇26 470 m2(15.04%),新浜镇17 040 m2(9.68%),石湖荡镇6 470 m2(3.68%).不同地区平均活螺密度:叶榭镇0.89只/0.11 m2,泖港镇 0.65 只/0.11 m2,石湖荡镇 0.26 只/0.11 m2,新浜镇 0.24 只/0.11 m2;不同螺点环境类型有螺面积:林地 151 250 m2(85.95%),河道13 810 m2(7.85%),沟渠6 910 m2(3.93%),田滩地4 010 m2(2.28%);不同螺点环境类型平均活螺密度:沟渠1.01只/0.11 m2,田滩地0.86只/0.11 m2,林地0.57只/0.11 m2,河道0.40只/0.11 m2;不同地区及不同螺点环境类型活螺框出现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松江区有螺面积、平均活螺密度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等螺情监测指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平均活螺密度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与其他地区或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关注黄浦江上游及支流地区,特别是苗木移植重点地区,应加强监测监管,降低钉螺输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