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预防医学
上海预防医学

彭靖

月刊

1004-9231

zazhi@scdc.sh.cn

021-61957522/1 62788894

200052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上海预防医学/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拥有一支由一流预防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队伍。本刊坚持预防与临床结合,普及 与提高兼顾的办刊物色,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于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王荣环鲍筝胡月
    4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暴露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PVST)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PVST进展的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北京市各助产机构分娩且居住在北京市通州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其所生活产儿为研究对象,由助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儿童接种完3针乙型肝炎疫苗(HepB)后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北京市通州区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为100.00%(800/800),PVST成功随访率为85.88%(687/800),初次免疫无应答率为0.29%(2/687),但重新免疫后均成功.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率为0.未进行PVST的儿童占14.13%(113/800),主要原因有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影响推迟检测;家长觉得幼儿年龄过小,拒绝静脉采血;幼儿跟随父母迁回原籍导致失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儿(OR=30.009,P=0.001)、家庭居住北京(OR=2.218,P=0.002)和母亲<35岁(OR=1.687,P=0.020)的HBV暴露儿童PVST比例更高.[结论]PVST对于评估新生儿接种HepB后的HBV免疫应答状态是必要的.COVID-19疫情下,HBV暴露儿童PVST受影响.加强非高危儿、居住北京外、母亲≥35岁HBV暴露儿童管理,可能会提高通州区PVST率.

    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疫苗

    2018-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博淑朱凯锦张静徐宁...
    429-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018-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相关指标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18-2022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数据.新报告1年内死亡且为非意外死亡的HIV/AIDS病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1的HIV/AIDS病例、CD4细胞计数为200~499个·μL-1的AIDS病例被归类为晚发现.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新报告的862例HIV/AIDS病例中,晚发现率为39.79%,晚发现分类以CD4细胞计数<200个·μL-1居多,不同年份晚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08,P=0.342).5年间,<35岁、45~岁、未婚、三级专科医院来源的感染者晚发现率均有所下降.年龄65~岁、75~岁、已婚或离异、异性传播、其他就诊者检测、三级综合医院来源的感染者晚发现率持续在高位波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自愿咨询检测(VCT)筛查确证数回落,晚发现率上升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其他原因就诊(OR=3.805,95%CI:2.260~6.406)与术前检测(OR=2.411,95%CI:1.424~4.081)晚发现率较高,确诊到CD4细胞检测时间<15 d的病例晚发现率高于确诊到CD4细胞检测时间>90 d的病例(OR=0.336,95%CI:0.216~0.522).[结论]徐汇区2018-2022年晚发现比例未见明显降低,2022年确证数有回落.应持续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后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趋势,在医疗机构非感染内科与住院部扩大HIV抗体筛查检测,并协助临床医生与老年患者共同提高对AIDS的识别能力,为早期诊治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艾滋病HIV晚发现影响因素现况调查医疗机构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434页

    一起重症监护病房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黄妹桂晓波杨亚陆峰...
    435-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分析,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1月仁济医院综合ICU发生的4例CRAB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流行病学史、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4例CRAB肺部感染,其中1例病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3例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分离的菌株耐药性相同,且均属于ST368型.40个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样本中,在首发病例的输液架和床旁的回风口滤网检出CRAB共2株,检出率为5%.在采取集中隔离CRAB感染患者、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流程、加强手卫生、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及督导等措施后,未再发生同类CRAB感染病例.[结论]此次疑似CRAB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及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有关.及时识别和调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控制

    2017-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

    陈家凤张安冉徐红梅顾霍铮...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7-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体特征,为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数据库获取2017-202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相关数据,描述性分析疫情波及范围、季节性特征、场所分布以及病原学构成.[结果]2017-2022年浦东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2 547起,涉及病例8 884例,平均每起事件发病数为3.49例,其中2~4例病例数占比最高(78.52%).2017-2019年及202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报告高峰为夏峰5-7月和秋峰9-11月,2020年及202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季节性不明显.手足口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44.64%),其次为家庭/居委(44.21%),学校占比较少(12.39%).病原呈多种肠道病毒基因型并存,阳性检出率为60.46%,且CoxA6为优势毒株.[结论]浦东新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波动趋势,不同年份事件数差别较大,流行季节为夏季和秋季,优势毒株为CoxA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的各项措施显著降低了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未来仍须加强监测,关注重点机构大规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流行特征浦东新区

    《上海预防医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443页

    2007-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钉螺监测结果及趋势分析

    毛琦孙彩英黎安琪陆伟伟...
    44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07-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钉螺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23年松江区钉螺监测相关数据,包括螺点的发现地点、调查框数、调查面积、有螺面积、有螺框数、捕螺总数、最高密度、钉螺解剖数,并计算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结果]2007-2023年松江区累计在4个镇、22个行政村监测发现螺点158个,其中新螺点131个(82.91%),复现螺点27个(17.09%);累计有螺面积175 980 m2,有螺框数10 061个,捕获钉螺33 302个,最高密度260只/0.11 m2,解剖钉螺15 662个,未发现阳性钉螺,平均活螺密度0.60只/0.11 m2,平均活螺框出现率17.99%.不同地区有螺面积:叶榭镇126 000 m2(71.60%),泖港镇26 470 m2(15.04%),新浜镇17 040 m2(9.68%),石湖荡镇6 470 m2(3.68%).不同地区平均活螺密度:叶榭镇0.89只/0.11 m2,泖港镇 0.65 只/0.11 m2,石湖荡镇 0.26 只/0.11 m2,新浜镇 0.24 只/0.11 m2;不同螺点环境类型有螺面积:林地 151 250 m2(85.95%),河道13 810 m2(7.85%),沟渠6 910 m2(3.93%),田滩地4 010 m2(2.28%);不同螺点环境类型平均活螺密度:沟渠1.01只/0.11 m2,田滩地0.86只/0.11 m2,林地0.57只/0.11 m2,河道0.40只/0.11 m2;不同地区及不同螺点环境类型活螺框出现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松江区有螺面积、平均活螺密度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等螺情监测指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平均活螺密度和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与其他地区或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应重点关注黄浦江上游及支流地区,特别是苗木移植重点地区,应加强监测监管,降低钉螺输入风险.

    钉螺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松江区

    某地不同来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分子特征分析

    阙凤霞袁佳春韩东方刘春甫...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肉类食品和腹泻样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区2020-2021年市场随机抽样采集的118份肉类(鸡肉和猪肉)和该区医院门诊1 499份腹泻样本分离的71株肺炎克雷伯菌,经鉴定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肉类食品的肺炎克雷伯菌总体检出率为11.86%(14/118),其中鸡肉检出率20.93%(9/43),高于猪肉检出率6.67%(5/75),不同肉类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P<0.05).腹泻样本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3.80%(57/1 499).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76.06%.人源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有5株,占8.77%.食源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有2株,占14.28%;食源性耐亚胺培南1株.71株肺炎克雷伯菌聚类分析得到70种带型,相似度为39.4%~100.0%,总体呈基因多样性.[结论]金山区食源和腹泻样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程度较严重,PFGE带型较分散.建议加强对人群和动物性食品中该病原菌的监测,警惕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和食物链传播风险.

    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同源性食物链

    上海市臭虫侵害及处置情况调查分析

    刘锐范明秋姚隽一刘洪霞...
    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臭虫侵害及处置现状,为臭虫的科学、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的会员单位开展臭虫侵害及处置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信息、臭虫处置经历、发现臭虫的环境类型、主要处置部位、主要处理方法、主要施用药物及剂型、处置结束有无效果的评估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116家机构中有78家(67.24%)开展过臭虫处置,其中近3年有29.49%的机构处置臭虫不少于5次.臭虫侵害的主要环境类型为宿舍(46.96%)、宾馆(18.78%)和居民户(20.44%),养老院、监狱看守所、交通工具等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臭虫侵害.臭虫侵害的主要部位为床架/床板/床垫(32.42%),其次为席子(棕梆)(19.63%).药物喷洒为最常用的臭虫控制方法(98.72%),其次为高温蒸汽(11.54%).药物喷洒使用的药剂主要为拟除虫菊酯类(69.23%)、烟碱类(60.26%)和有机磷类(42.31%);使用的剂型主要为悬浮剂(55.13%),其次为可湿性粉剂(43.59%)和乳油(43.59%).89.74%的公司处置结束后开展控制效果评估,且控制效果满意.[结论]上海市臭虫侵害较为普遍,宿舍、宾馆和居民户等为臭虫侵害高发场所,床架、床板、床垫是易侵害部位.在处理臭虫时应综合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提升臭虫防控效果.

    臭虫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生境类型综合治理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数字化X线摄影成人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调查

    王彦梅姚杰李燕江松...
    458-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数字化X线摄影(DR)成人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ESD)进行调查,分析该院DR成人受检者ESD水平,为建立DR的诊断参考水平(DRL)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抽取1台DR设备开展成人照射参数及剂量调查,随机选取15~39岁和40~69岁2个年龄段的DR 受检者.调查部位为胸部正位(PA),胸部侧位(LAT)、腹部AP、骨盆AP、腰椎AP,腰椎LAT、胸椎AP、胸椎LAT,每种投照部位各调查20例.推算出各年龄段、各部位ESD和有效剂量.[结果]共调查320例受检者,不同投照部位受检者ESD的P75分别:胸部PA 0.19 mGy;胸部LAT 0.96 mGy;腹部AP 3.63 mGy;骨盆AP 3.16 mGy;腰椎AP 9.27 mGy;腰椎LAT 18.29 mGy;胸椎AP 6.85 mGy;胸椎LAT 13.40 mGy.[结论]不同投照部位、相同投照部位、相同部位不同投照方式估算的ESD和有效剂量差异均较大,且不同投照部位的受检者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投照部位估算的典型值明显低于DRL.

    数字化X线摄影成人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