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

吕元

月刊

1673-8640

shjyyxzz@126.com

021-68316211;021-68316300-1102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检验医学/Journal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本刊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远程网络采编系统。进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中心”中的“投稿(注册或登录)”栏,首次投稿时需要登记作者信息并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在线投稿。注意请作者以实名、实际电子邮箱登记,否则无法进一步联系。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您稿件的进展程度,您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主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网上投稿不方便者仍需使用纸质稿件,请电话或E-mail通知本刊(电话:021-68316211,021-68315766;E-mail:shjyyxzz@126.com),但2种投稿方式只选其一,请勿重复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和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崔丽艳王培昌...
    1131-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学检测是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对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然而,有多种干扰因素会影响免疫学检测结果,贯穿分析前、中、后各环节.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就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及其解决策略形成专家共识,可为免疫学项目的精准检测提供依据.

    免疫学检测干扰因素控制措施专家共识

    新型隐球菌耐药性和药物耐受性检测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王子文吴文娟
    1140-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隐球菌是全球分布的机会性真菌病原体,引起的隐球菌脑膜炎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抗真菌治疗药物的种类有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型隐球菌的耐药性和药物耐受性.在一些病例中,即使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提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依然迁延不愈或复发.这可能与药物耐受性有关.药物耐受性的发现,反映了更为复杂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了解新型隐球菌耐药性和药物耐受性及其机制至关重要,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思路.

    新型隐球菌耐药药物耐受

    病原mNGS和毛霉菌PCR检测诊断血液病患者肺毛霉菌病

    徐春晖周欣悦伊慧明张利宁...
    1145-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和毛霉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血液病患者肺毛霉菌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66例经mNGS检出毛霉目真菌和39例非毛霉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收集105例患者196例各类临床样本真菌培养、体检和mNGS检测数据.按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研究组教育和研究共同体发布的侵袭性真菌病定义共识,分为毛霉菌病组(65例,包括确诊3例、临床诊断8例、拟诊54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1例为毛霉目真菌mNGS阳性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PCR对mNGS结果进行验证.比较毛霉菌PCR检测、毛霉菌传统方法检测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毛霉菌病的效能.结果 毛霉菌病组65例患者中,有59例(90.8%)毛霉菌PCR检测阳性;mNGS检出率最高的毛霉菌为根毛霉属(46.2%).毛霉菌PCR检测血液样本和非血液样本的灵敏度分别为89.7%和76.9%;真菌培养和镜检的灵敏度分别是7.1%和26.2%,传统方法联合毛霉菌PCR检测非血液样本的灵敏度为84.6%.mNGS毛霉菌中位检出时间为1 d,传统方法毛霉菌报阳时间与mNGS中位检出时间相差12 d.结论 毛霉菌mNGS和PCR检测较传统方法时间短、灵敏度高,对早期诊断肺毛霉菌病具有一定优势.

    毛霉菌毛霉菌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聚合酶链反应真菌培养显微镜镜检分子诊断

    医院和外界环境真菌筛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刘瑞广郭建
    1150-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培养组学调查医院、牧场、湖泊、湿地和海洋环境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人类和动物真菌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医院、牧场、湖泊、湿地和海洋的环境样本612个,通过真菌培养组学方法,用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泛真菌培养基对不同环境来源的样本进行培养.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培养分离的真菌进行种属鉴定,并对临床不常分离的真菌进行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12个环境样本中共分离到327株真菌,分布于72个不同种属.酵母样真菌中分离率最高的是克柔念珠菌(11.01%,36/32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8.26%,27/327).丝状真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烟曲霉7.65%(25/327)、黑曲霉 6.12%(20/327)、黄曲霉2.75%(9/327).目前临床比较关注的酵母样真菌耳念珠菌、皱褶念珠菌、解脂念珠菌和链状念珠菌、璞膜念珠菌均有检出.环境中分离的热带念珠菌对泊沙康唑(66.67%)、伏立康唑(57.90%)、氟康唑(52.63%)的耐药率较高,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29.62%;璞膜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米卡芬净的耐药率分别为33.33%和66.67%.结论 不同环境真菌的分布存在差异,且环境菌株具有一定的耐药性.酵母样真菌中克柔念珠菌分离率最高,临床关注的部分酵母样真菌也有检出.丝状真菌中曲霉属分离率较高.应该注意真菌病的预防研究不限于医院环境.

    真菌环境克柔念珠菌链状念珠菌质谱鉴定

    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的意义

    张燕郑洁刘佳星高硕...
    1157-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PC)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0例免疫功能正常P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CrAg阴性和CrAg阳性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了解患者疾病转归.结果 60例患者中,有13例咳嗽咳痰,5例咳嗽咳痰伴气喘,3例咳嗽咳痰伴胸痛,2例咳嗽咳痰伴发热,其余37例(61.7%)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CrAg阳性患者46例(76.7%)、阴性患者14例(23.3%);血清CrAg阳性组和CrAg阴性组咳嗽、咳痰、胸痛、气喘、发热等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g阳性组多发结节比例(71.7%)高于CrAg阴性组(35.7%),单发结节比例(17.4%)低于CrAg阴性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Ag阳性患者中有15例(32.6%)治疗6个月内血清CrAg转为阴性.结论 血清CrAg检测可快速筛查免疫功能正常PC患者.建议动态监测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CrAg滴度,结合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隐球菌荚膜抗原肺隐球菌病免疫功能临床特征

    2017-2023年华东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分析

    王东江胡靓郭建李腾...
    1163-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监测华东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CPC)临床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12月华东地区47家医院CPC临床分离株,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作为参考实验室,采用质谱法复核鉴定结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0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据2022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学会(CLSI)M27-M44s和M57s文件判断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共收集CPC菌株941株,其中近平滑念珠菌783株(83.21%)、似平滑念珠菌96株(10.20%)、拟平滑念珠菌62株(6.59%).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80%和3.50%;拟平滑念珠菌氟康唑和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分别为39.6%和37.7%;似平滑念珠菌卡泊芬净、氟康唑和伏立康唑非野生型菌株分别为14.0%、9.3%和12.8%.艾沙康唑对3种真菌的MIC众数均为0.008 mg·L-1,明显低于其他9种抗真菌药物.结论 华东地区CPC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近平滑念珠菌和拟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较高.CPC菌株对艾沙康唑的MIC值均较低,艾沙康唑可用于治疗多耐药CPC感染.

    似平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拟平滑念珠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华东地区

    耶氏肺孢子菌合并EB病毒致肺部难治性感染1例报道

    田文杰吴文娟
    1169-1172页

    耶氏肺孢子菌EB病毒重症肺炎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

    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外周血PD-1、LAG-3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朱晓玉李智伟贾金桐李书灵...
    1173-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布鲁菌病患者50例,其中急性期25例(急性期组)、慢性期25例(慢性期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和LAG-3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清IL-2和IFN-γ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D-1和LAG-3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区分布鲁菌病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效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PD-1+CD8+T细胞百分比、LAG-3+CD8+T细胞百分比、PD-1+LAG-3+CD8+T细胞和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0 1).慢性期组PD-1+CD8+T细胞百分比、LAG-3+CD8+T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急性期组(P<0.01),PD-1+LAG-3+CD8+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2、IFN-γ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菌病患者PD-1+CD8+T细胞百分比与LAG-3+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91、0.545,P<0.01).PD-1+LAG-3+CD8+T细胞百分比、LAG-3+CD8+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IFN-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726、0.425、0.368、0.395,P<0.05),IL-2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rs=0.235,P=0.113).PD-1+LAG-3+CD8+T细胞百分比、PD-1+CD8+T细胞百分比、LAG-3+CD8+T细胞百分比、IL-2和IFN-γ鉴别布鲁菌病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8、0.945、0.758、0.754、0.762.结论 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LAG-3高表达,促炎因子IL-2和IFN-γ下调,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可能发生了T细胞耗竭.

    程序性死亡受体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T细胞耗竭布鲁菌病

    欢迎订阅《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编辑部
    1180页

    基于ProteomeXchange数据库建立结直肠癌筛查模型

    邹琛徐润灏丁毅张洁...
    1181-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ProteomeXchange数据库中筛选结直肠癌(CRC)的血液蛋白标志物,并建立筛查模型,评估其对CRC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ProteomeXchange数据库的PXD018304数据集中筛选CRC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CRC初诊患者108例(CRC组)和健康志愿者100名(正常对照组),按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差异表达蛋白和5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242、CA50、CA72-4].采用逐步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向后似然比法)建立CRC的筛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生物标志物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模型诊断CRC的效能.结果 从PXD018304数据集中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350种,其中上调蛋白214种、下调蛋白136种.根据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兼顾临床普及度,筛选出10种候选蛋白,其中下调蛋白为载脂蛋白A1(apo A1)、纤维连接蛋白(FN)、谷胱甘肽还原酶(GR)、转铁蛋白(TRF),上调蛋白为载脂蛋白C3(apo C3)、铜蓝蛋白(CER),C反应蛋白(CRP)、补体4(C4)、纤维蛋白原(Fib)、β2-微球蛋白(β2-M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C组血清apo A1、apo C3、FN、GR、TRF水平降低(P<0.001);血清CER、CRP、C4、β2-MG、CEA、CA19-9水平和血浆Fib水平升高(P<0.001);2个组之间血清CA242、CA50、CA72-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AUC)>0.7的生物标志物为apo A1、apo C3、CRP、FN、GR、TRF、β2-MG、CEA.单项检测效能最高的是apo A1,AUC为0.898,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为86.00%.由apo A1、CRP、FN、TRF和CEA构成的筛查模型诊断CRC的AUC为0.959,敏感性为87.21%,特异性为92.50%,准确率为89.76%.结论 apo A1等10种蛋白或可作为CRC筛查的生物标志物.由apo A1、CRP、FN、TRF和CEA构成的筛查模型对CR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CRC筛查提供参考.

    筛查模型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