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

吕元

月刊

1673-8640

shjyyxzz@126.com

021-68316211;021-68316300-1102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检验医学/Journal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本刊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远程网络采编系统。进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中心”中的“投稿(注册或登录)”栏,首次投稿时需要登记作者信息并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在线投稿。注意请作者以实名、实际电子邮箱登记,否则无法进一步联系。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您稿件的进展程度,您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主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网上投稿不方便者仍需使用纸质稿件,请电话或E-mail通知本刊(电话:021-68316211,021-68315766;E-mail:shjyyxzz@126.com),但2种投稿方式只选其一,请勿重复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胸苷激酶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宋晓龙秦晋铝杨茹魏龙...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PTC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次全切组(53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全切组(1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6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1311治疗63例).根据患者术后12个月的恢复情况将178例PTC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153例)和疗效不满意(NER)组(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血清TK1、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TK1、Tg水平判断PTC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ER组与NER组之间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转移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被膜侵犯情况、治疗方式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组术后各时间节点血清TK1水平均高于ER组(P<0.05).次全切组和全切组NER患者术后6、12个月血清TK1水平均高于ER患者(P<0.05).全切组NER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g水平均高于ER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血清TK1水平判断次全切PTC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其次为术后6个月血清TK1水平(AUC为0.835);术后12个月TK1和Tg联合检测判断全切PT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最高(0.964),其次为术后6个月TK1和Tg联合检测(AUC为0.94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术前Tg≥62.08 IU·L-1是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 5.060、2.908,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2.593~9.875、1.004~8.421,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TK1有助于评估PTC患者次全切术后疗效,联合检测血清TK1、Tg水平有助于行全切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胸苷激酶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

    粪便钙卫蛋白等炎症指标在儿童克罗恩病中的诊断价值

    周颖沁肖园孟俊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诊断儿童克罗恩病(CD)结肠黏膜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CD患儿85例.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将患儿分为黏膜愈合组和黏膜病变组.另选取19例功能性胃肠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FC、CRP、ESR、IL-6、TNF-α、HBP水平.结果 黏膜病变组FC、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黏膜病变组与黏膜愈合组比较,FC、CRP、ESR、IL-6、H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C、CRP、ESR、IL-6与SES-CD呈正相关(P<0.05).FC判断CD患儿黏膜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和98.5%.结论 FC、CRP、ESR、IL-6、HBP水平与CD患儿黏膜病变状态、转归情况关系密切.FC或可作为判断CD患儿黏膜病变的指标.

    粪便钙卫蛋白克罗恩病儿童

    欢迎阅览《检验医学》掌上期刊

    《检验医学》编辑部
    165页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吴林军周翼蒲文杰刘于嵩...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乐山市中医医院983例CHB患者,其中中医辩证分型实证270例(湿热中阻证75例、瘀血阻络证195例)、虚证713例(肝郁脾虚证662例、肝肾阴虚证28例、脾肾阳虚证23例).检测各证型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和T细胞(CD3+、CD4+、CD8+)计数,分析各项指标与CHB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临床CHB频率依次升高.CHB各证型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最大,湿热中阻证患者年龄最小.各证型间肝功能相关指标和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细胞计数与湿热中阻证呈正相关(P<0.05),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相关指标与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

    MPV、DD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的价值

    陆文苑徐静雅丁宁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发病6~72 h的ACI患者126例(疾病组),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为阴性的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照MRI结果将ACI患者分为脑叶梗死组、小脑梗死组、侧脑室旁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检测ACI患者24h内和对照者MPV、D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分为MPV和DD正常组、升高组.比较不同梗死部位ACI患者MPV和DD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MPV、DD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V联合DD诊断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程度的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I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叶梗死组、小脑梗死组、侧脑室旁梗死组和基底节梗死组MPV、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ACI患者小脑梗死率高于正常组(P<0.05).ACI患者MPV水平随着梗死灶体积的增大依次升高(P<0.05);MPV和D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25 9,P<0.01;r=0.543 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联合DD诊断脑叶梗死、小脑梗死、侧脑室旁梗死和基底节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 3、0.832 5、0.903 6、0.698 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风险比(HR)为0.59,95%可信区间(CI)为 0.39~0.89]和 DD(HR=0.77,95%CI为 0.61~0.97)均是ACI的影响因素.结论 MPV、DD判断AC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急性脑梗死平均血小板体积D-二聚体

    基于CLSI指南EP09-A3比对2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血清TT3测定结果

    陈永伟王静杨晓龙胡芳宇...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EP09-A3探讨2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根据EP09-A3指南要求,使用2个品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分别命名为系统一和系统二)分别测定111例血清样本TT3水平.通过广义极端学生化偏差(ESD)法检验离群值,选用EP09-A3指南列举的5种回归模型分析2套系统TT3检测结果,并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结果 散点图目测和ESD法检验均未发现离群值.2套系统TT3检测结果的5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线性回归、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Deming回归、Passing-Bablock回归分析在TT3医学决定水平处(0.75和1.91 ng·mL-1)的偏移均<可接受范围[允许总误差(TEa)±12.5%],偏移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类型解读为可接受的A型和B型,加权Deming回归分析得到的偏移的95%CI部分超出可接受范围,结果类型解读为C型.结论 EP09-A3指南适用于2套系统检测TT3的方法学比对和偏移评估,且该指南更新的离群值判断方法、回归分类分析法和对应的解读分型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EP09-A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方法学比对医学决定水平偏移

    DNase 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彭瑞王芳丛祥凤苏建荣...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DNase Ⅰ预处理和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浆样本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筛选无基础疾病且无吸烟史的4名体检健康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血浆,检测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双链DNA(dsDNA)、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核小体、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分析DNase Ⅰ预处理血浆对MPO-DNA复合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样本采集2.5 h的检测结果作为基线值,比较样本于4℃低温冰箱放置12、24、48h后,4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经DNase Ⅰ预处理和未经DNase Ⅰ预处理血浆MPO-DNA复合物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样本于4℃低温冰箱放置12、24、48 h,dsDNA、MPO-DNA复合物含量稳定,各时间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tH3在样本放置24 h时有所升高,核小体在样本放置12 h时有所降低,但各时间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se Ⅰ预处理血浆对MPO-DNA复合物的检测结果无影响.血浆样本在4℃低温冰箱放置48 h NET的4个代表性指标均相对稳定,但建议在样本采集12 h内尽快冻存血浆样本.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DNaseⅠ预处理储存时间血浆

    欢迎加入《检验医学》特约审稿人队伍

    《检验医学》编辑部
    184页

    广西南宁地区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的建立与验证

    易莉玲韦尚谋朱春玲甘丽英...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适合广西南宁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表观健康者6 442名,用于PG参考区间建立.另选取表观健康者652名,用于参考区间验证.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PGR).结果 男性、女性之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间血清PG Ⅰ、PG 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31~40岁组与41~50岁组之间,女性≤30岁组与31~40岁组之间、41~50岁组与51~60岁组之间PG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Ⅱ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7、0.268,P<0.01),而PGR与年龄呈负相关(r=-0.095,P<0.01).合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年龄段后,采用百分位数法按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用于验证的表观健康者不同性别和年龄各组R值均>90%,建立的参考区间适用于广西南宁地区人群.结论 成功建立了广西南宁地区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人群PGⅠ、PGⅡ和PGR的参考区间,可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表观健康者参考区间

    2017-2022年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钱诚凯陈蓉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7-202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EQA活动要求,使用常规检测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临床微生物培养和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网络形式报告结果.对回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共培养和鉴定出病原菌91株(革兰阳性球菌24株、革兰阳性杆菌5株、革兰阴性球菌4株、革兰阴性杆菌39株、真菌13株、放线菌5株、分枝杆菌1株),鉴定正确率为100%.对38株病原菌进行212种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其中209种结果正确,正确率为98.58%.结论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研究室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符合率较高,但对部分少见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缺乏了解,应加强对相关指南的学习和掌握.

    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培养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