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

吕元

月刊

1673-8640

shjyyxzz@126.com

021-68316211;021-68316300-1102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检验医学/Journal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本刊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远程网络采编系统。进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中心”中的“投稿(注册或登录)”栏,首次投稿时需要登记作者信息并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在线投稿。注意请作者以实名、实际电子邮箱登记,否则无法进一步联系。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您稿件的进展程度,您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主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网上投稿不方便者仍需使用纸质稿件,请电话或E-mail通知本刊(电话:021-68316211,021-68315766;E-mail:shjyyxzz@126.com),但2种投稿方式只选其一,请勿重复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Notch4蛋白影响舌鳞癌CAL27细胞活性

    闫松鹤李海婷白颖王婧...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细胞系CAL27活性和Notch4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使用0、20、40、80 ng·mL-1雷公藤内酯醇对CAL27细胞进行干预,并依次分为T0组(对照)、T20组、T40组和T8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Notch4蛋白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Notch4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T0组相比,T20组、T40组和T80组培养24、48、72 h细胞增殖率均逐渐降低(P<0.05),且T20组、T40组和T80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组、T20组、T40组和T80组早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依次增加(P<0.05),T80组晚期凋亡率高于T0组、T20组和T40组(P<0.05),而T0组、T20组和T40组晚期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组、T20组、T40组和T80组细胞侵袭和迁移率均依次降低(P<0.001).与T0组比较,T20组、T40组和T80组Notch4表达均逐渐降低(P<0.05),且T20组、T40组、T80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调控Notch4蛋白使舌鳞癌细胞系CAL27生物活性降低,促使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4蛋白表达相关.

    舌鳞状细胞癌雷公藤内酯醇增殖凋亡Notch4

    组学技术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孝李晓聪陈悦彤丁海涛...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诊断一直是个难题.随着组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布鲁菌病的组学研究.在基因组学方面,利用测序技术获得基因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从而对菌株进行分型,宏基因测序已经应用于布鲁菌病的诊断.在转录组学方面,通过测序技术获取病原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寻找对诊断布鲁菌病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在蛋白质组学方面,通过质谱技术分析蛋白质在生物学过程中的表达、互作和调控,为开发布鲁菌病的新型诊断方法提供支持.在代谢组学方面,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获得代谢物的代谢谱,基于代谢组数据可以鉴定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更好地了解布鲁菌菌株之间的代谢差异,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多组学联合可以构建出更加全面而准确的生物学信息,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布鲁菌病组学技术分子诊断多组学联合分析

    耐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李宁迪江渊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病(TB)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耐药结核病(DR-TB)是TB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常用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固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液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最低抑菌浓度法,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包括GeneXpert MTB/RIF、线性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熔解曲线法、FluoroType MTBDR、Xpert MTB/XDR、核酸质谱分析、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文章就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和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对DR-TB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R-TB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耐药结核病表型药物敏感性检测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

    分子检测技术在儿童罕见遗传病中的临床应用

    荆梦霞余永国
    前插1,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儿童罕见遗传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根据染色体受影响的范围,遗传变异可分为4类:染色体水平变异、亚染色体水平变异、小尺度水平变异和特殊类型变异.对于不同类型的遗传变异,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文章对4类遗传变异及其相应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并指出分子检测技术在儿童罕见遗传病诊疗中的应用需结合患儿家庭实际情况和检测准确率综合考虑.另外,发布基于循证数据的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有利于推动临床规范应用分子检测技术.

    罕见病遗传性疾病儿童分子检测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