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对纺织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李建琴童文庆周恒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纺织业是传统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纺织企业升级的指标,考察数字化转型对纺织业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动企业流程升级和功能升级两种途径,显著促进纺织业升级.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弱化由于遗漏变量等因素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通过替换变量和滞后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一致的检验结果.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营运效应、市场效应和成本效应促进纺织产业升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纺织业升级和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纺织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政策启示.

    数字化转型纺织业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中介效应文本分析法

    工业机器人、人力资本与就业——以纺织产业为例

    赵君丽宁江霞张文秋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深度应用与就业协同发展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究如何以数智化转型带动高质量就业,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纺织产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一方面对就业数量产生了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了就业质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同时弱化了这两方面的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纺织产业平稳型和提高型发展省份、男性或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数量替代效应更大;2013年以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数量的替代效应和2013年以后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工业机器人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人力资本异质性纺织产业

    基于Criminisi算法的四经绞罗纹样修复研究

    冯青王婧慧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古代罗织物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产生破损、难以提取修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开运算和Criminisi算法的图像修复方法.收集具有规律性特征的四经绞罗传统纹样,用图谱分析法分析最具代表性的菱形纹,使用原算法和开运算改进过的Criminisi算法,对图像进行剪裁,得出掩膜,计算优先权后进行纹样填充,完成了四经绞罗规律型图样的数字化修复.结果表明,经过开运算改进的Criminisi算法弥补了原算法的不足,修复后的图像和原算法修复的相比更加清晰平滑,验证了此算法修复四经绞罗纹样的可行性与可信性,为罗织物的传承和修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Criminisi算法四经绞罗开运算规律性纹样修复

    基于SE注意力CycleGAN的蓝印花布单纹样自动生成

    冉二飞贾小军喻擎苍谢昊...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蓝印花布纹样的风格特征,文章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蓝印花布纹样自动生成方法,实现简笔画图像向蓝印花布单纹样的自动迁移.针对蓝印花布的抽象风格和小数据集问题,重新构造CycleGAN 生成网络中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使用SE(squeeze and excitation)注意力模块和残差模块与原始的卷积模块串联,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同时减少生成网络中转换器的残差块层数,降低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E注意力CycleGAN 网络方法自动生成的蓝印花布新纹样主观性上更贴合原始风格,与原图更加接近,有助于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

    蓝印花布SE注意力风格迁移CycleGAN单纹样半监督学习图像生成

    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进展

    曾姚吕金凤王介平刘彬...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居全球死亡率首位,其中冠状动脉和周边堵塞性血管疾病威胁巨大.为了降低该疾病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术(搭桥)是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存在长期通畅率低、易形成血栓和难以在体内促进血管内皮化等问题.桑蚕丝因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本文综述了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动物体内的应用,总结了以蚕丝基为材料制备小口径血管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缺陷和改进方向,以期为蚕丝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蚕丝丝素蛋白心血管疾病小口径人工血管抗血栓内皮化

    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成分的定量方法

    李哲阳郭胜南林柳兴马明波...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有效评价莨纱绸生产用河泥的品质,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比色法的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有机成分(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反应试剂福林酚与碳酸钠溶液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显色反应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测试10.0 mg河泥样品,最佳反应条件为:1.0 mL、1 mol/L福林酚,0.6 mL、150 mg/mL碳酸钠溶液,3.4 mL 去离子水,40 ℃、40 kHz超声处理条件下反应60 min,检测波长760 nm.在标准物质量浓度为0.12~0.30 mg/mL时线性相关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34.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RSD值分别为0.68%、1.4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96%,RSD值为3.41%.利用此方法测得佛山顺德和西樵地区河泥(莨纱绸生产用泥)及杭州下沙河泥(非莨纱绸生产用泥)中关键有机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9.64%、5.61%和1.88%,与分离称重法所得的结果相近.

    莨纱绸河泥腐殖酸富里酸福林酚定量

    导电纱线及柔性传感器耐久性影响因素研究

    郑姿辰唐宁王金凤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影响导电纱线及柔性传感器耐久性的因素,本文选取5 种典型金属导电纱线,首先分析洗涤次数、热定型温度及氧化时间对其电阻的影响.然后,以77 dtex镀银导电纱线织造不同尺寸的柔性传感器,进行30 次洗涤测试,并用活性藏青BF-DB进行染色处理,以此分析洗涤和染色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铜纤维的导电性能影响最大,而对铜丝和不锈钢导电纱线的导电性能影响最小,其耐洗涤性、耐热性及抗氧化性能良好.锦纶基镀银导电纱线电阻随着热定型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长度缩短;洗涤次数增加,其电阻有一定程度增大;氧化处理20 d后导电性能明显减弱.镀银导电纱编织的柔性传感器较耐洗涤,染色处理后其尺寸变小,但能维持稳定的导电性.

    导电纱线柔性传感器洗涤热定型氧化染色耐久性导电性能

    假捻变形工艺对涤纶DTY物理及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

    毛宁卢宏庆蒋力明易明强...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涤纶DTY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都停留在生产经验总结阶段,各项工艺参数对DTY物理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调控加弹速度、第一热箱温度、牵伸比、假捻比、第二超喂率、第二热箱温度等假捻变形工艺参数,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各参数对涤纶DTY纱线线密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卷曲收缩率等物理性能和色彩表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牵伸比对涤纶DTY线密度和断裂伸长率起到最主要影响;第一热箱温度对涤纶DTY断裂强度起到最主要影响;第二超喂率对涤纶DTY卷曲收缩率起到最主要影响;加弹速度、第二热箱温度对涤纶DTY纤维的结晶度起到主要影响.此外,在参数范围内结晶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的涤纶DTY纱线,其染色指标稳定性越差.

    涤纶DTY假捻变形物理性能染色性能色彩表达结晶度

    基于纳米铯钨青铜制备个人热管理智能纺织品

    姚璐蒋蕾董秋霞邓罡...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多巴胺与纳米铯钨青铜(CsxWO3NPs)对蚕丝织物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个人热管理智能纺织品CsxWO3/PDA蚕丝织物.FT-IR结果表明,多巴胺与铯钨青铜表面改性对蚕丝织物二级结构无显著影响.光照测试表明,CsxWO3/PDA蚕丝织物比空白织物上升迅速:在红外光照射50 s后,其温度迅速上升至60 ℃,在3 min内比空白组高出40 ℃;在太阳光照射下,其在10 min内温度高出空白织物近15 ℃,且经过多次水洗循环后,光热转换性能仍能保持在95%以上.该策略为光热材料在智能纤维中的个人温度调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途径.

    蚕丝纳米铯钨青铜光热转换表面改性个人热管理智能纺织品多巴胺

    基于CiteSpace的壮、侗民族织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梁韵陈千禧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侗民族织锦名列民族特需用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多重身份,同时也是反映民族特征及多样性的重要文化符号.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源自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的706篇有效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对国内壮、侗民族织锦研究的格局、高水平科研机构及核心作者、热点动态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主要涵盖了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共现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壮、侗民族织锦研究范围及主题日渐扩大及丰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研究合作网络关系较弱,跨学科共同研究的态势还未形成;学术界研究热点动态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研究视角也日益多元化.但同时发现学术界的研究预见性还有待提升,学术界不仅应具备整理、保存、研究及发展壮、侗民族织锦的能力,还应具备对当下时事问题进行快速响应的意识,尽早布局,在面临新挑战时能有序从容地提出对策建议.

    CiteSpace壮族织锦侗族织锦热点动态可视化分析"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