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的蓝印花布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

    丁黎玲李强夏克尔·赛塔尔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把握蓝印花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文章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综述了中国蓝印花布在过去二十三年间的研究进展及热点趋势.选择CNKI数据库中的论文,从发文量、来源期刊与机构、作者及合作、关键词聚类图谱、突现词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关于蓝印花布的综合性论述文献数量处于极少数状态,研究具有地域性特征;文献研究机构来源以院校为主,多为同校同门之间的合作;关键词集中在纹样或图案设计、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文献研究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与创新传承期三个阶段;未来热点趋势在于加强产品设计、文创产品与印染方向的研究.

    蓝印花布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传承与创新

    基于文本挖掘的跑鞋用户评价及情感分析

    罗向东强威张希莹吴梦...
    10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挖掘消费者在线购买跑鞋时的关注信息,文章用大数据分析视角,以"京东商城"为例按照销量排序分析了前600款跑鞋品牌定位、价格分布、优惠信息、标签占比,使用LDA模型对10万条跑鞋在线评论进行文本挖掘,对商品评论数据进行词频共现分析、主题聚类与情感分析,从品牌、技术和售后服务的维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国产品牌跑鞋在各价位段布局完整,销量高的跑鞋多使用满减和商品券,自营和优惠券标签对跑鞋购买具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消费者购买跑鞋时主要关注外观细节、功能属性、性价比、穿着感受、服务优惠等方面.

    跑鞋文本挖掘LDA模型聚类分析情感分析

    蒙自彝族尼苏、姆基和壮族土僚女性日常服饰的融合嬗变

    李轶潇吴波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自彝族尼苏、姆基和壮族土僚女性的日常服饰在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中不断变迁,呈现外界难以分辨的同一化趋势.本文以田野调研为基础,结合图像资料、服饰实物、古籍文献等多维印证对三者日常着装的演变脉络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个族群的日常服饰经历了由相异到趋同的演变过程,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存在个性化的族群特征,与其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迁融合等息息相关;当前,蒙自坝区的彝族尼苏女性服饰在传承创新中保存较好,山区的姆基女性服饰则依附于尼苏服饰而变化,坝区壮族的土僚女性服饰鲜有人穿着并呈现明显的"彝化"倾向.

    蒙自尼苏蒙自姆基蒙自土僚女性日常服饰文化交融服饰变迁

    "西化"与"化西":近代中国女性婚礼头饰变迁

    梁惠娥付雅雯邢乐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化思潮影响下,中国近代女性婚礼头饰经历了凤冠盖头的落幕、花冠披巾的演变、西式头纱的流行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近代报刊杂志上刊登的结婚照与史料进行互证,重点探讨了中国近代女性婚礼头饰时尚化变迁过程中的"被动化西"和"主动化西"现象,进而探究变迁过程中所具有的开放性、简洁性和自由性,并挖掘其对近代女性婚恋自由思想的影响.

    凤冠盖头花冠披巾头纱文明婚礼近代服饰

    中国环编绣与欧洲针绣蕾丝的比较研究

    苗荟萃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明时期中国的环编绣与16世纪欧洲出现的针绣蕾丝在针法和外观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两者的体系从属、技术关联、差异动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环编绣与针绣蕾丝在当地文化中从属于不同的工艺体系,且地位有明显区别.技术细节的对比证明环编绣极有可能在15世纪参与推动了针绣蕾丝的技术革新,中西方地域的区隔使两者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并行发展.由于纺织材料和染色技术的差异导致两者产生不同的色彩偏好,而中西方提花技术的发展差距也使两者对镂空效果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多重背景的影响下,两者最终呈现为从体系到外观皆有区别的手工艺品类.

    环编绣针绣蕾丝对比研究手工艺中西文化文化基因

    国外皮质文物考古分布与工艺特点研究

    孙鑫杨海亮周旸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质文物是全球化研究话题,历史比其他材质久远,国外皮质文物考古与研究丰富.文章通过了解国外皮质文物的坟墓与墓葬特点,梳理和分析皮质文物用途、皮质种类、鞣制工艺及出土状态等,皮质有机材料只有在厌氧、低温、极度干燥等特殊状态下保存.着重归纳四种鞣制工艺特点,基于国外皮质文物了解古代皮革鞣制发展,对鞣制工艺进行比较区分.以期为皮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帮助,为厘清世界皮质文物发展特点,增强中国皮质文物国际化研究水平提供参考.

    皮质文物分布皮革时代特点皮质用途鞣制工艺鞣质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