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红外光谱PCA-LDA统计分析的麻纤维鉴别研究

    蒋晶晶金肖克李伟松庄莉...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麻、汉麻与苎麻纤维的成分组成和物化性质高度相似,三者间的分类鉴别是纺织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难点.本文对不同种类麻纤维的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作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创建麻纤维分类判别模型以鉴别三种易混麻纤维.选取亚麻、汉麻和苎麻纤维各60组作为样品集进行脱胶清洗处理并采集ATR-FTIR光谱.光谱归一化后对800~2 000 cm-1波长的光谱作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主成分个数增加,主成分分数依据麻纤维类别逐渐显现聚类趋势,同时前12个主成分对归一化红外光谱数据的累计贡献率超过99.5%.以训练集前12主成分数为自变量,以麻纤维种类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构建了分类判别模型(典型判别函数和分类函数).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典型判别函数可使前12个主成分分数矩阵根据麻纤维样品类型形成良好的聚类,分类函数对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所有纤维样品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此外,PCA-LDA分类判别模型留一交叉验证的分类准确率仍能达到99.6%.结果表明,不同类别麻纤维的ATR-FT1R光谱存在差异,基于麻纤维ATR-FTIR光谱的PCA-LDA统计分析可实现亚麻、汉麻和苎麻三种易混麻纤维的快速无损鉴别.

    亚麻汉麻苎麻鉴别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服装直播销量预测模型

    韩铂李沛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完善直播销量预测的指标体系,提高直播销量预测的准确率,本文对比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服装直播销量的影响因素并预测服装直播销量.首先,通过文献分析选取直播销量的影响因素,并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合显著性进行筛选.其次,通过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服装销量预测模型.选用R2、MAE、RMSE及MAPE为评价指标,采用5折交叉验证的方法,测试各模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主播粉丝数、主播近30天场均观看人次、主播近30天场均坑产、产品价格、产品讲解时长、产品近30天历史销量、品牌粉丝数、品牌近30天历史销量、折扣这9个因素之间共线性较弱且与直播销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预测模型中的影响因素;预测算法中K近邻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表现较好,R2均大于0.98,MAPE均在30.5%以内.预测结果可帮助零售商规划库存,调整生产计划,为产品采购、定价、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直播销量预测机器学习随机森林K近邻SVM支持向量机五折交叉验证

    基于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的彝族羊角纹样研究

    郑崇辛王群山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纹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纹样符号"属性.本文在索绪尔符号学视域下,采取相关文献与实物互证的方法,通过考证彝族羊角纹样形状的历史演变、归纳其组织结构特征、总结色彩运用规律,进而探究彝族羊角纹样发展成因及文化脉络.研究发现:彝族羊角纹样具有形状上均衡协调、结构适势而为和色彩对立统一的外在能指特征;其所指层面则表明彝族羊角纹样是彝族财富和吉祥的象征,不仅承载彝族羊图腾崇拜的民风民俗,还蕴含了深层次的万物雌雄观哲学思想.

    彝族羊角纹样索绪尔符号学形状结构色彩文化

    宋代公服金革带的形制及多元文化内涵研究

    季晓芬陈斯雅蔡丽玲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革带是宋代公服中体现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之一,现有研究鲜有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文章结合出土文物、图像和古籍文献,深入探究宋代公服中金革带的形制及背后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内涵.研究表明:宋代金革带形制特征的独特性深受外来多元文化影响.在结构上,北方游牧民族实用主义观念与儒家"尊卑有序"的价值观相融合,使革带从悬挂工具的物件转为身份品级的象征.在工艺上,西亚浑厚质朴的金属加工技艺与宋代理学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交融,共同缔造出纹样生动、工艺朴实的金带銙.在纹样上,萨珊风格中人狮搏斗题材的装饰文化与华夏"天人合一"和谐理念的巧妙融合,形成人狮和谐的狮蛮纹样.总之,宋代金革带的形制不仅体现了官员的身份地位,更是宋代社会风貌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典范.

    宋代公服金革带带銙形制礼仪文化多元文化

    元代织金锦的分类考据及不同品种的交流融合

    茅惠伟徐铮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织金锦是元代最具特色的织物,元时期流行的织金锦包括西来的纳石失和中国传统的金段子.文章以中西交流为背景,首先采用分类考据的方式,爬梳各类史料汇编,将纳石失和金段子进一步细化分析,认为"素纳石失"也许是织造过程中使用金纬较少,且面料更适合夏季的纳石失,也可能是没有起花的织金锦.而"草金段子"大概率是来自民间作坊,品级相对较低的金段子.其次通过实物分析,从织造工艺的角度切入,发现随着纳石失而来的特结锦结构与中国传统的地络类插金组织结构产生了融合,使得传统金段子的织造技术发生了改变.最后以一件元代织金袍服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东西文化的融合,认为织金锦是文明互鉴的重要物证.

    纳石失金段子特结锦地络类组织分类考据交流融合

    壮族传统服饰的演变解析——以广西龙胜壮族女子服饰为例

    匡迁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传统服饰的演变是壮族服饰文化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壮族文化信息.文章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壮族传统服饰历史演变线索及田野调查入手,通过梳理壮族传统服饰演变历程,且以广西龙胜壮族传统服饰的演变为例,对比分析了演变过程中的"变"与"不变"的服饰谱系基质因子.并对壮族的社会变迁与文化交融、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民族共同意识等耦合视角因素进行探讨,初步明晰了壮族传统服饰演变的动因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为深入研究壮族传统服饰谱系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壮族传统服饰演变形制结构装饰因素

    数据报告:2023-2024年中国茧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展望

    刘文全柳恩见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公布并分析了 2023年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农业环节、工业环节、贸易环节的经济运行情况,并对2024年茧丝绸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2023年,虽然全国桑园面积同比减少,但全国蚕种产量同比增长.受丝价上涨、蚕茧生产成本增加等影响,全国桑蚕茧收购均价也同比增长.丝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滑,但540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3年初以来,丝绸行业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增长态势,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实现双增长.2023年,丝绸内销市场明显回暖,但真丝绸商品出口整体下滑.预计2024年国内蚕桑生产总体形势有望维持基本稳定格局,蚕茧产量能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仍然存在较大变数,国内丝绸工业生产有望逐步走出低谷,生丝等主要产品产量降幅收窄,行业经济效益增速逐步趋缓,国内丝绸市场大概率延续温和回暖势头,但企业线上线下销售的压力和挑战仍然较大.考虑到目前国际消费市场形势仍不明朗,2024年国内丝绸商品出口能否实现止跌企稳,迎来阶段性拐点仍有待观察.

    茧丝绸行业蚕桑生产经济运行丝绸贸易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