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地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地理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杜德斌

季刊

1004-9479

worldgeo@126.com

021-62233749

200062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内

世界地理研究/Journal World Regional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刊物。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三省收缩城市的城镇化演化特征与作用机理研究

    罗宁孙平军曹乃刚刘菊...
    13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收缩是一个人口、资本、企业等发展要素不断外流,以及要素外流-效应耦合的过程、现象相统一的综合概念,给基于增长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城市收缩影响城市化的过程和内在作用机理,成为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城市高质量发展,及城市-区域规划实践中需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基于对收缩城市与非收缩城市、收缩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发展类型分组的归纳比较,以东北三省为案例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收缩城市城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类型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城镇化收缩效应;城镇化总体水平及其子系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非收缩城市>收缩城市、收缩初期城市>收缩后期城市>收缩中期城市、资源依赖型收缩城市>综合型收缩城市>虹吸型收缩城市>区位制约型收缩城市"的发展演化特征,且呈现"轴带+核心-外围"的格局;(2)收缩城市源于自身发展势能的相对或绝对下降而对城镇化发展动力产生抑制作用,包括阻碍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对周边地区人口、原材料的汇聚作用,降低城市投入产出效率等,使其城镇化发展缓慢,进一步引发了对现有基于"增长情景模拟"的城镇化水平及其测度方法是否适用于收缩城市的反思.本研究为东北三省等收缩型城市较为集中的地区提供了城市化发展的新视角,可为东北振兴、东北三省区域一体化和收缩型城市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收缩城市城镇化收缩效应作用机理东北三省

    黄河流域文保单位多尺度空间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空间关系研究

    周成靳轶婷周霖吕丝丝...
    14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河流域全行政区为研究区域,以2 07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文保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度、不均衡指数和热点分析法,对文保单位的空间集散与冷热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其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空间集散来看,文保单位在黄河流域省域和市域尺度上均为集聚型分布,且市域尺度的不均衡性要大于省域尺度.②从热点分布来看,文保单位在省域尺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在市域尺度则呈现"中心-边缘"的分布模式.③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看,文保单位具有较强的低海拔、高积温(AAT10)、近河流指向性.同时,文保单位偏好分布于坡度≤2°、年降水量400~800mm的区域.地表植被(NDVI)并不对文保单位的空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④从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来看,地区GDP、公路里程对文保单位分布虽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呈线性回归关系;文保单位与人口规模、文化事业经费呈指数相关关系.此外,文保单位与A级景区、非遗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耦合性.

    文保单位空间差异地理环境空间关系黄河流域

    "收缩"背景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域文化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素——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

    陈晨黄晓军程林
    16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方农牧交错带不仅是生态脆弱带,还是典型的文化脆弱带.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边远和欠发达的空间地域类型,带内小城镇难以规避人口流失和城镇收缩对地域文化系统的影响.引入脆弱性分析框架,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实现城市收缩干扰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域文化系统脆弱性的量化评估与空间可视化分析,揭示脆弱性形成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受系统内损性和外部扰动性因素的共同影响,达茂旗地域文化系统脆弱性较为明显.其中,不断减少的民间艺人数量和公共文化空间规模,社会环境的剧烈变迁,以及地缘关系稳定性的下降均是重要的驱动因子.此外,地方认同的缺失也是较为重要的指标因素.②脆弱性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其中,南部乡镇地域文化系统敏感性偏高,且向北逐渐递减.乡镇地域文化系统暴露度呈现中心高、外围低,南部高、北部低的空间特征.而从恢复力角度看,中心乡镇则较其他乡镇强.研究是人文科学领域中关于地域文化系统变迁研究的一次新尝试;以期探索地域文化系统脆弱性的量化分析方法,丰富脆弱性的研究维度;为提高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域文化系统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地域文化系统脆弱性影响因子收缩城市北方农牧交错带

    携带宠物出游:内涵、特征及其新物质主义分析

    张育芬王强陈钰峰
    17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携宠旅游市场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客源市场中一种重要的细分类型,然而相关科学研究较为缺乏.以马蜂窝网络游记为数据源,以携宠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内容分析、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携宠出游的行为特征,并基于新物质主义的物质能动性及拼装视角科学解析携宠出游行为的成因.结果表明:(1)携宠旅游者偏好私人自驾、房车的交通方式,以及草原型、滨海型、古城古镇型旅游地与民宿、客栈型住宿业态;其到访目的地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异质性与集聚性,总体呈现围绕核心省域及市域目的地向外围扩散的"核心-边缘"结构,主要形成云贵川、长三角、珠三角、华北地区等四大核心集聚密度区.(2)宠物具有主体性与能动性特征,宠物的物质主体能动性通过植入宠物主日常生活、唤醒携宠者内心情绪欲望、激发携宠动机情感,从而形成逃避与释放、陪伴与依恋、心理补偿、社会交往等携宠旅游行为背后四大物质能动性动机.(3)宠物这一新型物质实体具有拼装力,当这种拼装因物质能动性驱动而由"家"嵌入至"旅游"情境,携宠动机情感、个人需求偏好、目的地属性特征、管理规制、宠物、其他游客等人与非人的多元异质元素相互作用,并生成目的地、交通、住宿、景区等关联要素的携宠旅游拼装体,而该携宠旅游拼装体的生成过程也就解释了携宠旅游行为背后的成因.本研究弥补了对携宠旅游中宠物能动性参与的旅游行为探讨不足,并为我国携宠旅游市场培育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解释与实践参考.

    网络游记携宠出游内涵拼装物质能动性新物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