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地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地理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杜德斌

季刊

1004-9479

worldgeo@126.com

021-62233749

200062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内

世界地理研究/Journal World Regional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学报级学术刊物。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珠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知识基础的分析视角

    安琳夏丽丽张佳锃林剑铬...
    13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用知识基础理论工具,量化划分行业知识基础类型及其组合形态,从生产、消费、劳动力市场、对外贸易及创新5个维度构建"多维韧性变量代理法"指标体系,探究珠三角经济韧性的空间演化及异质性知识基础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行业知识基础被划分为解析型、象征型、解析-综合型、综合-解析-象征型、综合-象征-解析型5种类型.②2005-2019年珠三角中部地区经济韧性明显上升,东、西部地区在波动中下降,经济韧性空间由中、东部"双核心"向中部"单核心"结构演变.③解析型知识基础专业化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效应,象征型和综合-象征-解析型知识基础专业化具有显著负效应,知识基础均衡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④控制变量中研发投入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经济规模显著为负.从知识生产这一创新源头理解与识别不同创新特质的城市经济韧性差异,可为基于知识特性的差异化区域韧性增强策略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提供新的框架与思路.

    经济韧性知识基础空间演化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

    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创新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基于PCT专利分析

    赵彩云吕拉昌
    14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园正日益成为国际创新合作的重点载体,揭示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对中关村制定国际创新合作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PCT专利合作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在明晰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创新合作网络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迅速发展再到转型提升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演化过程.②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创新合作呈现先扩展后收缩的空间格局变化,美国始终是合作的主要对象.中关村各分园形成朝阳园为主、海淀园和石景山园为副的一主两副核心区,朝阳园-美国合作的空间集聚结构模式逐渐凸现.③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合作主体数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本地企业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逐渐增强,网络核心主体由跨国公司巨头为主转向本地龙头企业和跨国公司共同发展.④图像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和电数字数据处理是当前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合作的热点技术领域.其中,中关村与美国在图像通信领域合作增加,与英国在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合作较多,与日本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领域.

    科技园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关村演化特征PCT专利

    高铁开通对沿线城市知识创新的影响——基于国内外文献的分析

    朱华晟姚飞岳嘉琛
    16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重塑经济地理格局.高铁开通促进创新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区域创新活动,甚或影响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结构.基于国内外文献,从影响程度、差异表现、影响机制等方面对高铁与沿线城市知识创新的关系进行综述,并从企业视角进一步阐释高铁开通对区域知识创新影响的微观机制.综观现有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高铁对知识创新确有影响,但存在地区差异,这与地理距离以及城市异质性有关;(2)高铁开通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集聚并扩大知识溢出效应等,进而影响区域知识创新,但集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均存在两面性,故而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3)高铁开通有利于扩大通勤场、拓宽知识通道并增加临时集聚,由此增加企业获得创新人才、跨区域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机会,促进知识创新产出.最后针对当前的研究不足,提出值得深入探讨的若干议题和分析框架.

    高铁知识创新集聚效应知识溢出

    云南省县域边境地方贸易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刘宇斯李灿松葛旭瑞王涛...
    17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CV系数和GIS空间分析刻画云南省县域边境贸易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合边境贸易发展水平模型,深入分析其发展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其边境贸易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县域边境贸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县域间总量差异较大分布不均,以西部瑞丽市、南部勐腊县为代表的县域贸易总量较高,而西南部西盟县、西北部泸水等县域整体贸易量较小.②2010-2020年,云南县域边境贸易发展格局变化差异明显,边境贸易中心呈"L"形特征,并逐渐向中缅边境方向转移.③同期,西部、东南部边境县域边境贸易发展水平较高,增速稳定;西北、西南部发展水平低,增长较快;南部发展水平较高,增长缓慢.④影响县域边境贸易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政策和交通因素,次要驱动因素为人均GDP,同时边境县域所对应邻国不同,其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异.

    边境贸易时空演变县域边境驱动因素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