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地质
世界地质

孙革

季刊

1004-5589

sjdz@jlu.edu.cn

0431-88502274,88502587

130026

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世界地质/Journal Global Geolog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于1982年由原中国长春地质学院创刊,现由中国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主办,是一有影响的地学学术刊物。主要报导地球科学领域里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刊载综述性文章和学术动态等。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优先刊登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至2004年底已出版了23卷(总96期)。办刊宗旨是跟踪地学前沿,及时反映全球地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新理论和新成果,为中国和东北亚区域培养高水平的地学科技人才,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于跃江李新鹏吴巍刘继凯...
    319-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查明其岩石成因、形成年代及构造背景,笔者对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锆石具明显岩浆震荡生长环带,为岩浆锆石,LA-MC-ICP MS 锆石 U-Pb 测年分别为(202.5±1.9)Ma、(191.5±1.4)Ma,时代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富钾、富碱、低钠的特征,为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富集Rb、K、Th、Hf等元素,亏损Ba、Sr、Ti、Nb、P等元素;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富集,δEu=0.37~0.58,铕具明显负异常.结合区域对比及综合研究,初步认为小兴安岭南部花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小兴安岭南部

    欢迎订阅《世界地质》

    335页

    中国东北地区张广才岭中生代岩浆岩的性质与构造意义

    李成强周建波王红燕陈卓...
    33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中国东北张广才岭地区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66~234 Ma),受黑龙江洋的西向俯冲影响,发育Ⅰ型花岗岩;②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4~194 Ma),黑龙江洋闭合后佳木斯—兴凯地块和松辽地块碰撞拼贴,形成Ⅰ型和少量A型花岗岩;③早-中侏罗世(194~163 Ma),受到两地块碰撞-拼贴后的伸展作用及古太平洋的西向俯冲作用的综合影响,发育A2+Ⅰ型花岗岩.结合区域研究新进展,认为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转换发生在晚三叠—早侏罗世,黑龙江洋是连接二者转换的关键枢纽.

    花岗岩岩浆期次构造体制转换古太平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张广才岭

    坦桑尼亚梅拉尼坦桑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

    孙国锋张明云闫红圃张猛...
    353-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野外实地矿区地质填图,对坦桑尼亚梅拉尼坦桑石矿床的地质背景及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尤其对矿体及矿物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剖析和综述,探讨了宝石成因模式.认为坦桑石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泛非运动,仅产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质带的蚀变石墨片麻岩中,属于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和构造变形两个因素控制.

    矽卡岩地质特征坦桑石成因模式梅拉尼

    河南南阳南召北沟浅覆盖区综合勘查方法及深部找矿预测

    权知心李香资谢国兴王秋云...
    363-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适合覆盖区找矿的综合方法,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北沟金多金属矿区进行了 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中梯剖面及广域电磁测深相结合的地球物理方法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1∶1万高磁能反映地质体及断裂构造的展布特征;②激电中梯剖面识别出的低阻高极化带由金属矿化蚀变引起;③ 广域电磁测深显示出深部异常与矿化蚀变带对应良好.经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铅锌钨矿体.

    浅覆盖区综合勘查方法深部找矿预测南召北沟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层系岩相类型及旋回模式

    林铁锋付秀丽艾鑫白云风...
    37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测试及马尔科夫链分析,对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层系岩相类型及旋回模式进行了探讨.按照"有机质丰度-沉积构造-矿物组成-纹层密度-岩性"分类标准,将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层系划分出7种岩相:高有机质高密度纹层黏土质页岩(A)、高有机质高密度纹层长英质页岩(B)、中有机质低密度纹层长英质页岩(C)、低有机质低密度纹层长英质页岩(D)、低有机质层状粉砂岩(E)、低有机质层状介屑灰岩(F)和低有机质层状白云岩(G).依据岩相组合模式及其展布特征,划分为3种旋回模式:①静水旋回模式(A-B-C-A),主要发育在高水位体系域;②浊流旋回模式(A-B-C/D/E-A),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③白云岩旋回模式(A-B-C-D/G-A),在水进、高水位和水退体系域均有发育.古龙凹陷西侧主要发育浊流旋回,中央主要发育静水旋回,东侧三肇凹陷主要发育静水-白云岩旋回.旋回模式的分布主要受物源、古气候和古盐度的影响.

    页岩层系岩相旋回模式青山口组古龙凹陷

    辽西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沉积相特征及烃源岩评价

    张立亚
    390-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岩心、野外剖面、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开展辽西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沉积相特征研究和烃源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洪水庄组主要为海槽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自下而上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浅海陆棚相沉积,海侵体系域时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深水斜坡相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缓坡和潮缘岸滩相沉积.洪水庄组烃源岩总有机碳w(TOC)平均为4.75%,(S1+S2)平均为6.9 mg/g,整体上为好-很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通过氢指数与Tmax交互图和干酪根显微组分综合分析,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主要为Ⅰ-Ⅱ1型干酪根,生油潜力巨大,热演化程度上Tmax平均为438.3 ℃,干酪根颜色为棕色,表明正处于成熟生油阶段.整体上看,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的海槽相黑色泥岩油气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对象.

    层序划分沉积相特征烃源岩评价洪水庄组凌源地区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油页岩热重特性及影响因素

    陈贵标徐银波
    403-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的含油率、总有机碳、热解、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等品质油页岩,且灰分主要元素组成为SiO2、Al2O3、CaO,属于高熔灰分.油页岩热重分析显示其热解过程主要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失重段3个阶段,中温失重段为油页岩主要失重段和油页岩热解反应阶段,温度范围为300~580 ℃.其中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油气大量生成阶段的温度范围为430~500℃,为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生油关键阶段,而500~580 ℃为页岩气生成阶段,可以形成一定量的页岩气.

    油页岩热重分析热解芦草沟组三塘湖盆地

    综合后向散射特征与极化特征的L波段SAR数据岩石分类

    郭森淼姜琦刚梁诗晨王鹏...
    413-423,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菲律宾民都洛岛为研究区域,选取ALOS PALSAR双极化数据(极化方式为HH和HV极化)作为数据源,通过提取后向散射系数(Sigma0_HH和Sigma0_HV)和极化分解参数(熵、角和反熵),使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实现研究区的岩石单元分类和填图.在加入了极化分解参数之后,总体精度由仅使用后向散射系数的36.706%提高到65.000%.海岸带沼泽和珊瑚礁的F1分数超过了 0.80,辉长岩和Mansalay组的F1分数超过了 0.75.引入极化特征后,岩石单元的边界被更好地提取,Mansalay组和Mindoro变质岩与其他岩石的可分性增强.3个极化分解参数弥补了多种岩石单元的后向散射系数难以区分的不足,显著提高了岩石单元的可分性.研究表明,L波段SAR数据的极化分解参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相结合能提高植被覆盖区岩石单元的分类精度.

    岩石分类合成孔径雷达ALOSPALSAR最大似然法混淆矩阵民都洛岛菲律宾

    基于时序InSAR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地下水活动研究

    都兵张旭晴孙涛陈峰...
    424-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所监测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17-2021年地表形变数据,并结合地下水水位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活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InSAR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一处明显沉降,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沉降特征.并利用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条件和降水量等相关特征因子,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因子与地表形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地表形变存在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发现,该沉降区地表形变主要受农业用水活动影响.

    SBAS-InSAR地表形变监测地下水宁江区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