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崔德华 吴中学 贾建平

双月刊

1009-6574

ndmh@ndmh.com

010-83191160,83191161

100052

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号楼7单元302室(和平门邮局160信箱)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Jour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神经科、精神科及精神卫生专业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以广大神经科、精神科医师及精神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相关各学科基础与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经验。本刊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反映所涉及领域科研、临床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精神及精神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辑委员会
    1页

    脑胶质瘤微环境研究进展与治疗新策略

    周含笑赵征江涛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侵袭性最强的原发性脑肿瘤,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和异常迅速的增殖能力。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在治疗GBM时效果有限。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策略,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GBM所处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及其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治疗的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GBM的微环境特征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成为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综述了GBM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包括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关键细胞因子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其他免疫调节方法,并分析了其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潜在优势。此外,针对微环境中非肿瘤细胞成分的靶向治疗,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T细胞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思路。全面理解GBM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有助于发现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推动个性化治疗的发展,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以期开发出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策略。

    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与电场治疗的前沿进展

    刘博涵彭大钊陈彦坤胡慧敏...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由于脑胶质瘤的遗传学变异较强,患者个体差异大,并且进展过程中不易产生新突变和新抗原,因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程较其他肿瘤遇到了更多阻碍。免疫治疗和电场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新型理念,阶段性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脑胶质瘤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脑胶质瘤治疗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提供参考。

    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电场治疗临床试验综述

    基于rs-fMRI的加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忧郁型抑郁障碍患者的干预研究

    刘逸洋舒燕萍刘娇颖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加速重复经颅磁刺激(arTMS)对忧郁型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并探究其脑功能影像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11月就诊于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并诊断为忧郁型抑郁障碍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伪刺激组,每组20例。两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连续5 d的arTMS治疗,伪刺激组给予伪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当天均接受1次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和rs-fMRI扫描。分析两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和局部一致性(ReHo)值、功能连接(FC)值的变化,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rs-fMRI指标和HAMD-24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36例患者,其中研究组19例,伪刺激组17例。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24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24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HAMD-24得分低于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伪刺激组治疗前后脑区ReH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MS治疗5 d后,研究组患者右侧梭状回的ReHo值降低(t=-4。723,P<0。05);且右侧梭状回与右侧颞中回、右侧角回的FC值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右侧颞中回与右侧梭状回的FC值与HAMD-24减分率呈负相关(r=-0。50,P<0。05)。结论 arTMS可改善忧郁型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状况。arTMS治疗可能影响患者右侧梭状回功能,治疗前右侧梭状回与右侧颞中回的FC值可以作为arTMS治疗忧郁型抑郁障碍的疗效预测指标。

    忧郁型抑郁障碍加速重复经颅磁刺激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一致性功能连接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微环境中配体-受体对对IDH突变型脑胶质瘤预后的预测价值

    张莹孙志延陈乔冬曾凡...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脑胶质瘤微环境中细胞通讯的特征及意义。方法 利用Seurat和clusterProfiler分析IDH突变型脑胶质瘤组织中细胞类型、占比及功能,采用CellphoneDB分析细胞-细胞通讯特征并筛选有显著差异的配体-受体(LR)对,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LR对表达与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基于LR对的表达与预后信息采用一致性聚类将患者分为不同亚型。采用Log-rank、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ESTIMATE和CIBERSORT分别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生存差异、功能差异以及免疫特征,根据LR对的表达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分析风险评分与患者亚型、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评价风险评分与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共获取了27 154个细胞,注释后分为6个细胞类型。在CGGA693和CGGA325数据集的IDH突变患者中,分别有140个和131个LR对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有显著差异的2个分子亚型(P<0。05)。与预后较好的亚型1相比,亚型2中Ⅳ级和1p/19q共缺失的脑胶质瘤患者占比更多(P<0。05)。Hallmark富集分析显示,亚型2与MYC靶基因、DNA修复、氧化磷酸化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亚型2主要与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帕金森病、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有关。与亚型1相比,亚型2的肿瘤纯度更低,免疫浸润程度更高。配体和受体的表达相关系数>0。5的LR对有14个,利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由DLL4-NOTCH3、CXCL12-CXCR4、COPA-SORT1、PLAU-PLAUR和EPHB2-EFNB1组成的风险评分模型。LR对风险评分在亚型2中更高(P<0。05),其随病理级别的上升而增加(P<0。05);LR对风险评分在1p/19q共缺失组中更高(P<0。05);在IDH突变型、IDH突变及1p/19q非共缺失脑胶质瘤患者中,高风险组患者较低风险组生存期短(P<0。000 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O病理学分级(Ⅲ级均P<0。05;Ⅳ级均P<0。001)、1p/19q状态(均P<0。05)、风险评分(均P<0。001)是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 LR对可作为IDH突变型脑胶质瘤患者分子亚型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神经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细胞通讯配体-受体对预后肿瘤微环境

    欢迎订阅2025年《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35页

    CLDN7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允毛轶青钟宗烨刘光华...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内封闭蛋白7(CLDN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分别获得GBM与正常脑组织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借助R软件比较两组内CLDN7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CLDN7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列线图评估CLDN7在GBM患者的预后。使用STRING数据库评估CLDN7的相互作用基因及信号通路。结果 共收集689份正常样本和1 157例胶质瘤样本。GBM组织内CLDN7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1。029(0。642,1。546)]比[0。475(0。2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4,P<0。001)。年龄>60岁、WHO病理学分级高、1p/19q非共缺失患者的CLDN7表达量高于年龄≤60岁、WHO病理学分级低、1p/19q共缺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H=-20。683、154。210、-2。699,均P<0。001)。生存分析显示,CLDN7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生存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CLDN7诊断GBM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分析结果显示,CLDN7相关联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紧密连接、黏附链接、细胞黏附分子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信号通路。结论 CLDN7在GBM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诊断GBM的指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指标。

    胶质母细胞瘤封闭蛋白7基因表达预后生物信息学

    LAMA2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陈婧李卓群宁佐君张克难...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层粘连蛋白亚基α-2(LAMA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而挖掘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mRNA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NA测序数据,剔除数据信息有缺失的病例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匹配临床和测序数据,提取LAMA2的表达特征。验证组的脑胶质瘤数据选自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mRNA测序数据库、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和GSE16011 mRNA芯片数据库。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LAMA2在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和预后中的价值。在CGGA和TCGA 2个数据集里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并取交集获得LAMA2蛋白相关基因的功能。结果 CGGA325、TCGA及REMBRANDT mRNA芯片数据库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间,LAMA2的表达量在Ⅱ级脑胶质瘤中最低,在Ⅳ级脑胶质瘤中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脑胶质瘤的四分型分析数据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经典型和间质型脑胶质瘤组LAMA2的表达水平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前神经元型和神经元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CGGA325、CGGA693、GSE16011和TCGA芯片数据库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脑胶质瘤中LAMA2的表达水平高于IDH突变型脑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GA325数据库全级别脑胶质瘤和低级别脑胶质瘤中,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AMA2基因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HO病理级别、1p19q共缺失状态、LAMA2表达量是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GO富集分析显示,LAMA2蛋白与脑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组织、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胶原纤维组织、血管发育、血管形态发生、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结论 LAMA2蛋白的表达量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神经胶质瘤层粘连蛋白亚基α-2基因表达预后靶点治疗

    本刊文稿中缩略语的书写要求

    47页

    脑胶质瘤中DNA损伤反应与治疗的新进展

    赵云磊胡靖泽蔡金全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内DNA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内源性或是外源性刺激的损伤,如碱基配对错误、修饰异常,甚至单链DNA以及双链DNA断裂也时常发生,这些DNA损伤大部分能由人体细胞通过各种DNA损伤修复方法进行代偿或者修复,但是有些DNA损伤超出了人体细胞代偿和修复能力,便会导致人体细胞异常的生命活动,进而使得人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甚至发生癌变产生肿瘤细胞。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部肿瘤,充分了解DNA损伤的形式以及领会DNA损伤修复途径对于预防和治疗人类脑胶质瘤有重要意义。本综述从不同的DNA损伤修复通路方面介绍脑胶质瘤相关的研究进展、治疗抵抗以及潜在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方向,以期为脑胶质瘤治疗提供参考。

    神经胶质瘤DNA损伤联合治疗治疗抵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