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月刊

1007-6964

wes@sass.org.cn

021-63845104;53060606-2472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72室(西区)

世界经济研究/Journal World Economy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研究当代世界经济问题的论文和最新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循环"推动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效应及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的世界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分析

    朱金生王炳轩屈豆豆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OECD提供的2003~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就业数据库,采用世界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方法,基于不同贸易方式分析了"双循环"对中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上,2003~2018年中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得到提升,一般贸易在其中的作用大于加工贸易;内循环和双循环联动分别是拉动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提升的主动力,纯外循环在其中作用均较小;中国初步形成"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双循环赋能"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发展模式.背后的原因在于,中间品投入和最终需求的正面效应大于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份额)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总效应为正.从动态来看,中国不同贸易方式推动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但就业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情况.分三次产业来看,中国就业数量呈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符合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实证检验表明,"双循环联动"对中国就业数量和质量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中国如何通过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双循环"贸易方式高质量充分就业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结构分解方法

    新金融支持农业强国: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张晨郎丽华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任务之一.在这一进程中,金融支持尤为重要,特别是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和空间计量等模型,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和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效应不仅随着其发展进程的推进呈现出的动态强化趋势,而且随着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水平越高,影响越大"的边际效应特征.数字普惠金融也存在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虹吸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细分维度、出口农产品种类、地方金融监管强度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效应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文章还针对中国增强农村新金融服务能力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技术复杂度农业强国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气候风险感知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胡丽宁
    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GE-VaR模型测度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风险极端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TVP-VAR-DY模型探究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金融市场(股票、债券、外汇和商品期货市场)的静态与动态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最后结合投资者气候风险感知视角通过分位数对分位数方法(QQA)探究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不确定性状态下,股票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最高,期货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次之,外汇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水平最低;第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金融市场间存在显著的正向风险溢出效应,且股票市场是风险净输出方,而其他3个子市场是风险的净接受方,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时变特征,并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第三,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系统的冲击总体上是正向且不对称的,当金融系统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处于极端状态时,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度最强,此外,投资者气候风险感知会加剧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文章研究结论对应对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保证气候政策稳健实施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气候风险感知系统性金融风险分位数对分位数方法

    增加值视角下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特征与价值链分工水平提升

    石建勋陈亚楠
    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章构建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探究了其整体结构及动态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聚集度逐渐增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2)贸易网络特征能够显著提升GVC分工水平.具体来看,网络出度中心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强,主要对前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而网络入度中心度的提升效应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更强,主要对后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在发达国家作用更强;网络异质性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更明显;金融危机爆发显著削弱了网络联系强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3)贸易网络特征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促进GVC分工水平提升.文章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全球价值链分工增加值贸易网络社会网络分析贸易网络特征

    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效果与机制检验

    宋跃刚陈文元
    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探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RSTAs)深度如何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GVCs)韧性,对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文章使用2000~2015年的DESTA数据库、UIBE GVC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分别构建RSTAs深度指标和企业GVCs韧性指标,从安全性与稳定性双重视角探究RSTAs深度对企业GVCs韧性的影响效果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使用2005~2020年45个行业数据进一步验证微观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表明,RSTAs深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GVCs韧性,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RSTAs深度对企业GVCs韧性的影响因企业生命周期、技术复杂度、国家发展水平以及企业GVCs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RSTAs深度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网络地位和改善制度环境三种机制提升企业GVCs韧性;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竞争下签订RSTAs虽能显著提升企业GVCs韧性,但因缔约时间前后不同而产生的"保护效应"和"稀释效应"调节了 RSTAs深度影响企业GVCs韧性的效果.文章为推动中国签订高水平RSTAs和提高企业GVCs韧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RSTAs深度企业GVCs韧性生存分析区域竞争

    绿色产品进口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朱柿颖陈维涛
    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由进口绿色产品视角切入,采用1996~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深入剖析绿色产品进口关税下降将如何以及通过哪些渠道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能够提升企业的绿色经济绩效,同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对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绿色转型进程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阐明,绿色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将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研发投入,分别对企业的绿色经济绩效和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现阶段绿色产品非关税壁垒的下降不仅不会对企业的绿色经济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还会抑制企业绿色技术的研发创新.

    绿色产品进口企业绿色转型绿色经济绩效绿色技术创新

    美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与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理论逻辑与政策应对

    张广婷
    9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20年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特征和新风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新兴市场跨境资本流动的周期敏感性显著增强.本质上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变动,尤其是驱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背后因素的作用.据此,文章从微观机理、宏观传导以及冲击差异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对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影响的理论逻辑.理论上看,在微观层面,美联储政策目标的非对称性导致其货币政策策略逐渐由"规则式行为"(Rule-like Behaviour)转向了更加被动的"相机抉择"(Discretion),这实际上是一种衰退回避偏好(RAP);在宏观层面,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加速器"效应形成负反馈循环,在信号效应的作用下放大金融冲击,但是在传导过程中因"美联储信息效应"、市场预期以及东道国的异质性导致冲击存在差异.基于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文章给出了新形势下新兴市场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周期敏感性的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变动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理论逻辑

    制造业数字赋能的OFDI促进效应:基于数字服务投入的经验证据

    康茂楠王晓颖刘娟
    10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是当前企业"走出去"的基本逻辑.文章利用中国时序投入产出数据测度制造业数字服务投入程度,并运用翔实的微观企业投资数据,从数字服务投入视角系统探究了数字赋能情境下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服务投入对企业OFDI决策与规模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服务投入通过价值创造效应、服务型制造效应双重路径提升了企业"走出去"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服务赋能作用在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OFDI、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数字化优势未能拓展企业投资的横向边界(投资广度),但有助于企业纵向边界(投资深度)延伸;数字服务赋能下OFDI呈现出向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结构性特征.文章研究为"数实融合"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提供了决策依据.

    数字服务投入OFDI价值创造服务型制造结构升级

    美联储加息、研发投入下降与新兴经济体经济波动

    刘建建梅冬州
    12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联储加息会对新兴经济体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较少关注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的影响.首先,文章实证检验了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的影响,并识别了影响渠道.其次,文章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生产率变动的小国开放模型,以探究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会显著提高企业的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降低研发新技术的预期收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概率和新技术的利用率.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金融摩擦程度和外债规模会放大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的负面冲击.最后,文章针对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企业研发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美联储加息企业研发经济波动DSGE

    Abstracts

    135-136,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