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王维

双月刊

1007-1369

fowep@126.com

025-83391504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Journal Forum of World Economy & Polit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为主,反映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追踪国际热点问题,为正确判断国际经济与政治局势提供理认论依据、方法和思路的中文学术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为"真正的多边主义"?——中美多边外交实践的比较研究

    王传剑贾保磊
    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美两国围绕"多边主义"的交锋愈益激烈.美国宣称其一贯遵循"多边主义",中国则指责美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那究竟何为"真正的多边主义"呢?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多边外交实践的比较分析认为,美国的多边主义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多边机制的选择性进出、追求国际多边机制利己性优先并蓄意打造竞争性国际多边机制,整体上体现着"伪多边主义"的特征;中国的多边主义具体表现为对国际多边机制的广泛性融入、推动国际多边机制公平性改革和积极创建合作性国际多边机制,整体上反映了"真多边主义"的特征.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真正的多边主义"至少应该具备广泛性、公平性和合作性三个核心特质,这既是区分中美多边外交的主要依据,也是辨别真伪多边主义的主要标准.

    真多边主义伪多边主义国际多边机制中美关系

    多边安全合作与美国亚太盟国的地位测度研究

    姜丽媛
    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美国正在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在亚太地区组建了诸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要求盟国予以支持,盟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上升.但美国的亚太盟国却并未完全追随美国,而是选择性地参加这些多边合作安排,相应地,各盟国在该安全体系中也存在显著的地位差异.本文探究了在此背景下美国亚太盟国之间出现地位差异的原因.本文提出,对美国亚太盟国进行地位测度的关键在于确定盟国与美国的威胁认知共识差异和安全分工水平差异.威胁认知共识决定了盟国是否选择加入多边安全机制;在此基础上盟国的安全分工水平决定了其在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当盟国与美国存在威胁认知共识,则会加入议题性多边安全机制;若盟国在其中的安全分工水平高,则居于重要地位,若安全分工水平低,则居于次要地位.若盟国与美国不存在威胁认知共识,则不会参加议题性多边合作,因此只能居于边缘地位.本文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三个盟国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为案例验证上述假设.美国小多边安全合作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探究盟国在其中的参与逻辑与角色地位,对中国消解周边军事安全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威胁认知安全分工亚太联盟联盟地位测度多边安全合作

    地缘政治经济视角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

    刘洪钟
    4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新冠疫情肆虐、俄乌冲突和中美大国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经济走上历史舞台.这一新型地缘关系是传统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发展和交织,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因全球供应链快速扩张而深度融合背景下,大国竞争更为复杂、多维和复合的典型特征.这种背景下,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自主性为目标,采取产业政策、投资审查机制、出口管制以及进口限制等政策措施,试图以此设计并重建所谓弹性、安全的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未来会向何处发展,主要取决于大国地缘政治经济与全球自由市场力量的博弈,以及各国政府干预与企业应对的动态变化.我国需要在保持战略定力,扎实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开放进程,深化和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理性面对和化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地缘政治经济挑战,以此保证我国参与其中的全球供应链稳定发展与有序调整.

    地缘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经济自主性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美大国竞争

    复合身份政治视野下土耳其的中亚政策探析

    杜东辉
    6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身份塑造一国的"关系半径",并产生"对外排斥"与"对内整合"两种行为模式.多元身份国家在面对不同的合作对象时,往往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对身份资源进行个性化筛选,形成复合的身份认同、角色期待和政治实践.在复合身份政治的框架中,复合是手段,身份是方向,权力和利益则是动力.以此观之,土耳其的中亚政策是其三重国家身份(突厥语国家、伊斯兰国家、欧亚国家)、三重角色期待(突厥语国家一体化的领导者、中亚伊斯兰思潮的塑造者、欧亚大陆的"枢纽国家")和三重政治实践(亲缘政治、教缘政治、地缘政治)的复合和嵌套.复合身份政治是土耳其追求身份自主的写照,但其塑造的多元角色在"群内国家"尚未获得足够的认可,在"群外国家"也没有获得有效的承认.面对身份冲突,土耳其需要在身份诉求、国家实力和体系条件之间寻求必要的平衡.

    复合身份政治土耳其中亚突厥语国家

    机会窗口与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发展合作

    孙灿
    9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巴经济走廊生动诠释了发展合作的本质内涵,能源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后发国家的机会窗口理论,本文建构了一个发展合作中的机会窗口解释框架.在传统机会窗口的作用机制下,中巴经济走廊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发展合作逐步兴起,有效缓解了巴基斯坦的电力短缺.在绿色机会窗口的作用机制下,中巴经济走廊迎来了以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发展合作转型,优化了巴基斯坦的能源结构.实践证明,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发展合作应时而生、顺势而为,既不是环境污染的源泉,更不是"债务陷阱"的推手.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发展合作的未来应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项目及韧性建设.

    机会窗口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发展合作

    全球金融周期更迭与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基于"量-价-率"分层共振与分层传导的视角

    孙俊沈雨田胡恒强
    10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导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迅速产生强烈共振,牵引全球金融周期在扩张与紧缩之间交替更迭,引发学术界和货币当局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来自全球33个样本经济体包含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资产价格和杠杆率的3个组别9类金融序列数据,运用分层动态因子模型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测度和解构,并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全球金融周期更迭的分层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在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杠杆率波动之间存在分层共振,其中杠杆率共振与全球金融周期的协同性最强;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尤其是联邦基金利率政策是直接牵引全球金融周期更迭的主要力量,并会通过影响全球杠杆率共振间接对全球金融周期产生牵引作用;杠杆率组别金融周期在全球金融周期分层扩散和传导中最为突出,既能够对其他两个量价组别金融周期产生同层扩散,也会对全球金融周期产生跨层传导.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中国宏观金融调控、防范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全球金融周期美国货币政策跨境资本流动资产价格杠杆率分层共振分层传导

    本土市场规模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

    宣思源杨德才
    12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土市场规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点,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考察本土市场规模对FDI流入的影响及其机制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吸引FDI流入.该结论在内生性分析、分位数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本土市场规模可通过劳动力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促进FDI流入.具体而言,国内市场潜力可提升区域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用工成本,同时提高地区总体创新和实质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强化本土市场规模的FDI流入效应.基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高交通基础城市和低经济增长目标城市FDI流入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本土市场规模FDI流入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环境规制

    财政支农与农业现代化:基于全球视野的分析

    孙运宏
    14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研究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并研判涉农政策的有效性,能够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经验借鉴与施政参考.本文基于全球视野,在对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比较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政策的有效性,并对全球典型案例的农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政策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本土社会文化价值的农业政策体系是推动内生性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应完善农业现代化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引导与约束框架,加大农业政策和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以数智赋能农业生产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农业支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比较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第十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孟庆良谢玉洁
    166-168页

    高原油画艺术作品赏析

    高原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