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李晶李非洲鲁海菲冉思邈...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年9月15日,收集有关酸枣仁汤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3项RCT,涉及10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酸枣仁汤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25,95%CI(2。79,6。46),P<0。00001];酸枣仁汤治疗组(联合其他治疗)在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MD=-2。78,95%CI(-3。24,-2。33),P<0。00001];酸枣仁汤治疗组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MD=-1。58,95%CI(-1。95,-1。21),P<0。00001];不良反应方面,酸枣仁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医常规治疗组更低[OR=0。38,95%CI(0。20,0。71),P=0。003]。结论 酸枣仁汤可提高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酸枣仁汤联合其他治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目前仍需更多高质量RCT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酸枣仁汤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卒中后失眠酸枣仁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

    中成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分析报告(2021)

    彭德慧张雅姿胡海殷张俊华...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索和整理2021年发表在中、英文期刊的中成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中成药临床证据的生产和转化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为后续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开展和证据的合理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系统(Evidence Database System,EVDS)旗下中成药临床证据数据库收录,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 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全面获取2021年发表的中成药RCTs,对其研究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2215篇(中文2206篇、英文9篇),包括237 379例受试者,覆盖中成药750种(口服中成药619种、中药注射剂91种、外用中成药40种),涉及疾病类型26类,研究热点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热点病种为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规模方面,纳入研究样本量最小30例,最大8000例,59。01%的研究样本量<100例;病例来源以单中心研究为主。方法 学方面,分配隐藏、盲法的实施仍未被重视。结论 总体而言,与2020年相比,2021年RCT发文数量有所上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关注度有所提高,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仍需要改善,以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加快证据转化应用。

    中成药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证据循证医学

    基于转录组学数据探讨针刺"足三里"或"内关"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腧穴功效差异

    董龙聪张瑞斌沈缘李虹莹...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干预效应,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病变组织结肠和非病变组织心脏在接受针刺干预后基因转录表达的异同之处,以期探讨两个腧穴是否存在功效差异。方法 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法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足三里组及内关组,每组9只。足三里组及内关组分别于"足三里"、"内关"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5天,空白组和模型组只捆绑不针刺。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进行测序和生物学分析,从病变组织角度比较研究两个穴位是否存在腧穴功效差异。同时取各组心脏组织进行比较分析,从非病变组织角度探讨两个穴位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显著升高(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伴有明显病理损伤;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后,UC小鼠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对病变部位结肠组织的影响涉及多个基因,相似变化的差异基因(co-DEGs)有825个,主要富集到白细胞及趋化因子等通路;只受足三里影响的差异基因(ST36 only-DEGs)有168个,富集到胃酸分泌等通路;只受内关影响的差异基因(PC6 only-DEGs)有325个,富集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非病变组织心脏中co-DEGs为95个,主要富集到防御反应的正向调节、对白细胞介素-1的反应等通路;ST36 only-DEGs为28个;PC6 only-DEGs为114个,富集到心血管疾病等通路。结论 针刺"足三里"与"内关"均能改善UC小鼠的症状和结肠病理变化。但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两个穴位对病变部位结肠组织和非病变部位心脏组织的基因转录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分布部位不同的腧穴在宏观功效上有一定共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腧穴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性别差异的化生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色诊特征研究

    陈佳萍杜正光关贝吉星宇...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性别差异,分别探讨男性与女性化生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颜面色诊特征,从中医发病学角度出发探究不同性别患者的病变机理,为中医药防治化生型CAG提供个性化参考。方法 本研究应用MT-BX-01四诊仪采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 atrophic gastritis,CNG)与CAG患者的面色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从男性与女性化生型CAG患者及CNG患者的面色色度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女性患者中,CAG伴轻度和中、重度肠化(Intestinal metaplasia,IM)组面部肝区位点L值、a值均显著低于CNG组(P<0。05)。在男性患者中,CAG伴中、重度IM组脾区位点b值显著高于CNG组(P<0。05)。结论 化生型CAG患者的面色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化生型CAG女性患者面部色度值在肝区变化最显著,男性患者则主要表现于脾区。提示女性化生型CAG发病多与肝相关,男性发病则多与脾相关,为临床针对不同性别化生型CAG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诊疗与防治提供了个性化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色诊客观化色度值

    从"湿热致瘀"角度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Hedgehog及NOX/NF-κB/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

    徐晓惠闫海琳徐子萱周姝含...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非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与刺猬蛋白-细胞表面受体Ptch-G蛋白偶联受体样蛋白Smo-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Gli(Hedgehog信号通路,Hh-Ptch-Smo-Gli)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核因子κB/转录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NOX/NF-κB/STAT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差异,探究Hp促进CAG"炎癌转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43名CAG患者,分为CAG伴Hp感染组(Hp+CAG组,n=21)、CAG不伴Hp感染组(Hp-CAG组,n=22),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NOX1、NOX2、NOX4、STAT1、P65、p-P65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胃黏膜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 mRNA(Gli1 mRNA)、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 mRNA(Gli2 mRNA)、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3 mRNA(Gli3 mRNA)、音猬因子mRNA(Shh mRNA)、G蛋白偶联受体样蛋白mRNA(Smo mRNA)、细胞表面受体Ptch mRNA(Ptch mRNA)、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 mRNA(NOX1 mRNA)、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 mRNA(NOX2 mRNA)、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 mRNA(NOX4 mRNA)、核因子κB mRNA(NF-κB mRNA)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胃组织HE染色结果:Hp+CAG组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部分坏死脱落,表面欠光整,腺体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可见肠上皮化生,固有层内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Hp-CAG组患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Hp+CAG组轻。RT-qPCR检测结果:与Hp-CAG组相比,Hp+ CAG组患者胃黏膜Gli1 mRNA、Shh mRNA、Smo mRNA、Ptch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Gli2 mRNA、Gli3 mRNA、NOX1 mRNA、NOX2 mRNA、NOX4 mRNA、NF-κB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Hp-CAG组相比,Hp+CAG组患者胃黏膜NOX1/GAPDH(内参)、NOX2/GAPDH、NOX4/GAPDH、p-P65/GAPDH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STAT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两组P65/GAPDH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后可能通过抑制Hh-Ptch-Smo-Gli信号通路,并使NOX/NF-κB/STAT1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导致胃黏膜长期炎症,促进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增加癌变风险。

    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Hedgehog信号通路NF-κB/STAT1信号通路

    白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研究

    余学成高增祥吴斌涂济源...
    14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并预测白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并加以动物实验验证。方法 从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以及结合相关参考文献筛选出白术的活性成分,在Swiss数据库获得对应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UC疾病的相关靶点,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通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以及绘制PPI核心靶点网络图,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然后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UC模型,通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AB-PAS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病理形态学变化、杯状细胞数目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实验验证。结果 筛选出白术内酯I、II、III等30个活性成分,获取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591个,其中关键靶点有IL-1β、TNF-α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L-1β、TNF-α与核心成分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白术醇提物组可明显增加UC小鼠的结肠长度、降低DAI评分,还可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病变情况,增加杯状细胞的个数,抑制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的高表达。结论 该研究表明白术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炎症因子的释放而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改善UC的药效作用。

    白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反应

    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生慧颗粒对AD模型大鼠EC与CA1区影响及作用机制

    李泽飞赵宾宾石和元王平...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生慧颗粒对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大鼠EC与CA1区影响,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慧颗粒组、多奈哌齐组4组,使用东莨菪碱进行造模处理。使用Morris水迷宫及旷场实验对大鼠认知及焦虑行为进行评价。使用HE染色观察EC与CA1区神经损伤。使用c-Fo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C与CA1区神经元活性。使用Western blot对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行为学实验发现生慧颗粒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及焦虑样行为。HE染色结果表明生慧颗粒对EC与CA1区具有保护作用。c-Fos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生慧颗粒可提高EC与CA1区神经元活性。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生慧颗粒可以下调海马Bax蛋白表达及p38、Tau磷酸化水平,提高Bcl-2蛋白表达。结论 生慧颗粒对AD模型大鼠EC与CA1区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起到治疗作用。

    生慧颗粒阿尔兹海默病内嗅皮层海马CA1c-Fosp38MAPK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大黄致肝毒性作用机制

    王洪鑫张石宇金阳曹陶涛...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大黄致肝毒性潜在作用机制,并结合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通过多种数据库进行成分收集、靶点预测;结合软件进行PPI网络构建、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系统性预测大黄致肝毒性作用机制;通过原代肝细胞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出的通路信息进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大黄酸(Rhein,RH)为大黄致肝毒性主要成分;得到大黄致肝毒性核心靶点17个;KEGG结果提示DNA损伤以及细胞凋亡是大黄致肝毒性的关键机制之一。原代肝细胞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RH能够抑制小鼠原代肝细胞活性,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450酶广谱抑制剂1-氨基苯并三唑(1-aminobenzotriazole,ABT)和CYP2C9抑制剂磺胺苯吡唑(Sulfaphenazole,SFP)能够显著降低RH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CYP2C9诱导剂利福平(Rifampicin,RFP)能够增加RH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经不同浓度RH处理后,小鼠原代肝细胞PARP-1、γ-H2AX蛋白上调。结论 大黄中RH能够显著抑制小鼠原代肝细胞活力,其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毒性可能是CYP2C9对RH代谢活化所致;RH可激活PARP-1,使H2AX磷酸化,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DNA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网络药理学大黄酸肝毒性DNA损伤细胞凋亡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芪蛭皱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调节机制

    马若飞苏苗李金田李娟...
    179-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s 1,Th1)和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s 2,Th2)失衡中的作用及芪蛭皱肺颗粒的干预机制。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香烟烟雾(CS)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法建立COPD模型,空白对照组及造模组各随机挑选3只大鼠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结束进行灌胃给药干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67。5 µg·kg-1)及芪蛭皱肺颗粒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醋酸地塞米松混悬液、芪蛭皱肺高、中、低剂量混悬液进行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经28天造模及28天治疗后,采用动物肺功能测试系统检测吸气峰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PIF)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处死大鼠提取肺脏、脾脏、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血清及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Th2细胞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otch1、Hes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Hey家族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y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肺组织Notch1、Hes1、Hey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肺功能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结构破坏等病变,血清及BALF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脾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Th2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Notch1、Hes1、Hey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肺功能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血清及BALF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脾Th1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Notch1、Hes1、Hey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蛭皱肺颗粒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调节Th1/Th2平衡,从而改善COPD大鼠肺功能及病理损伤,影响其免疫功能。

    芪蛭皱肺颗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果蝇双翅边缘缺刻同源基因(Notch)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免疫平衡

    橙皮苷通过抗炎和抗氧化对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影响

    义明东唐新桥张强
    19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橙皮苷通过减少炎性分子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对去卵巢诱导骨质疏松症(Ovariectomy,OVX)大鼠模型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及与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OVX组和Sham组,分别进行OVX手术和假手术;将OVX组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随机选取6只Sham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共6组。分别为Sham组(Sham大鼠+1%CMC混悬液)、对照组(OVX大鼠+1%CMC混悬液)、HP1组(OVX大鼠+5 mg·kg-1 HP)、HP2组(OVX大鼠+10 mg·kg-1 HP)、HP3组(OVX大鼠+20 mg·kg-1 HP)和AN组(OVX大鼠+2。5 mg·kg-1 AN)。在进行去卵巢手术或假手术4周后,每天早晨经口灌胃给药,持续10周。给药10周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量。在处死大鼠前,取得大鼠的腹主动脉血清,放在-20℃标本柜中,测得大鼠的Ca2+和P5+的水平;测定了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也测得大鼠的骨周转换标志物质ALP、ACP、、β-CTx和OC水平。在处死大鼠后,取得大鼠的左股骨,同样放在-20℃标本柜中,经过处理后,测定大鼠左股骨的氧化应激因子TRARS的水平及抗氧化酶GSH、GST、GR、GPx及CAT的水平;测定了大鼠左股骨中段的骨密度、杨氏模量、最大载荷、能量吸收及最大应力;并且得到了大鼠SIRT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过10周不同浓度HP的处理可显著降低体质量增加量(P<0。001),显著降低了OVX大鼠的Ca2+、P5+水平(P<0。001);显著降低了骨周转换标志物ALP、ACP、β-CTx和OC的水平(P<0。001);显著增加了骨密度、杨氏模量、最大负荷、能量吸收、最大应力及刚度(P<0。001),显著降低了OVX诱导的大鼠的骨氧化应激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水平并增加了抗氧化酶GSH、GST、GR、GPx及CAT的水平(P<0。001),显著降低了炎性分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P<0。001),显著降低了SIRT1基因的表达水平(P<0。001)相比较之下,高浓度HP组的上述参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出更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 表明橙皮苷对去卵巢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大鼠可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

    橙皮苷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炎症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