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皮肤科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应用效果观察

    王玲周莉赵英邵芬...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皮肤科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8例皮肤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皮肤科护理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后,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及护患纠纷。

    皮肤科护理护患沟通技巧

    胸部CT特征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

    罗伟桃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分析胸部CT特征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8年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40例单纯结核患者(对照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胸部CT影像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通过胸部CT影像学分析可见,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变累及多叶,而单纯肺结核患者则多表现为一个肺叶受累,两组患者病灶分布情况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其CT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形态多样,病变部位不特定,多弥漫性多叶受累,纵隔琳巴结增大,空洞钙化少,同时患者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可见,通过胸部CT能够有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进行诊断,同时定性判断肺结核病情进展,进而为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大力推广。

    胸部CT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价值

    前列腺癌的MRI检查及临床诊断意义探析

    唐太娟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前列腺癌采用CT和MRI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CT增强和平行扫描。比较两组影像数据和诊断结果。结果:50例前列腺患者:A期患者4例,B期患者9例,C期患者17例,D期患者20例。12例属于A期或B期前列腺患者,使用CT增强和平行扫描确诊4例,使用MRI平行扫描确诊11例。38例属于C期或D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CT增强和平行扫描确诊35例,而采用MRI平扫后确诊37例。结论:A期或B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MRI诊断准确率高于使用CT诊断;而MRI和CT对于C期或D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前列腺癌CT检查MRI检查效果比较

    床旁超声在心血管急重症中的应用价值

    刘永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急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6例使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血管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超声心动图与经临床证实的诊断结果,其中临床证实的诊断结果经手术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确诊。结果: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诊断阳性271例,诊断阳性率为95。45%,其中,检查出急性心肌梗死85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心脏扩大15倒,夹层动脉瘤11例,扩张型心肌病13例,急性左心衰竭16例,心包积液19例,先天性心脏病16例,胸腔积液20例,肥厚型心肌病11例。诊断有效率为84。97%。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急重症确诊率较高,检查方便快捷,有利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床旁超声心血管急重症阳性率诊断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李芳
    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心脏超声筛查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56例孕妇,分别通过常规三级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使用常规三级超声检查胎儿的设为常规组,使用心脏超声检查胎儿的设为观察组,并对胎儿的心尖四腔切面及常规六切面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误诊率。结果: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检查,最终共确定32例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结合两组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检测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法能够有效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且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优化了疾病筛选的效果,并降低了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价值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自身抗体与肝功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张远文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疾病患者实施自身抗体与肝功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0例自身免疫性肝疾病患者与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及自身抗体检查结果,将两组分别设置为免疫组与病毒组,分析两组患者在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免疫组患者的ANA、AMA-M2、LKM-1、SM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P<0。05),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在ANA、AMA-M2、LKM-1、SMA抗体方面存在差异;免疫组患者的ALT、ALP、GGT与IgG水平均高于病毒组(P<0。05),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在ALT、ALP、GGT与IgG指标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抗核抗体、抗肝肾微粒抗体Ⅰ型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以及ALT、ALP、GGT与IgG指标可联合应用以诊断与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检测肝功能检测诊断价值

    背部刮痧前后血红蛋白、胆红素及凝血指标的变化

    杨小兰胡增军杨俊艳马淑霞...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刮痧所致的人体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探讨刮痧对溶血和凝血情况的影响,在分子生理水平研究刮痧治病防病的机制,为刮痧的精准治疗奠定科学理论基础。方法: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统一进行背部刮痧,刮痧前和刮痧后24h分别空腹采集血样,行血红蛋白、胆红素、血小板、DD、PT、APY、TT等指标测定,对前后数据配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刮痧后24h凝血酶原PT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红蛋白、直接胆红素和D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小板、APTT、TT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从分子生理学方面初步验证了背部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良性刺激凝血功能增强的作用。

    刮痧凝血指标血小板间接胆红素

    基因检测技术指导我院氯吡格雷用药的初步分析

    李春燕
    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确定患者外周血基因组中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的基因型,根据不同的基因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内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调整氯吡格雷用药方案。结果:经过一年多的检测分析,我院在氯吡格雷的合理用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我院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该项目开展后能协助临床医生针对每名患者不同的药物代谢能力选择不同的用药剂量,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

    基因检测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

    上海市嘉定区检出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余玮孙攀马飞飞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腹泻儿童粪便中检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依托上海市儿童腹泻病监测工作,于2016年5月收到监测点医院采集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山梨醇麦康凯平皿(SMAC)和O157显色平皿分离培养、APL20E鉴定、O157∶H7血清凝集试验,用PCR检测抗原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以及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在SMAC平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中央浅褐色的菌落,O157显色平皿上形成紫色菌落,API20E鉴定为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157∶H7,PCR检测抗原特异基因rfbE、fliC阳性,毒力基因stx2、eaeA阳性,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结论:分离株确诊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嘉定区首例菌株。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儿童腹泻毒力基因

    西药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

    姚再荣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及探析西药药房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并且分析合理预防措施。方法:本文数据验证分析目标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000张西药药房处方,对此实行回顾性分析处理,统计西药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差错类型和发生原因。结果:2018年发生率0。70%,低于2016年的2。20%、2017年的1。60%,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分析意义。结论:西药药房存在多样化调剂差错发生原因,在调剂各环节广泛存在,为了降低调剂差错发生率,应该构建科学监控和管理机制,确保用药安全,减少发生医疗事故的概率。

    西药药房调剂差错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