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临床医学
世界临床医学

双月刊

世界临床医学/Journal The World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陈智华汪意青王益
    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7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分组原则以护理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试验组(39例,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总费用。结果:试验组护理前3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1d后两组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12%)显著较对照组(20。51%)低(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结论: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护理中,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缓解应激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加速外科康复

    抗癌药吉非替尼合成新工艺分析

    刘畅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非替尼作为一种小分子苯胺喹唑啉类化合物,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配合使用可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益处。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抗癌药吉非替尼合成新工艺。

    吉非替尼抗癌药合成新工艺方法

    肾上腺肿瘤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

    谭华俊罗坤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肾上腺肿瘤(或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肿瘤左侧15例,右侧12例。因体检发现有8例,因阵发性高血压或视物模糊检查发现的有3例,因全身乏力检查发现的有2例,因腰痛发现的有14例。术前内分泌及电解质检查发现醛固酮含量增高,其中有6例合并低钾血症。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肿瘤(或合并泌尿系结石)。15例合并泌尿系结石的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腔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1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肿瘤直径11~78mm,平均19。6mm。术后病理检查提示25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为肾上腺结节状增粗,1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6。5d,行泌尿系结石腔镜碎石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约7d。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未出现肿瘤及结石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患侧肾上腺全切可作为单侧肾上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对于合并泌尿系结石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可采用腔镜下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手术,可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二次手术;采用微创手术,也可以减轻患者病痛。

    肾上腺肿瘤泌尿系结石后腹腔镜术

    某区13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刘晓容封传红犹真明刘胜红...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现场查看及人员访谈等方式对某区13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3所医院中,仅1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仅1所乡镇卫生院、2所民营医院有较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3所医院均未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均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无独立的供应室及器械清洗包装专职人员、手卫生设施,以及重点科室布局不合理。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突出,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赵爽徐建华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0例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及30例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30例体检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通过测量健康组体检者FeNO指标为16。96ppb(10-9)(s=3。79),观察组患者治疗前FeNO指标为24。3ppb(s=5。12),与健康组对此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FeNO指标为18。2ppb(s=2。77),较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前FeNO指标24。3ppb(s=5。12)、FEV1 1。08L(s=0。27)、FEV1占预计值41。85%(s=7。38)与治疗后FeNO指标18。2ppb(s =2。77)、FEV1 1。30L(s=0。42)、FEV1占预计值49。38% (s=8。32)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AECOPD患者治疗前后FeNO值与FEV1、FEV1%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探讨FeNO在COPD治疗中的临床意义,FeNO值的测定虽然不能作为COPD的诊断指标,但可作为COPD患者早期肺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对今后临床工作有很大指导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呼出气一氧化氮COPD临床意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及耐药菌分析研究

    赵梦华张爱民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本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为临床预防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患儿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54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首位病原菌[1],本研究对本院进行回顾性分析了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临床分离出的154株大肠埃希菌,其中来源为痰、尿液、血液、脑脊液、穿刺液、静脉导管、脓疱液、穿刺液。结论: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展连续3年监测本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等的研究,对临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对3年来大肠埃希菌在新生儿科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现报道如下。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段嘉斌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治的脑动脉瘤患者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显微手术夹闭方法治疗,观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所有脑动脉瘤患者均采用直接夹闭。在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患者中,16例恢复良好,占80。00%;3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Ⅳ级中1例死亡,1例重度残疾。所有患者中发生偏瘫1例,脑梗死1例,失语2例,脑积水2例。结论:通过本试验发现,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显著,但手术时须注意,应尽量保证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的完好性,减少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避免脑血管痉挛,防止出现脑梗死或脑缺血。

    显微手术脑动脉瘤脑血管痉挛

    远红外超高频康复调理机辅助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骏峰王虹张佩兰董成...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远红外超高频康复理疗机(由天津好康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进行辅助理疗,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进行相应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远红外超高频康复理疗机,观察其有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使用远红外超高频康复理疗机后,30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18例,疾病进展(PD)1例,经过统计总有效率为36。67%;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辅助使用远红外超高频康复理疗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远红外超高频康复理疗机理疗机肿瘤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肺康复治疗及凝血指标分析

    陈树华余东江瞿柳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行康复治疗及治疗后凝血指标改善情况。方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1例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肺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治疗后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TT、PT、APTT、Fib各凝血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给予肺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各项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抑郁肺康复治疗凝血指标

    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林进标李宇鹏郑进发骆兆配...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临床治疗中髌上入路髓内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参考,划分为A组(22例患者),接受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B组(18例患者),接受经髌韧带入路或髌旁入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临床优良率、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膝前疼痛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优良率均较为接近,即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术后HSS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膝前疼痛,B组有6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即相应数据对比分析,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膝前疼痛发生率为13。6%,B组患者为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骨折患者施以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相比经髌韧带入路或髌旁入路而言,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其可以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周期,同时减少膝前疼痛发生率,是对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技术补充。

    胫骨骨折髌上入路髓内钉经髌韧带入路髌旁入路骨折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