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潘鲁生

双月刊

1674-2281

ddesignart@sina.com ddesignart@yahoo.com

0531-82619377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东路23号《设计艺术》编辑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Journal Art of Desig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现象学视阈中的设计批评——当代设计批评新维度

    李清华谢荣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象学的视阈中,设计史上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正是自然态度所培育的实证主义世界观和工具理性价值观推动的重要结果.在现象学态度和反思精神的观照之下,人类设计实践中被自然态度遮蔽的、建基于全新连接之上的意义感和价值感,以及归属于地方性知识范畴的丰盈而多姿多彩的审美、道德、情感、民俗和信仰等领域,才能被充分显现出来,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在现象学态度和反思精神中,正蕴藏着当代设计批评一个巨大空间和全新维度.对这一空间和维度的深度开掘,将为我们拓展出一片全新的设计批评领域.当代设计批评的重要使命,正是要引领人类设计实践向生活世界的全面回归,从而推动当代设计乃至人类文明的转型.

    现象学设计批评地方性知识生活世界设计转型

    观与演的倾斜:中国古典演出空间的演变逻辑

    林子涵宋旸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演出空间没有因为演剧形态的演变而显现出清晰的发展节律,却依赖于古代社会文俗与建筑传统相对演剧而独立发展着.戏曲作为中国成熟的戏剧形态对演出空间的选择十分宽泛,演出空间更重要的功能反而是提供观演的便利,当观演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表演的需求才得以在演出空间中得到回应.在此宏观逻辑下,古典演出空间在建筑上的"抬高"表征了在观演关系演进中人的胜利;而建筑上的"围合"演变逻辑下则是市场规律的作用.

    演出空间观演关系古代剧场史剧场建筑

    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王俊涛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历史脉络中重要的文化产物,研究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有利于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文章以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作出了说明.选择中国革命代表图案"红色五角星"作为主要元素进行设计实践,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红色革命精神,感知革命先辈的艰辛斗争,提升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文化性,满足不同游客对于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以设计手段实现红色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转化.

    红色文创旅游文创产品产品设计设计开发现代转化

    "第三空间"视角下的纽约儿童博物馆

    刘婧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的"空间—社会—历史"三元辩证法为视角和框架,以纽约市七所儿童博物馆为研究对象,揭示特定地域中"儿童博物馆"这一空间现象的分布与特征、历史与演变以及所映射出的社会问题.研究在以空间为枢纽的叙述中展现现实与想象的多样性,以及"第三空间"视角下儿童博物馆概念的开放性、批判性与能动性,为我国的儿童博物馆建设与空间实践提供参考.

    纽约儿童博物馆第三空间爱德华·苏贾后现代空间理论批判性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书法题字形态应用研究

    李刚陈虹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武汉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中书法题字形态的研究,从视错觉相关原理出发,探索视错觉与书法题字形态的有机结合.文章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中书法题字为例,通过分析书法题字中的外形、字重、重心等要素,揭示书法题字标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清华大学题字设计经验,提出改良方案.本研究对展览馆题字的修正有重要意义.

    纪念馆书法题字标题文字字体设计

    从方法传授到自主研究:"2级4阶"艺术设计学论文课教学体系

    徐恺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聚焦普通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现代设计论文研究写作课教学实际与现存问题,策划实施了名为"2级4阶"的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旨在以四门连续性、分阶段课程教授学生现代设计活动及对象的研究新范式,拆解并训练论文写作新方法,引导其发掘现当代设计问题并对现象背后的人文与技术因素展开多视角、跨学科自主研究.经过若干年教学实践,该体系收获了丰富成果,解决了既有问题,培养了本科生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掌握了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规范,为深造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设计研究艺术设计学论文研究论文写作教学体系

    迭代与重塑:AI时代视觉设计教育的定位与目标

    汪瑜顾佐佐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AI技术势必对视觉设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其图形生产环节产生巨大冲击,视觉设计教育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和融入,以建构适应未来高技术形态的教育模式.在未来AI技术应被作为技术包高效融入到既有的视觉设计教育体系中,以形成丰富而有效的图形生成训练模块.同时,视觉设计教育应注重产品生成技术的整合,加强师生创意能力的训练,注重地域化教育体系的建构,以打造适应未来时代的视觉设计教育体系.

    AI技术视觉设计教育定位

    文化产业时代传统手工制作的"身体性"及其价值

    魏毅东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业时代,一些手工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手工制作项目转入产业化发展道路,即所谓"手造".手工制作作为前工业时代的人类生产方式,积淀了丰富的身体价值."手造"术语强调了传统手工制作在文化产业时代的身体性及其价值.手工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研究有非常深厚的传统,一般在造型、功能、工艺、审美、文化等范式与思路上展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们作为身体实践的"身体性"及其价值.身体现象学所蕴含的身体、感知等理论,提供了可借鉴的哲学依据.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对"手造"这一实践行为进行现象学还原和描述,才得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身体维度与身体意识.从身体官能间互相蕴含的关系看,"手造"实现身体各官能之间以及身心之间的适应性统合;从身体与世界的蕴含结构看,人类通过身体行为包括"手造"行为感知世界,与世界对话,人类生存展现为一种"在世界中存在".在此过程中,人类保存和强化了身体感知,也改造了身体自身,进而建构起整个精神生存的世界.

    文化产业时代身体现象学梅洛—庞蒂"手造"

    手工技艺传承中传播者与传播效果关系探析

    孙明洁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学视角下的"手工技艺"是承载于人类身体上的一种特殊性信息,手工技艺传承就是师父与徒弟之间关于手工技艺信息的传播活动,其传播过程分别是传播者(师父)、传播内容(手工技艺)、传播媒介(身体等)、受传者(徒弟)与传播效果.传播者——师父是手工技艺信息传播活动的发送者与掌控者,处于手工技艺传承活动中最优越的地位.师父在技艺水平与专业能力上的权威性、人格上的感召力、情感上的依赖性等形成了师父的"信源可信性",直接决定与影响着手工技艺信息的传播效果.找出影响技艺传承效果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即传播"噪声"),可为解决手工技艺如何实现高效优质传承的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建议.

    手工技艺传承传播者师父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