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双月刊

1007-6875

xbbjb@sjzue.edu.cn;sjzjjxyxb@163.com

0311-87208093;87207130

050031

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CHSSCD
查看更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 刊 名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反映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创新、开拓精神,从而促进教学科研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报》主要刊登反映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及论文。主要栏目有: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史哲研究及高等教育研究等。主要读者对象:全国经济、财政、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科研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 《学报》为大16开(A4)本,每期8个印张,70克双胶纸印刷,双月刊,逢双月末出版。 《学报》被多次评为河北省、地矿部、国家教委优秀高校学报、优秀期刊。 《学报》被国内多家著名检索刊物收录: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太行山中南段测鱼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

    张祥信申方乐李伟王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行山中南段测鱼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构造形迹以断裂构造为主.以测鱼地区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构造观测和解析基础上,应用共轭剪节理统计和断层滑动矢量数据分析,对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构造解析表明,测鱼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 3 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分别是中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早白垩世NW-SE向伸展和古新世-始新世NE-SW向挤压.根据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中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应力场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由NW向亚洲大陆东部俯冲消减有关;早白垩世NW-SE向伸展应力场与东亚活动陆缘的弧后伸展有关,形成于华北克拉通破坏阶段;古新世-始新世NE-SW向挤压应力场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由NNW向往NWW向逆时针偏转有关.测鱼地区的上述 3 期构造应力场记录了太行山中南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信息.

    构造变形构造应力场构造演化中新生代太行山中南段

    十里镇三叠系沉积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赵恩全柳晓东李明白洁...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岩粒度特征可以反应其沉积环境.经过野外调查取样,在室内分析直沟隆务河群地层岩石粒度组成,计算样品平均粒径、峰度、偏度和分选系数,借助粒度标准偏差与偏度离散图、C-M图等粒度分析图件,综合分析样品粒度分布特征.样品粒度频率曲线峰值一半大于 2Φ小于 4Φ,另一半大于 4Φ,峰值特点显示样品主要为细砂和粉砂;频率曲线均为单峰态,峰值范围变化较小;平均粒径范围在 2.9Φ~4.5Φ,主要集中在 3.5Φ~4.5Φ,主要为细砂和粉砂,分选程度主要为分选中等—较好;峰态值主要表现为中等峰态,其次是宽峰态特点;偏度主要呈近对称,其次是负偏态;样品的相关粒度参数离散图中均显示为海滩环境.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岷县十里镇直沟地区三叠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属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

    粒度分析隆务河群海相沉积

    漳河山前冲洪积扇BK02孔古地磁定量分析及第四纪地层划分

    王川赵保强杨建米澄宇...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冀西南平原西缘广泛发育的山前漳河冲洪积扇磁性地层研究尚不完善,其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环境与平原区建组剖面存在较大差异,第四纪地层精细化划分对比未充分建立.文章通过对位于漳河冲洪积扇西缘的第四纪标准钻孔BK02 的岩心观察,根据沉积物颜色、沉积环境、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及旋回特征,将其第四纪地层松散沉积物划分为了T1~T6 六个岩性段.通过对该孔第四纪沉积物地磁极性倒转序列分析,并结合14 C、光释光等年代学测量成果,建立了该孔第四纪年代学框架,确定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 201.60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 97.34 m,上更新统底界暂定为 39.86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 13.75 m.

    漳河山前冲洪积扇年代地层磁性地层

    安塞地区长8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定量演化

    龚金祥廖明光孙博蒋汶卓...
    26-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在储层基本特征、成岩作用与成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安塞地区长 8 段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储层孔隙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性最强,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减孔 67.56%;胶结作用减孔 23.65%,是储层在中成岩A期达到致密的关键;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储层致密化的进程,增孔1.47%.孔隙演化在早成岩A期经历了快速压实—早期胶结阶段,在早成岩B期经历了压实减缓—早期溶蚀阶段,在中成岩A期经历了溶蚀—胶结致密阶段.该研究为安塞地区长 8 油层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孔隙演化成岩作用安塞地区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区富昌开发单元长2非均质性研究

    胡慧王桂成王意尊黄瑞丽...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延长油区富昌开发单元长 2 储层为研究对象,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对长 2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 2 段储层的渗透率在纵向剖面上以正韵律型为主、夹层类型以泥质夹层为主,层内非均质性整体较弱;三个小层分层系数都较低,隔层发育一般,具有中等层间非均质性;储层砂体及物性的平面展布特征受沉积相的影响而呈条带状分布,表现出较强平面非均质性;同时,孔喉类型多而且分选系数大,整体上微观非均质性较强.

    延长油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富昌区

    基于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研究

    李万里杨歧焱杜睿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主要以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项目钻孔数据为依托,对地下深度 100 m以浅地层依据波速柱状图的波速差异分层和研究区的钻孔数据进行建模,对 100~600 m的地层依据研究区附近的钻孔进行分层并建模,利用克里金插值的方式来解决钻孔数据较少的情况,并对克里金插值中的变异函数类型进行了分析.利用克里金插值技术和SKUA软件进行快速三维建模,将获得的构造模型进行切剖图与联剖图进行对比,可视化效果较好,该模型可用于地震波正演模拟,得到地震响应特征,建模方法较为简便,有助于地质技术人员认识和分析工程地质体.

    地震安全性评价钻孔数据克里金插值SKUA软件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以唐山西郊某场地为例

    孙双振赵青松朱炎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钻探、抽水试验、水样化验、热响应试验和岩土体热物性测试,得到水文地质和热物性参数,采用对比法分析场地为地埋管换热适宜区,估算场地浅层地热能容量和可供换热量、建筑物需求量、经济及环境效益.场地蕴含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完全满足建筑物供暖制冷的需求.据估算,每年可节约燃煤100.54 t,可减排污染废气物共 243 t,比传统方式每年节费约 57%,还可以创造碳指标,节能减排增效显著,为冀东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起到指导及示范作用.

    浅层地热能勘查试验评价

    强震区洞口段隧道全环间隔注浆抗震效果研究

    贾世济高帅秦浩朕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全环间隔注浆层提高隧道抗震性能的规律,依托王格尔塘隧道出洞口段,建立三维数值地震动力模型,以注浆层厚度作为空间差异变量,设置多种工况,分析各工况下衬砌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及应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地震动荷载作用下,隧道洞口处响应较为明显,全环间隔注浆层抗震性能优良,可极大削弱隧道衬砌在强震作用中的动力响应.全环间隔注浆层的抗震效果具有明显空间效应,增加注浆层厚度,会降低衬砌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响应峰值,截面特征点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响应曲线也会缓解,截面变形更加协调.隧道抗震性能受全环间隔注浆层厚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其随着注浆层厚度增加而提升,就王格尔塘隧道出口段的注浆加固范围而言,结合工程成本及注浆技术难度,建议取 1~4 m.

    铁路隧道全环间隔注浆数值计算抗震地震响应

    富水地层破碎围岩浅埋隧道突水涌泥段大变形处置措施

    翁贤杰陈海兵张龙生余俊...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散围岩隧道施工中发生突水涌泥危险性极大,处理不慎容易发生二次事故,造成较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以牛拦岗隧道左线Z2K219+077 及右线K219+081 的突水涌泥段的大变形事故为背景,深入分析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及事故的产生原因,并以此提出了一种洞内拱顶环向一圈帷幕注浆加固围岩,并用临时止浆墙来稳定掌子面的方法来抑制突水涌泥以及拱顶大变形现象.根据现场的实际监控量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沉降速率,对于处置突水涌泥段的大变形问题有实际的可行性.

    富水浅埋隧道突水涌泥大变形处置措施

    方解石脉影响岩石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分析

    程晓雪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通过三轴实验得到峰值应力和杨氏模量随方解石充填缝倾角的变化关系,并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需考虑的岩石材料参数非均质性、基元划分精度等条件,采用岩石真实破裂分析系统RFPA2D 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构建了含方解石脉填充的砂岩模型,探究了方解石脉不同生长角度、宽度和岩样非均质度对岩体破裂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脉生长角度越趋于施加载荷方向、宽度越大、非均质度越高,岩石稳定性越低,破裂更快更彻底;由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密度大、埋深差异大、非均质性强,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生成的裂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油气储运条件,数值模拟得出破裂模式合理解释了该区油气藏资源丰富的原因.

    方解石脉破裂模式岩石力学性质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