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竹藤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竹藤通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世界竹藤通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李玉敏

双月刊

1672-0431

zhangxp@caf.ac.cn

010-62889747

100091

北京市万寿山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世界竹藤通讯/Journal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查看更多>>本刊为满足国内外竹藤产业对竹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需求,搜集、整理、交流国内外竹藤和林业、经济和信息,为竹藤类种植业、产业开发和科技服务,推动竹藤产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壳雷竹'良种及其栽培技术

    周芳芝季鑫佘海平路瑜...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壳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Wuqiaolei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雷竹的变异种,2006 年3 月发现于湖南省芷江县从浙江引种的雷竹群体中,经多年繁育观测,其性状表现一致、稳定.与雷竹的箨鞘红褐色、具稀疏褐色斑点明显不同,'乌壳雷竹'箨鞘整体为青褐色或乌褐色,具不均匀、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块.'乌壳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等特点,2021 年3 月通过湖南省林木良种审定(湘S-SV-PV-001-2021).文章介绍了'乌壳雷竹'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以期为其扩大栽培提供参考.

    雷竹'乌壳雷竹'栽培品种林木良种栽培技术湖南

    秦岭北麓筠竹种子育苗试验

    李作军周永梅王一循曹崇文...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气候条件的限制,秦岭北麓很难获得竹子种子,因而难以通过播种育苗获得造林绿化所需要的大量苗木.2019 年7 月在秦岭北麓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辖区的森林公园内发现了一株筠竹开花并结实,遂采集种子,开展了播种试验,以期探讨秦岭北麓竹种子育苗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筠竹采种后在室温下贮藏,第2 年播种的出苗率为25.4%;实生苗前3 年的生长状况优于秦岭北麓优势竹种淡竹的生长.该研究表明,在秦岭北麓筠竹通过播种进行繁殖是可行的,并探索了一套实生苗繁育的管理经验,可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为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提供大量苗木.

    筠竹播种育苗实生苗秦岭北麓陕西

    广西大熊猫主食竹资源调查

    韦岑妮卢宗军刘思黄智鑫...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广西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分布以及资源现状,可为广西大熊猫主食竹的种质资源保存与收集奠定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现有可作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有 15 属 62 种 7 变种 14 栽培品种,共计83 种及种下分类群;种植面积超过 1 万 hm2 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撑篙竹(B.pervariabilis)、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麻竹(D.latiflorus)等经济竹种均可作为大熊猫食材;常见的园林竹种如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小琴丝竹(B.multiplex'Alphonse-Karr')、龙头竹(B.vulgaris)、大佛肚竹(B.vulgaris'Wamin')、挂绿竹(B.vulgaris'Vittata')等也是大熊猫喜食竹种.广西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多、种植广泛、产材量大,为广西各地饲养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材.

    大熊猫主食竹种质资源资源调查广西

    家居用填充式竹集成材轻量化结构设计

    叶学财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木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丰富的竹资源和日益完善的竹材加工工艺为竹集成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家居产品中推广使用竹集成材,能够充分利用竹资源,缓解木材供应短缺的问题.但当前,竹集成材产品自重过重问题是制约竹集成材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竹集成材的结构及性能以及在家居领域应用的局限性,总结了轻量化设计方法,并以空芯板结构为参考,探讨了竹集成材填充式芯层结构设计.通过采用竹芯层结构减轻竹集成材的自重,能够使竹集成材更广泛地应用在家居生活中,为竹集成材家居产品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

    家居产品竹集成材结构设计覆面空心板轻量化

    绿色发展背景下"竹&园&艺"的有机融合——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竹藤园建造为例

    黄彪彭红明江泽慧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及当代景观规划应用的重要造园元素;园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通过艺术和工程手段,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营造的追求自然和艺术的理想人居环境空间;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交流方式,可以是独立的创作,也可以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旨在实现美的创造、欣赏乃至升华,引发人的共鸣和思考.在全球绿色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从植物到植物景观再到艺术审美的升华,以及从竹材料到其材料应用再到材料美学诠释的升华,是当代景观规划与应用领域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以在中国上海崇明岛举办的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竹藤园的建造为例,从建造背景、植物—植物景观—艺术审美、竹材料—竹材运用—竹材审美诠释3 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竹&园&艺"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诠释了竹类植物所蕴含的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以期为景观园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路.

    花卉博览会花园艺术融合绿色发展中国

    明末清初嘉定竹刻中的文人士气与审美伦理

    寇思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明王朝的覆没,嘉定竹刻的发源地爆发了以"嘉定三屠"名世的抗击满清入侵的民族主义抗争,嘉定惨遭屠城,嘉定竹刻在此时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为探求竹刻鼎盛背后更为隐蔽的审美伦理负载,使用审美伦理的研究方法对嘉定竹刻的审美主体(创作者与欣赏者)以及审美客体(嘉定竹刻)进行分析.嘉定文人志士或是选择舍身殉节,显示出超拔不群的不屈人格;或是选择退隐守节,彰显出文化自救的遗民意识;此时嘉定竹刻不再是简单的竹艺术品,而成为"气节"的暗语,受到嘉定地区和清初明朝遗民群体欢迎.此期士林人士忧国忧民之郁闷以及"士可杀不可辱"的亡国悲情借助竹刻作品"残山剩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嘉定竹刻气节审美伦理竹文化明末清初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竹工艺

    涂心睿赵文娟陈红尚莉莉...
    97-10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竹工艺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传承着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基因.文章阐述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竹编、竹刻、竹壳雕、竹制乐器、竹纸等传统竹工艺的文化内涵与特征,分析了传统竹工艺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竹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文化文化传承中国

    江西婺源非遗竹制品甲路纸伞的保护与发展

    金贤姜谢子平杨军张林雅...
    104-10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路纸伞是江西省婺源县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第3 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油纸伞.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工艺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江西地方特色竹制文化产品之一.然而,目前对甲路纸伞缺乏系统性研究,其产业基础薄弱.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梳理了甲路纸伞的发展历程与制作工艺,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甲路纸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存在着市场需求不足、政府重视不够、保护和传承意识淡薄、推广力度不大、生产工艺未实现标准化等问题,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推动品牌建设、开展工艺研发和标准研制、开发多元化的油纸伞产品,以助力地方特色竹产业发展.

    竹制品甲路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竹产业江西婺源

    四川成都瓷胎竹编工艺发展调查

    陆漫西李嘉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瓷胎竹编是四川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它融合了传统的瓷胎制作技艺与竹编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2008 年入选第 1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迁,瓷胎竹编这一传统工艺面临着严峻挑战.文章采用实地访谈和文献资料法,深入调查瓷胎竹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其制定传承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瓷胎竹编工艺在成都地区发展起来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经过了起源形成、继承发展、传承创新3 个发展阶段,通过个人、组织和文化 3 个层面的传承,其发展上总体呈现良好的局面,今后应更加注重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创新发展中寻找平衡,从而应对现代社会的全新挑战.

    瓷胎竹编竹编工艺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

    外源保鲜剂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满昌吴长坤李沁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笋是一种保健森林蔬菜,具有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特点,广受消费者的欢迎.竹笋采后极易产生失水老化、褐变、营养成分下降等变化,致使鲜笋品质迅速变差、贮运困难.保鲜剂因其具有方便、实用、价格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果蔬保鲜中,成为果蔬保鲜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化学保鲜剂和生物保鲜剂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探讨其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并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为竹笋采后保鲜、减损提供参考.

    竹笋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笋品质保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