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丹参治疗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

    朱永秋张法荣
    1351-1355,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丹参对膜性肾小球肾炎(MGN)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与疾病相关的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分别检索筛选,获得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药物作用靶点及MGN的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丹参-成分-靶点网络,并根据自由度筛选出核心成分.采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在Cytoscape 3.7.2平台进行拓扑分析并筛选出关键靶点.使用基因注释工具Metascape对靶点基因进行注释和分析,得到靶点的生物过程和通路富集结果.结果:共获得65个丹参有效活性成分,99个目标靶点,与MGN相关的靶点15个,关键靶点8个.得到肾上腺素受体、MAPK级联的正调控、细胞阳离子稳态、激素水平的调节、跨膜转运的调控等9条生物过程和通路富集分析.结论:传统中草药丹参活性成分对MGN的作用机制体现了丹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特点,为丹参治疗MGN的作用机制阐明提供了依据,并为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网络药理学丹参活性成分活血化瘀膜性肾小球肾炎多靶点肾上腺素能受体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半夏-藿香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

    滕龙飞陈佳丽王镓周庆伟...
    1356-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半夏-藿香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夏-藿香药对活性成分和靶点,与GeneCards、NCBI数据库中COVID-19基因集相互映射获取关键靶点,同时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关键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BP)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分子对接证据支持.结果:半夏-藿香药对有效活性成分24个,关键靶点45个,共富集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条目443条,通路103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半夏-藿香药对中,与3 CLpro结合最好的是β-谷甾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结合最好的为槲皮素.结论:半夏-藿香药对关键化合物可能从结构上作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入侵及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广谱抗病毒、抑菌及免疫调节,干预网状激活系统起到治疗作用.

    半夏-藿香药对网络药理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子对接

    基于分子对接与网络药理学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张恩铚杜丹阳刘利根石心红...
    1361-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子对接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深度发掘苏黄止咳胶囊主要活性成分,明确其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分析其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作用机制,阐明苏黄止咳胶囊(SH)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与分子对接技术,从SH中筛选活性化合物,并对其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75个活性化合物,其中麻黄与前胡所含化合物占比最多,各为16种,其余依此为紫苏子13种、枇杷叶11种、五味子7种、牛蒡子5种、地龙4种、紫苏叶3种.共得到CVA相关靶点429个,共得到相关通路316条,其中涉及相关疾病信号通路2条,与炎症相关通路4条,肺损伤保护通路1条.结论:本文初步探讨了SH的主要活性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涉及通路,预测其治疗CVA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后续处方二次开发优化及临床治疗CVA的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与物质基础.

    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苏黄止咳胶囊咳嗽变异性哮喘作用机制

    高压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泌感合剂中6种黄酮类成分研究

    彭敏符映均童晓东姜晓燕...
    1368-1370,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分析并测定泌感合剂中落新妇苷、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4%磷酸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3℃.结果:落新妇苷、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分别在0.144~1.44μg(r=0.9999)、0.196~1.96μg(r=0.9997)、0.076~0.76μg(r=0.9993)、0.034~0.34μg(r=0.9993)、0.032~0.32μg(r=0.9998)、0.026~0.26μg(r=0.9995)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分别为95.6%、96.3%、94.5%、92.3%、97.8%、95.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1.5%、2.2%、1.2%、2.0%、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重复,可用于同时分析测定泌感合剂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泌感合剂落新妇苷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高压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红花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李文静王艳萍洪博
    1371-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红花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红花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红花中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的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对进行检索并得到靶点,并在UniProt数据库靶点检索基因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对心肌缺血进行检索,得到心肌缺血靶点.将心肌缺血与红花靶点取交集.将所得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绘制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得到红花16个活性成分,192个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得到335个心肌缺血靶点.得到红花靶点与心肌缺血交集靶点58个.交集靶点PPI度值排名前3位为IL6、TNF、VEGFA.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别选取前5个条目绘制气泡图.药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中有89个节点,338条边.节点前三的化合物为:槲皮素、山柰酚与木犀草素.结论:红花可能通过多种化学成分、多靶点与多途径起到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为其在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红花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网络药理学流体剪应力槲皮素通路网络作用机制

    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生物信息分析及安胃汤影响的研究

    徐杉周瑞东龚纯蒙毅...
    1377-1384,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筛选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基因,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安胃汤对其的影响.方法:从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芯片数据,利用GEO2 R软件筛选出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蛋白参与通路数量确定核心蛋白,建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用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行检测并观察安胃汤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经过检索分析GSE13873和GSE27411系列芯片数据被纳入,取2个芯片交集的20个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载脂蛋白A1、CD36、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可能是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Western Blotting及PCR结果显示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中,CD36蛋白表达下调(P<0.05),载脂蛋白A1和CFTR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观察高剂量组、实验观察中剂量组和实验观察低剂量组胃组织中CD36蛋白表达上调,载脂蛋白A1和CFTR表达下调(P<0.05),其与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密切.结论:通过对GEO中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Western Blotting及PCR进一步的验证发现载脂蛋白A1、CD36、CFTR作为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实验结果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

    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安胃汤载脂蛋白A1CD36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

    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郭晟周承志杨波王腾...
    1385-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炙甘草汤低剂量组(1.125 g/mL)、中剂量组(2.25 g/mL)、高剂量组(4.5 g/mL),每组6只.3组药物组大鼠分别按各自浓度给予相同体积的炙甘草汤药液灌胃,对照组大鼠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周后利用酶解法对4组大鼠心房肌细胞进行急性分离,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4组心房肌细胞ICa-L并比较I-V曲线,选取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心房肌细胞比较ICa-L通道的动力学特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炙甘草汤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I-V曲线均上移.观察比较中剂量药物组与对照组的ICa-L通道动力学特征,发现2组细胞的激活曲线和半数激活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剂量药物组细胞的稳态失活曲线发生向右偏移,半数失活电压V1/2升高(P<0.05),失活后恢复曲线向下偏移,时间常数(τ)延长(P<0.01).结论:炙甘草汤能够抑制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减慢心房细胞钙通道失活速度,延长失活后恢复的时间,从而起到减慢心率的作用,这可能是炙甘草汤临床上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炙甘草汤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动力学特征膜片钳技术

    针刺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性激素水平调节作用Meta分析

    刘俊张涛胡俊霞郭静...
    1390-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性激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检索关于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最后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涉及1428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7,95%CI为-4.29~-0.86,P=0.003,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41,95%CI为-12.00~1.17,P=0.11;MD=6.95,95%CI为-1.62~15.51,P=0.1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对照,治疗后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针刺组与假针组、健康宣教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其效果与中药、西药相似,明显优于健康宣教、假针,但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不显著.因受文献数量及质量的限制,未来仍需增加高质量的RCT,扩大样本量予以验证,其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

    针刺围绝经期失眠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性激素Meta分析系统评价

    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冯娟闫奎坡朱翠玲孙彦琴...
    1396-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8月已发表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文章,1812例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后,能进一步提高心功能疗效(RR=0.35,95%CI为0.25~0.48,P<0.00001),降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MD=-0.09,95%CI为-0.13~-0.05,P<0.00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MD=5.26,95%CI为3.69~6.82,P<0.00001)和6 min步行试验(6MWT)(MD=43.43,95%CI为39.78~47.08,P<0.00001),减少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MD=-4.48,95%CI为-5.85~-3.11,P<0.00001)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MD=-4.40,95%CI为-5.30~-3.49,P<0.00001);且亚组分析提示疗程可能与增加LVEF和降低LVESD相关.GRADE系统评价显示,心功能疗效为低质量,BNP、LVEF、LVEDD、LVESD、6MWT为极低质量.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相关检查指标,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由于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高水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芪苈强心胶囊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疗效不良反应中医药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补骨脂药用源流及其配伍用药特点分析

    武文星郭盛尚尔鑫朱悦...
    1405-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历代本草及古今方剂中有关补骨脂的药性、功效记述及其组方配伍用药特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以期深入探究其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借助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文献数据库,收集历代本草及古今方剂中补骨脂的论述,采用频数统计分析、Apriori算法对补骨脂方剂进行分析处理、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结果:补骨脂为古波斯国外来药材,后引种于我国并归化为传统中药;补骨脂药用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言其"性本大燥、毒",后世本草多提示补骨脂性燥,需经炒、盐炙或酒炙等炮制后使用;历代本草对其药性记载相似,为辛、苦、温,功效为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同时提示,补骨脂恶甘草,忌铁、芸苔及诸血;阴虚火旺、湿热等患者不宜使用等.经数据挖掘发现补骨脂常与当归、杜仲等补虚药组方,以提高补益气血之功效;与肉桂、附子、小茴香等温里药配伍,以增强温补肾阳的功用;与胡桃肉配伍,得以水火相济,以图延年益气,补添筋骨之目的.结论:基于上述古今知识挖掘分析,阐明了补骨脂的产地出处、饮片炮制、合理伍用、禁忌警示等,为中药补骨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引.

    补骨脂数据挖掘药性中药配伍合理用药用药禁忌组方规律关联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