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反酸用药规律研究

    史中斐郑艺君刘平张坤漓...
    1607-1610,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普济方》中治疗反酸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反酸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普济方》中用于治疗反酸的方剂,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方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挖掘高频应用的中药、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方剂202首,共使用190种中药,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25味,排名前3位的是陈皮、生姜、肉桂;药性以温性、平性居多,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入脾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8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4类药物组合.结论:《普济方》治疗反酸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核心目标,重视对中焦的调补,采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行气、和胃降浊、温阳散寒等治法,多法并用,多脏同调,为临床治疗反酸提供参考.

    反酸《普济方》数据挖掘用药规律调补中焦多法并用多脏同调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选穴规律研究

    谢思睿毕宇峰董友朋万鹏...
    1611-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Climentine 12.0、Python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涉及针灸处方80条,穴位95个,常用穴位是:肾俞、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腰阳关、腰夹脊等.频率最高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及下肢部;常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背俞穴、交会穴等;关联性分析表明肾俞、大肠俞配伍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针灸治疗针灸处方数据挖掘取穴规律聚类分析关联性分析网络图

    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的规律及理论探讨

    曹若菡乔海法寇文琴
    1617-1620,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及数据挖掘总结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规律并进行理论探讨,为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整理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穴位敏化现象,探索穴位敏化规律,并对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规律进行相关理论探讨.结果:共纳入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相关文献55篇.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现象有热敏、痛敏、电敏、形敏、化学敏5种,热敏出现频次最高;共涉及敏化穴位22个,总频次为161次,常见敏化穴位有三阴交(39次)、关元(33次)、次髎(15次)、中极(14次)、子宫(13次);其中关元和三阴交敏化相关性支持度(64%)最高,置信度(81.25%);共涉及9种特定穴,其中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86次);敏化穴位归属经络以足太阴脾经(57次)和任脉(52次)为主.结论: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现象以热敏为主;敏化穴位以三阴交穴和关元穴较为多见.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皆证明三阴交穴、关元穴及足太阴脾经、任脉对原发性痛经诊疗的高效性及特殊性.

    原发性痛经穴位敏化敏化现象敏化规律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理论探讨

    基于专利数据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吴丹桐苏泽琦孟涵苏吾特...
    1621-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专利分析,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专利复方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构建复杂网络等.结果:纳入专利复方189条,高频药物有白术、甘草等.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最常用对药为"白术-茯苓";最常用角药为"延胡索-白术-白芍";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甘草,茯苓→白术"等;熵层次聚类新处方有"厚朴-枳实-鸡内金-茵陈"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基本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病理特点,以血瘀为重要病理趋势,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基础治法,重视活血化瘀法以求病理机转.

    数据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专利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关联规则复杂网络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腧穴运用规律研究

    王意王茎夏冉马强...
    1627-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心痛针灸古代文献选穴规律经脉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因子分析

    蒙医常用524首方剂处方的用药规律

    崔竞文张少乾刘苏槿张小敏...
    1633-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蒙医常用方剂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传统蒙药与方剂》《蒙医方剂学》(蒙文版蒙医教材)中的常用蒙医方剂,从剂型、方剂类型、用药频次、药物分类、性味、药效等角度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探讨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24首蒙医常用方剂;最常用剂型为散剂;五脏类方为主要方剂类型;高频药物依次为诃子、红花、栀子等;药物分类中祛巴达干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占比16.36%,其次为清热类药物、镇赫依类药物等;药性以凉性为主,占43.33%;药味以苦味为主,占45.55%;药物效能中轻性频次最高,占41.39%,其次为钝、燥、糙等;19个高频药对中有13个涉及镇赫依类药物,9组核心药物内"川楝子→栀子"的置信度最高;系统聚类得出6个药物组合,包括4个凉性组合、2个温性组合.结论:蒙医方剂善用散剂,重治五脏,习用诃子;围绕"六基症"对"证"组方;习用性凉,味苦,效轻、锐、燥、糙之药,常用对药以镇赫依类药物为主,置信度最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川楝子→栀子";聚类组合以凉性为主,与药性结果互为验证.

    蒙医方剂蒙药数据挖掘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处方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