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王志苏浩唐悦恒聂可馨...
    2807-2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能部分缓解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历史悠久,应用前景广阔.其中,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T2 DM)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交泰丸治疗T2 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型糖尿病交泰丸小檗碱胰岛素抵抗抗炎B细胞脂质代谢

    交泰丸组分配伍改善小鼠胰岛素瘤B细胞脂质沉积的机制研究

    唐悦恒赵莉邹欣徐丽君...
    2813-2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交泰丸中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BBR)、肉桂酸(CA)及其配伍(BBR/CA)对软脂酸(PA)诱导的NIT-1胰岛B细胞内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在PA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建立高脂诱导的细胞内脂肪沉积模型.分为模型组、BBR组、CA组、BBR/CA组、二甲双胍(Met)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另设对照组.油红O染色法评估细胞内脂肪沉积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使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下游脂肪生成和脂肪酸氧化基因的表达水平,包括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肉碱酰转移酶-1(CP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结果:PA诱导使NIT-1胰岛B细胞中脂肪沉积明显增加,TG含量显著升高,AMPK蛋白及其下游靶标(如p-ACC、CPT-1等)表达显著降低.同时,AMPK下游脂肪生成基因包括SREBP-1 c mRNA、FAS和AC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BR单药和BBR/CA配伍处理优于CA单药,可显著逆转NIT-1胰岛B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在体外,交泰丸活性组分配伍可减少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B细胞内脂肪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脂肪合成和增加脂肪氧化有关.

    交泰丸小檗碱肉桂酸NIT-1胰岛B细胞脂肪

    基于磁共振氢谱探讨交泰丸改善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聂可馨黄召谊徐丽君巩静...
    2820-2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氢谱观察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交泰丸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前后的一般情况、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肝功能的改变,采用磁共振氢谱法比较2组肝脏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生化指标、肝脏三酰甘油(TG)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和肝脏TG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除肝脏TG含量显著增高(P<0.05)外其他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交泰丸可以改善T2 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水平,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交泰丸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氢谱

    胡芦巴丸化裁方抗氧化应激改善糖尿病肾病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龚敏敏秦鑫巩静徐丽君...
    2826-2830,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胡芦巴丸化裁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机制是否与改善氧化应激有关.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Ⅲ期DN且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胡芦巴丸化裁方,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做另外干预,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临床疗效及血浆抗氧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脂、肝肾功能、尿蛋白排泄率(UA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后,2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浆M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胡芦巴丸化裁方治疗早期DN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

    胡芦巴丸化裁方糖尿病肾病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氧化应激

    胡芦巴丸调控氧化应激通路改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

    夏青松周俪珊吴凡巩静...
    2831-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胡芦巴丸及其单味药抗氧化应激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DKD)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和尾静脉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胡芦巴组、补骨脂组、胡芦巴丸组、卡托普利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6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24 h总蛋白(UTP)、尿24 h尿白蛋白(UALB),光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DHE染色评估肾脏组织超氧阴离子水平,浓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KC-α、NADPH氧化酶p47 phox亚基、纤黏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肾脏组织p47 phox、PKC-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血脂紊乱,24 h尿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纤维化、细胞外基质增生、足细胞足突融合;与模型组比较,胡芦巴、补骨脂、胡芦巴丸组大鼠血糖水平下降,血脂紊乱改善,24 h尿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上述肾脏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DHE染色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肾组织NADPH氧化酶活性、磷酸化PKC-α、p47 phox、Fibronectin蛋白均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胡芦巴、补骨脂、胡芦巴丸组大鼠肾组织DHE染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肾组织NADPH氧化酶活性、磷酸化PKC-α、p47phox、Fibronectin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p47phox、PKC-α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单味药比较,胡芦巴丸复方组在抗氧化应激,改善肾小球纤维化,降低血脂血糖优于胡芦巴组和补骨脂组.结论:胡芦巴丸通过抑制PKC-α/NADPH通路抗氧化应激以治疗糖尿病肾病.

    胡芦巴丸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磷酸化蛋白激酶-α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胡芦巴丸化裁方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武文斌吴凡巩静董慧...
    2839-2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陆付耳教授将补肾名方胡芦巴丸和扶阳解毒代表方交泰丸合方加减,形成补肾扶阳解毒法代表方——胡芦巴丸化裁方,包含胡芦巴、黄连、肉桂、怀牛膝4味药.现将胡芦巴丸化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胡芦巴丸化裁方胡芦巴总皂苷小檗碱肉桂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新冠肺炎初期用药清肺排毒汤的作用机制

    任星杨静张菀桐高蕊...
    2845-2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肺排毒汤(QFPDT)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及相关疾病,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主要作用靶点-相关疾病的网络模型;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中的ClueGo插件对主要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得到278个化合物,177个QFPDT调控的靶点蛋白.根据度(Degree)值得到QFPDT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豆甾醇、β-谷固醇和山柰酚.相关疾病较多的靶点为PTGS2、PPARG、MAPK14和CDK2,与COVID-19相关的疾病包括炎症、哮喘、肺癌、发热、病毒感染等.QFPDT作用的主要通路为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通路及小细胞肺癌等通路.结论:对QFPDT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预测,为QFPDT在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提供了依据.

    清肺排毒汤网络药理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潜在机制

    熊致立周珊珊巴元明
    2851-2855,2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五苓散活性成分,使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PubChem)数据库、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数据库进行靶点排查.根据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Omicshare平台将药物及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String Version 10.5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Omicshar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Version3.8.0对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五苓散活性成分532个,治疗靶点112个,五苓散治疗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啤酒甾醇(Cerevi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泽泻醇(Alisol B)等;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Toll-like Receptor(TLR)、T Cell Receptor(TCR)等,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过程、磷酸盐代谢过程等.结论: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方式探究了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推断五苓散主要通过调节TLR/NF-κB、T Cell Receptor等信号通路,抑制TNF-α、IL-6等相关炎症介质活性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五苓散网络药理学慢性肾衰竭靶点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感冒清热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吴倩文赵书武高丰张煜...
    2856-2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感冒清热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感冒清热颗粒中各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上述二者取交集,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中进行处理,得到关键成分及关键靶标;再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感冒清热颗粒"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中筛选出的12个关键化合物为配体,以血管紧张转化酶2(ACE2)和SARS-CoV-23CL pro水解酶为目的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复方中化学成分共152个,相关靶点293个,其中与COVID-19共同作用的靶标有59个,与之对应有效成分共86个.核心靶点包括PTGS2、PTGS1、DPP4、F10、NOS2、TP53、TNF,关键成分包括β-胡萝卜素、槲皮素、芦丁、山柰酚、柚皮素、金合欢素、芦荟大黄素、葛根素、异鼠李素、芒柄花黄素、二氢血根碱和β-谷甾醇.应用GO富集分析得到42个GO条目,应用KEGG富集分析得到48条相关通路,其中包含细胞凋亡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感冒清热颗粒中关键化学成分与3 CL pro和ACE2的结合作用良好,甚至优于部分临床使用的药物.结论:感冒清热颗粒能通过槲皮素、芦丁、山柰酚、金合欢素和柚皮素等成分,调控细胞凋亡通路、癌症通路等,调节PTGS2、PTGS 1、DPP4等蛋白的表达,来调控机体细胞生长凋亡、免疫炎症反应治疗COVID-19;同时感冒清热颗粒中的关键成分可能会通过作用于3CL pro及ACE2,来阻断新冠病毒入侵和增殖.

    感冒清热颗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复健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朱巍明刘伟刘源
    2864-2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平台技术探究复健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复健片中何首乌、桑寄生、决明子、淫羊藿、海马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复健片中靶点信息进行校对;运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IS的疾病靶点基因;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及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生物富集分析.结果:获取复健片治疗IS的共45个活性成分和144个靶点,关键靶点涉及IL6、IL1β、TNF、VEGFA、NOS3等;IS相关靶点1485个;获得300条GO生物过程和84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结论:复健片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机制来达到治疗IS的目的,通过本研究为复健片面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中医药复健片缺血性脑卒中网络药理学蛋白质靶点机制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