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浓缩过程控制思路与方法

    陈玉宣张居宾俞文光黄文君...
    3409-3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如何从过程控制角度提高中药制药过程的效率.以某企业浓缩装置为例,针对其浓缩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并投入应用.控制器能够自动调节加热设备,控制浓缩过程的温度和蒸发量在设定值.控制器投用后可以降低浓缩过程中温度的波动约30%,将有利于设备结垢、热敏成分损失等问题的解决.

    中药生产机械蒸汽再压缩提取液浓缩变频器过程控制动态矩阵控制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组学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赵芳李文竹潘坚扬杨嘉誉...
    3414-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氢核磁共振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提取等制药过程研究时,在辨识过程化学标志物、研究代谢物在过程中的转化转移规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展望了基于氢核磁共振技术的过程组学研究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核磁共振氢谱组学技术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鉴别不同产地的红参

    沈国芳黄俊航许麦成金强...
    3419-3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近红外(NIR)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近红外光谱和图像纹理特征,鉴别不同产地红参药材的方法.方法:提取红参ROI近红外高光谱数据,采用多种预处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灰度游程矩阵(GLRLM)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实现NIR光谱和图像纹理数据融合.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分类(SVC)建立产地分类模型.结果:全波段光谱融合GLRLM所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准确率分别为90.0%和91.2%.进一步地使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混淆矩阵中SVC模型表现优异,对吉林、黑龙江和辽宁3个产地的分类准确率可达100%、91%和83%;经ROC特征曲线评估,2个模型的最优曲线下面积值分别达到了0.97和0.96.结论:本研究为快速鉴别红参药材不同产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高光谱成像红参数据融合产地鉴别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纳米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开发

    陈晨李永圆王海霞于洋...
    3424-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纳米粒子特有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得纳米银粒子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纳米银粒子浓度过高可能会对其他细胞或器官等造成毒性或损伤,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抗菌活性,对纳米银粒子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方法:通过对纳米银粒子吸附方法和纸基芯片的优化和筛选,测定纳米银粒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图.通过特征峰位与标准谱图库进行比对对纳米银粒子进行定性分析,通过特征光谱强度与纳米银浓度的线性回归关系建立纳米银粒子分析的定量模型.结果:通过重复3次"浸渍-干燥"工艺,定量滤纸表面吸附的纳米银粒子在328 nm、338 nm、520 nm、546 nm和827 nm处显示出银的特征峰.在312.5~5000μg/mL浓度范围内,520 nm波长处纳米银的特征峰强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8).结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纳米银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且检测过程方便便捷,易于实际推广.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纳米银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药用辅料油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王秋悦吴晨璐赵静李正...
    3429-3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用辅料油在中药制药过程中常具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增溶、助溶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药用辅料油品种的多样性,成分的相似与不同,品质的好坏都关乎着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对药用辅料油的品质质量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而近红外光谱是检测药品和食品的重要的技术,具有快速、无损、良好的鉴别能力,能够实现样品快速准确地分析.因此,对近红外光谱用于药用辅料油的品类检测如种类鉴别、掺假分析和品质检测如成品油质量指标检测、成品油化学成分检测、储存油、煎炸油质量检测方面进行了综述评价.

    近红外光谱技术辅料油品种鉴别掺假定量检测

    冠心宁片中水溶性组分的抗血栓活性研究

    齐澳任灿李俊赵筱萍...
    3435-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转基因斑马鱼模型筛选冠心宁片中具有抗血栓活性的组分及药效物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组、造模组、给药组及阳性药组,使用苯肼诱导血栓模型.通过荧光显微成像结合血红蛋白染色对冠心宁片各组分抗血栓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探寻活性组分中起抗血栓作用的主要成分.最后进行活性氧(ROS)检测及脂质氧化损伤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分析,探讨其抗血栓机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冠心宁片水溶性组分可显著减少外周血红细胞聚集(P<0.01),增加回心血量,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因多糖为冠心宁片水溶性成分中的主要物质,进一步实验发现丹参多糖和川芎多糖也具有抗血栓活性,且能显著降低斑马鱼的氧化应激水平,丹参多糖还具有下调胚胎脂质过氧化水平的作用.结论:丹参多糖和川芎多糖为冠心宁片水溶性组分中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作用有关,具有开发为抗血栓治疗先导物的潜在应用前景.

    血栓斑马鱼丹参多糖川芎多糖氧化应激苯肼

    世界中联第四届第七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七次监事会会议在线召开

    3441页

    一种用针刺压传感器检测中药材软化情况的方法

    刘子齐钱俊回龚行楚范骁辉...
    3442-3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多数中药材在加工前需要进行软化处理,然而软化终点一般由人主观确定.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压传感器用于中药材软化情况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将各种中药材按直径分为大、中、小3组分别浸润.设计并自制了一种用于测定中药材硬度的针刺压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和微波测水仪分别对中药材的硬度和水分含量进行检测.通过人工判断,验证浸润软化终点时间的准确性.结果:丹参、大黄、苍术等药材水分含量与硬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一般情况下,药材直径较大时,软化终点所需时间较长.用水分含量值计算软化终点处药材的硬度,利用针刺压传感器测定软化终点,各组软化率均为95.2%~100%.结论:针刺压传感器可准确检测中药材软化情况.

    中药材针刺压传感器浸润软化终点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中益气丸抗疲劳机制研究

    刘心悦崔洁贺超王文全...
    3446-3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发挥抗疲劳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补中益气丸中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Cytoscape 3.7.1、R语言等数据库及软件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疲劳"相关靶点、构建疾病-药物-有效成分-靶基因的互作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关键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设计动物实验探究补中益气丸的抗疲劳药效.结果:分析表明与补中益气丸抗疲劳相关的163个潜在活性成分作用于与疲劳相关的108个靶点和160条通路.进一步网络特征分析发现表现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甾醇类化合物,通过参与脂多糖应答、对原细菌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MAPK、PI3K-AKT、TNF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疲劳作用.药效学试验结果提示补中益气丸可显著增强小鼠运动耐力,但无显著缓解体力疲劳的效果.结论:补中益气丸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抗疲劳特点,其活性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蛋白,调控多个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起到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控细胞功能等作用,但在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方面未有明显的富集效果及药效学试验结果.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抗疲劳功能产品及药品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探究补中益气丸抗疲劳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补中益气丸抗疲劳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曾子修申伟魏竞竞王敏...
    3454-3460,3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及ETCM数据库筛选健脾益肾化浊方的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运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PSCI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Studio软件对健脾益肾化浊方及PSCI共同靶点绘制韦恩图;将二者共同靶点通过STRING及Metascape数据库分别进行PPI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6.0绘制"健脾益肾化浊方-靶点-PSCI-通路"网络图;采用AutoDock对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健脾益肾化浊方39种活性成分和553个靶点,筛选出PSCI潜在靶点2305个,二者共同靶点为254个.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健脾益肾化浊方可能通过突触可塑性、抗细胞凋亡、抗炎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PSCI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活性成分Stigmasterol与核心靶点(MAPK1、SRC、MAPK3、TP53、HSP90AA1),Palmatine与核心靶点(AKT1)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PSCI可能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抗细胞凋亡、抗炎等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

    健脾益肾化浊方卒中后认知障碍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中药靶点信号通路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