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调平理论"论治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许晶南梦蝶刘宇韩丽珍...
    35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邪失衡""阴阳失调"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调平理论,及时纠正机体失衡状态,在机体出现病理产物之前建立新动态平衡,让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在"调平"措施的帮助下,恢复抵御邪气的能力.基于调平理论确立治则治法可用于实体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解决恶性肿瘤治疗难题,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调平理论正邪失衡阴阳失调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病陈信义生命质量难题

    基于线粒体功能特性研究健脾益气摄血方调控ITP乏力机制

    南凌杉张雅月王佳丁晓庆...
    36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健脾益气摄血方缓解ITP乏力症状与改善线粒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被动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健脾益气摄血(JPYQSX)中、高剂量组.通过光谱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活性氧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线粒体DNA相对拷贝数;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AT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0.01)、强的松组(P<0.05)、健脾益气摄血各剂量组(P<0.01)小鼠脾脏组织ROS含量增多,脾脏组织线粒体DNA相对拷贝数明显下调(P<0.01),结肠组织ATP含量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组、健脾益气摄血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ROS含量减少,脾脏组织线粒体DNA相对拷贝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A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来有效缓解ITP乏力症状.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乏力健脾益气摄血线粒体线粒体功能活性氧含量线粒体DNAATP含量

    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止血机制

    王珺张雅月王佳王冲...
    367-37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疗效机制.方法:以被动型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以强的松、健脾益气方、健脾益气摄血方、归脾汤为干预药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ET-1、NO、NOS3、TXA2、PGI2、vWF、VCAM-1、TM含量.结果:1)升血小板疗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APS后各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第8天各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升高(P<0.01).2)止血疗效:给药前除正常对照组外,实验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给药第6天、第8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出血分级下降(P<0.01).3)血管促凝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各组ET-1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TXA2检测值明显上调(P<0.01);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各组vWF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VCAM-1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4)血管抗凝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各组NO检测值明显下降(P<0.01);除归脾汤组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NOS3检测值显示明显下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PGI2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TM检测值明显下调(P>0.05).结论:从脾论治方升高ITP模型小鼠外周血PLT计数以及有效止血与上调血管促凝因子TXA2、VCAM-1,下调PGI2、TM检测值,平衡促凝与抗凝因子密切相关.

    脾主统血脾不统血证从脾论治健脾益气摄血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管活性因子血管促凝因子血管抗凝因子

    基于"寒凝血瘀"关键病机理论探讨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国佳鑫侯丽蔡和平栗枭杰...
    373-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高良姜、香附、穿山龙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利用Venn软件获取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7.2进行"化合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图构建.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最后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新加良附方中筛选出高良姜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薯蓣皂苷元等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87个胃癌靶点,筛选出AKT1、MYC、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并确定了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信号通路,参与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酶活性调节、受体活性等过程.结论:新加良附方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新加良附方寒凝血瘀高良姜香附穿山龙胃癌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健脾益气摄血方调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肠道免疫机制研究

    黄子明侯丽李蕊白王冲...
    381-383,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ITP的中医病名为"紫癜病".陈信义教授团队认为ITP的病机为"脾气亏虚、脾不统血",拟定健脾益气摄血方,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并为此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其免疫调控效果,以期阐明其具体起效机制.文章就陈信义教授在开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临床试验过程中对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ITP研究所采用的免疫指标进行概括和讨论.

    健脾益气摄血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

    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李潇南梦蝶许晶范秋月...
    384-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通关藤制剂对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万方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0年10月,搜索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总样本数为828例,观察组使用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414例,对照组单用化疗414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与单纯化疗比较,通关藤制剂联合化疗可提高进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CD3+水平[MD=10.77,95%CI(8.67,12.86),P<0.00001]、CD4+水平[MD=6.94,95%CI(4.42,9.45),P<0.00001]、CD4+/CD8+水平[MD=1.02,95%CI(0.88,1.17),P<0.00001]增强机体NK细胞活性[MD=2.38,95%CI(0.83,3.86),P=0.002].对CD8+水平无影响[MD=1.01,95%CI(-0.36,2.37),P=0.15],CD4+/CD8+亚组分析:不同瘤种亚组[MD=0.28,95%CI(0.24,0.32,P<0.00001],肺癌组与消化道肿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用药途径亚组[MD=1.02,95%CI(0.88,1.17,P=0.13]、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化疗方案组[MD=1.02,95%CI(0.88,1.17,P=0.4],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水平与不同肿瘤有相关性,与用药途径及化疗方案无相关性.结论:通关藤制剂能提升中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与不同瘤种有相关性、与给药方式、化疗方案无相关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通关藤化学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免疫功能CD3+CD4+CD4+/CD8+Meta分析

    基于8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

    吴朝旭王玥李潇南梦蝶...
    39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80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北京三环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随访患者生存时间、一般资料、临床相关资料等,以确诊Ⅳ期后的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其他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Cox模型,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预测因素,并结合前期制定的中医受益人群、非受益人群、中间人群的划分标准,构建晚期胃癌人群类别预测的判别模型.结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纳入80例晚期胃癌患者,死亡62例,脱落18例.构建的线性判别模型对57位患者的类别预测完全正确,总的预测准确率为71.25%.其中,非受益人群的预测准确率最高,为83.33%,其次为受益人群、中间人群,分别为81.08%、59.46%.结论:拟合的线性判别模型对受益人群和非受益人群的识别率较高,对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的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胃癌远处转移中西医结合临床资料受益人群预测模型线性判别生存时间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枸杞子-五味子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机制探究

    吴静静邓家琳于庆洋闫雨柔...
    397-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枸杞子-五味子药对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检索ETCM数据库,筛选枸杞子-五味子活性成分及靶基因;检索Drugbank、Genecards、DisGeNET和TTD数据库,筛选ADHD相关靶基因;利用Cytoscape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对疾病靶点与药对靶点绘制维恩图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筛选出枸杞子-五味子有36个活性成分,207个靶基因,活性成分-靶点拓扑结构分析得到Inosine和其他基因互相关联程度最高;筛选出ADHD相关靶基因1861个,维恩图提取关键靶点73个,GO分析得到11条生物过程,12条细胞组分表达过程,14个分子功能相关过程;KEGG分析显示21条信号通路,包括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细胞色素P450代谢、GABA能突触及胆碱能突触调节、色氨酸代谢等.结论:枸杞子-五味子药对活性成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机体类固醇激素代谢、神经递质代谢、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免疫调节对ADHD发挥治疗作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枸杞子五味子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黄连温胆汤治疗Z综合征作用机制

    包君丽韩宇博张可高欣元...
    404-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Z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中药成分数据库(TCMID)筛选并收集黄连温胆汤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标.利用Uniprot数据库获取药物活性成分对应靶标的基因,并与通过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所获得的人Z综合征(OSAS合并MS)相关基因进行比较,获得黄连温胆汤与Z综合征重合的潜在作用靶标基因.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绘制黄连温胆汤的"疾病-药物-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数据表,然后导入Cytoscape3.7.2软件构建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然后基于bioconductor提供的人类基因注释数据库org.Hs.eg.db,利用R语言的clusterfiler程序包对黄连温胆汤治疗Z综合征的潜在作用靶标进行GO分类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黄连温胆汤治疗Z综合征有134个候选活性成分,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素、小檗碱、黄芩苷等;65个潜在作用靶标,包括AKT1、IL6、VEGFA和MMP-9等;116条通路,包括MAPK,核因子-κB,PI3K-Akt,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素可与3个关键候选靶蛋白(IL-6、AKT1、MMP-9)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黄连温胆汤可能通过作用于IL6、VEGFA和MMP-9等靶标及MAPK,核因子-κB,PI3K-Akt,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干预Z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黄连温胆汤Z综合征异病同治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以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挖掘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在中药单体化合物

    李乾胜曹灿李玲玲冯静...
    415-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作用于CCL2受体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并收集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fever""cough""pneumonia""coronavirus"为检索词收集相应靶点,并添加"木瓜样蛋白酶(PLP)""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合并作为COVID-19相关靶点.UniProt数据库标化靶点基因名,取中药单体化合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运行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单体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用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借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而预测中药单体化合物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然后将所有中药单体化合物与CCL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中药单体成分-靶点网络中包含单体成分2个,交集靶点153个,PPI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点涉及AKT1、IL6、VEGFA等.GO功能富集所得GO条目115个,其中涉及CCL2条目有10个,KEGG通路富集所得信号通路97条,其中涉及CCL2有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汉黄芩素与CCL2、SARS-CoV-23 CL水解酶和ACE2的亲和力与推荐化药相近.结论:槲皮素、汉黄芩素可与CCL2结合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查加斯病(美国锥虫病)、甲型流感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槲皮素汉黄芩素中药单体化合物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