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

    吴焕淦朱璐刘慧荣马晓芃...
    287-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国内外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热度攀升,科技部2次立项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阐明了多项灸法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了灸法研究重大创新,推动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实践,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简述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研究概况,并总结出灸法治疗胃肠疾病的效应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消化道肿瘤而展开,表现为多因子、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具体效应机制归纳为调节胃肠运动、缓解内脏痛、修复和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道肿瘤术后并发症及化疗不良反应5个方面.研究表明,灸法治疗胃肠疾病优势明确,相关基础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灸法胃肠疾病机制黏膜

    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对其外周血DNA甲基化的影响

    顾沐恩黄艳刘雅楠刘慧荣...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和隔姜灸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选取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光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并选取每组治疗前后患者全血样本各2例,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外周血DNA甲基化位点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隔药饼灸组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积分低于隔姜灸组(均P<0.01),隔姜灸组烧心、反胃症状积分低于隔药饼灸组(均P<0.01);隔药饼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隔姜灸组为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病变程度及隔药饼灸组的炎症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隔药饼灸组胃镜病理总体有效率82.14%,隔姜灸组总体有效率6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序列环境下,治疗前后隔药饼灸组共有17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姜灸组有65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药饼灸组治疗前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锚定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cAMP、AMPK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隔姜灸组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mTOR和HIF-1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细胞凋亡等.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状态;隔药饼灸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更具优势,而隔姜灸在改善患者烧心、反胃症状更优.艾灸能影响CAG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MR的DNA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艾灸对CAG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DNA甲基化

    近10年灸法病谱与适宜病症的文献计量研究

    郭潇聪杨延婷黄琴峰卢云琼...
    304-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得到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结果:共纳入论文1822篇.近10年灸法的临床应用涉及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免疫科等19个临床类别,共包含197种病症.骨科论文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其次是消化科、妇产科.经筛选获得灸法适宜病症28种,其中一级适宜病症9种.共有1804篇论文明确使用了艾灸的灸治方法,18篇论文使用了非艾灸的灸治方法.其中艾条灸使用频率最高.结论: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有197种,骨科病症种类最多,以骨科和免疫科的一级适宜病症种类居多;施灸方法以艾条灸应用最多.后续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灸材、灸温、灸量的标准化研究,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

    灸法疾病谱适宜病症文献计量研究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针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钟蕊林亚莹朱毅吴焕淦...
    311-31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灌肠4周构建CD大鼠模型,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选取天枢(双侧)、气海穴进行干预,西药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溶液灌胃干预.干预结束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收取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并对进行物种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和基因功能代谢预测分析等.结果: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紫单胞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菌属等的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纲、梭菌目、毛螺菌科、瘤胃菌科、乳酸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在经过隔药饼灸和电针治疗后,上述大多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肠道菌群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上述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功能预测分析发现隔药饼灸和电针均能调节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的功能基因.结论:CD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针灸能够调节CD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相对丰度和菌群多样性.

    克罗恩病针灸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功能预测

    针灸对克罗恩病大鼠低氧环境下结肠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

    祁琴王晓梅吴焕淦包春辉...
    317-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组织DNA甲基转移酶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对CD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柳氮磺吡啶组.采用5%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隔药饼灸组和电针组均采用天枢(双侧)和气海穴进行干预,柳氮磺吡啶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行灌胃干预.治疗结束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CRP、IL-6、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上述炎症介质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HIF-1αmRNA和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和柳氮磺吡啶组HIF-1αmRNA和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电针组HIF-1αmRNA和DNMT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隔药饼灸和电针均能抑制CD大鼠CRP、IL-6、IL-1β、TNF-α等炎症介质以及HIF-1α、DNA甲基转移酶DNMT1的表达,其中隔药饼灸还能抑制DNMT3a、DNMT3b表达,可能是针灸减轻CD肠道炎症的机制之一.

    克罗恩病针灸DNA甲基转移酶表观调控缺氧诱导因子

    隔物灸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糖酵解的机制研究

    李琪吴梦蝶刘世敏萧有智...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糖酵解关键酶表达变化,探究隔物灸对CAG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自由饮用170 mg/L浓度MNNG联合法进行CAG大鼠造模.鉴定模型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饼灸组、隔姜灸组和西药组,每组6只.隔药饼灸组、隔姜灸组均取中脘、气海穴进行隔物灸干预,西药组给予叶酸悬浊液灌胃.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丙酮酸激酶M2(PKM2)和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STAT3、HIF-1α蛋白表达,比色法和ELISA法测定胃黏膜组织LDH、PKM2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固有腺体结构紊乱,腺体减少,出现萎缩、肠化、假幽门腺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HIF-1α、STAT3、PKM2 mRNA表达上调(P<0.05),STAT3、HIF-1α蛋白表达增加(P<0.05),LDH、PKM2酶活性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隔姜灸组、西药组固有腺体排列较规整,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程度减轻;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均能下调大鼠胃黏膜组织中HIF-1α、STAT3 mR-NA与蛋白表达(P<0.05),降低LDH、PKM2酶活性(P<0.05).结论:隔物灸中脘、气海穴可改善CAG大鼠胃窦组织形态学病变,修复胃黏膜损伤.抑制HIF-1α介导的异常糖酵解代谢水平可能是隔物灸法治疗CAG的效应机制之一.

    艾灸疗法隔药饼灸隔姜灸慢性萎缩性胃炎缺氧诱导因子-1α糖酵解

    艾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E3泛素连接酶TRIM31的肠黏膜屏障保护机制

    吴璐一钟蕊林亚莹郑寒丹...
    329-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艾灸对野生型和TRIM31基因敲除(TRIM31-/-)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紧密连接蛋白以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TRIM31能否通过保护UC肠黏膜屏障而降低UC肠道炎症反应以及艾灸对其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野生型和TRIM31基因敲除小鼠构建UC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肠组织中TRIM31、闭合蛋白、密封蛋白、ZO-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RIM3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3、IL-25、IL-33蛋白的浓度.结果:艾灸可改善野生型UC小鼠的结肠炎症,升高结肠TRIM31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肠黏膜屏障相关闭合蛋白、密封蛋白、ZO-1的表达,降低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13、IL-25、IL-33的浓度;TRIM31-/-小鼠较野生型小鼠相比,结肠炎症加重,肠黏膜屏障相关闭合蛋白、密封蛋白、ZO-1表达降低,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13浓度升高;艾灸还可改善TRIM31-/-UC小鼠的结肠炎症,升高结肠组织肠黏膜屏障相关闭合蛋白、密封蛋白、ZO-1的表达,降低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13、IL-25、IL-33的浓度.结论:TRIM31蛋白可能是艾灸参与调节UC肠黏膜屏障保护的关键靶点;艾灸对TRIM31-/-小鼠肠黏膜屏障相关闭合蛋白、密封蛋白、ZO-1及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13、IL-25、IL-33仍有调节作用,表明艾灸还可能通过发挥其多靶点调节作用参与UC肠黏膜屏障保护.

    溃疡性结肠炎艾灸TRIM31肠黏膜屏障炎症介质基因敲除

    艾灸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柯天行健李国娜李琪吴楚婷...
    336-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艾灸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艾灸对比西药治疗CA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根据本研究设定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RCT,共计1062名CAG受试者,但总体纳入文献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灸治疗在改善CAG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优于西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艾灸治疗缓解CAG患者胃脘灼痛、胃脘胀满、胃脘痞闷评分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在改善胃肠分泌蛋白方面,艾灸改善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G-17水平优于西药组;然而艾灸与西药在改善胃黏膜胃镜有效率、胃镜下及病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治疗CAG的疗效优于西药,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的局限性,验证艾灸治疗CAG的疗效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艾灸疗效系统评价Meta分析

    针灸治疗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调节作用

    李国娜马金丹吴焕淦陈子怡...
    34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收治的女性IBS-D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电针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取双侧天枢、上巨虚、三阴交穴,分别行温针灸或电针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伯明翰症状量表、IBS症状量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专用生命质量量表、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以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MDA、T-AO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专用生命质量量表评分显著增加(P<0.001).温针灸组与电针组女性IBS-D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温针灸和电针治疗女性IBS-D患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焦虑抑郁水平,并能调节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T-AOC表达水平.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温针灸电针临床试验氧化应激

    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测定黑果枸杞中多糖

    张祝莉郭晔红姜侃马锦缘...
    349-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采用1 H核磁共振波谱法定量测定黑果枸杞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利用Bruker Ad-vanceⅢ600核磁共振波谱仪,以重水为溶剂,采用弛豫时间(D1)为1 s,脉冲宽度(P1)14.90 s,样品扫描次数(NS)32次的条件下采集核磁共振氢谱,以化学位移δ为6.40的顺丁烯二酸的氢质子作为内标峰,以葡萄糖化学位移δ为5.22~5.23处双峰信号和δ4.62~4.64的双峰共同作为定量峰.计算葡萄糖含量.结果:以此方法测定黑果枸杞中多糖的含量在7月份含量最高为0.22 mg/g.结论:栽培黑果枸杞中温差的提高有利于多糖成分的积累.

    黑果枸杞多糖核磁共振波谱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