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地骨皮饮片质量研究

    高艳艳陈晓鹤苏磊张薇...
    593-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地骨皮饮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评价地骨皮饮片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地骨皮饮片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以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检验45批市售不同产区地骨皮饮片的质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评价地骨皮饮片质量.结果:建立了地骨皮饮片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0以上;45批地骨皮饮片的相似度为0.282~0.998,整体质量存在一定差别;聚类分析将45批地骨皮饮片聚为5类;主成分分析显示45批地骨皮饮片综合得分以D19、D18、D22较高.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实现对地骨皮饮片的科学、准确评价,为地骨皮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骨皮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咖啡酰丁二胺地骨皮乙素绿原酸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黄芩-白芍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徐晓敏房城卢芳
    600-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肾脏代谢组学技术基础上,探讨黄芩-白芍药对对2型糖尿病(T2DM)的防治机制,并通过寻找内源性潜在生物标志物,寻找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非糖尿病健康同窝出生仔畜(db/m小鼠)为空白组,同时选择血糖值高于11.1 mol/L的糖尿病瘦素受体基因缺陷(db/db)小鼠进行分组,分为模型组、黄芩-白芍组(5.625 g/kg)、阳性药组(二甲双胍250 mg/kg),给药体积为7.5 mL/kg,1次/d,连续8周,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法进行小鼠肾脏代谢组学分析,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联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找出相关代谢通路.结果:黄芩-白芍组可改善T2DM模型小鼠代谢轨迹的偏离,同时,寻找出与DN模型及给予黄芩汤干预后具有共同差异的生物标志物14个,涉及8条相关代谢通路,应用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方法发现,影响最为广泛的代谢通路可能是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和嘧啶代谢.结论:黄芩-白芍药对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恢复机体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肾脏组织生物标志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代谢通路内源性

    紫草素化学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

    黄彩梅陈建凤余思云李铭旸...
    606-61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信号通路探讨紫草素(SK)对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SK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抑制作用;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K对Ishikawa细胞NQO1、Nrf2、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构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SK组、甲地孕酮组、对照组.计算各组的肿瘤抑制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QO1、Nrf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实验表明SK对Ishikaw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雌激素环境下SK具有促进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体内结果表明SK组对Ishikawa细胞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RT-PCR法结果显示表明SK在体内能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SK参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Nrf2/NQO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防止雌激素氧化还原反应发挥化学预防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作用.

    子宫内膜癌紫草素氧化应激Nrf2/NQO1信号通路Ishikawa细胞裸鼠移植瘤化学预防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黄芪-丹参药对通过下调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李祥宇崔涛姜月华李伟...
    613-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466b-5P(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基于微RNA(miRNA)测序寻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与Wistar-京都鼠(WKY)的差异基因,构建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24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12只尾静脉注射小鼠腺相关病毒miR-466b-5P(rAAV-miR-466b-5P)构建miR-466b-5p过表达组,余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腺相关病毒-9(AAV-9)空载体,转染6周后再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黄芪-丹参+miR-466b-5P过表达组)和C组(黄芪-丹参+空白对照组)以黄芪配方颗粒:2.036 g/kg+丹参配方颗粒:0.255 g/kg灌胃;B组(miR-466b-5P过表达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 d后观察各组小鼠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肾脏病理,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寻找其靶基因.结果:1)基于前期miRNA测序选定了miR-466b-5p;2)与D组比较,B组小鼠尿β2-MG、NAG、mALB、血清Cys-C、AngⅡ、CRP均显著升高(P<0.01);与B组比较,A组小鼠血清Cys-C、CRP明显升高(P<0.05),尿β2-MG、NAG、mALB、血清AngⅡ无明显改变(P>0.05);3)与D组比较,B组小鼠出现明显肾小球硬化、小管纤维化,A组较B组有明显改善;4)与D组比较,B组小鼠透明质酸酶2(HAS2)明显下调,而经黄芪-丹参干预后有所回调.结论:miR-466b-5p的过表达会导致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黄芪-丹参药对通过靶向HAS2下调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高血压肾损害小鼠黄芪-丹参药对微RNA测序miR-466b-5p肾脏病理透明质酸酶2

    桃红四物汤对疱疹后神经痛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

    高然李乃芳陈媛媛崔铖...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疱疹后神经痛(PHN)大鼠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级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均制备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组予以5 g/(kg·d)桃红四物汤灌胃.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模型组、观察组干预后1 d、7 d、14 d机械痛阈值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7 d、14 d机械痛阈值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上述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及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及脊髓组织IL-2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和观察组CD8+、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D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脊髓组织肝配蛋白B2以及EphB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脊髓组织肝配蛋白B2以及EphB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应用于PHN大鼠模型中改善免疫炎症反应效果显著,值得重点关注.

    疱疹后神经痛大鼠模型桃红四物汤炎症反应机械痛阈值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

    西黄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许晶侯丽李冬云杨茜茹...
    624-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西黄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首先全面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20年6月,然后按拟定的纳入标准筛选西黄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95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6个RCTs,总共包含12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发现:西黄胶囊联合化疗可提高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的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并未提高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因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运用宫颈癌结论时需慎重.此外,研究发现西黄胶囊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评分,改善CD3+、CD4+及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且可减少血小板和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及肝肾损害的发生率,但对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血红蛋白和Ⅰ~Ⅱ度白细胞减少无改善.结论:西黄胶囊联合化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肝肾损害和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研究结论需更多高质量的RCTs验证.

    西黄胶囊化疗恶性肿瘤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不良反应

    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王海燕刘倩杨哲君谢海涛...
    63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21年12月之前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借助Cochrane和改良后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运用RevMan 5.3、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1412例患者.益气活血法配伍联合术后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60,95%CI为2.14~6.04,P<0.00001)、心绞痛疗效(OR=4.25,95%CI为2.79~6.45,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OR=4.38,95%CI为2.97~6.45,P<0.00001)、心电图疗效(OR=2.47,95%CI为1.56~3.90,P=0.0001),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MD=-0.39,95%CI为-0.75~-0.02,P=0.04),降低总胆固醇(MD=-0.35,95%CI为-0.55~-0.15,P=0.000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37,95%CI为-0.53~-0.21,P<0.00001)、超敏C反应蛋白(MD=-1.41,95%CI为-2.05~-0.76,P<0.0001)、左室射血分数(OR=1.47,95%CI为0.54~2.40,P=0.002),但而对中医证候积分(MD=-2.43,95%CI为-5.83~0.96,P=0.16)和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MD=-0.44,95%CI为-1.18~0.30,P=0.24)水平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法配伍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益气活血法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继发抑郁的病机及治疗

    苏晓鹏晏军张潞潞党志博...
    64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缠绵难愈,部分患者容易继发抑郁症,使病情更加复杂.基于"肝藏血、血舍魂"理论在情志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病理表现,慢性乙型肝炎继发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为肝血亏虚,血不养魂,最终致肝魂失调.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辨证加用养肝安魂、补肾安魂、健脾安魂以及重镇安魂之品,可以防治抑郁症,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肝藏血血舍魂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继发肝魂不升肝魂妄动病机治疗

    经方中大黄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庞欣欣王学艺郑威李新宝...
    645-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药物.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包含大黄配伍的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对现代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在经方中运用灵活,配伍精妙,深入分析其理论内涵,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复杂,总为本虚标实,标实以瘀血、湿热、浊毒内蕴为主,标实证既是脏腑亏损、功能下降的产物,又阻碍脏腑气化,导致慢性肾脏病缠绵难愈,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也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难点.标实不祛则正气难复,脏腑气化难以恢复.大黄味苦性寒,具有逐瘀通经、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功效,配伍诸药切中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既通利二便,给邪以出路,又通利六腑以调整脏腑气化,恢复正常功能.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机入手,分析经方中大黄配伍的理论内涵,以指导大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临床中的应用.

    大黄经方配伍瘀血湿热浊毒慢性肾脏病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与瘀血的关系

    郭丹沈璐
    650-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而升高.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尿浊""肾劳""溺毒"等.随着络病理论研究的深入,其被用于临床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络病学说最重要的观点是"久病入络",是清代著名医家叶桂提出的.DN常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致虚致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至肾部为肾络.肾络具有"支横别处、网络分布、纵横交错、细窄纤曲"的生理学特点,故邪易入而难出致瘀血形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瘀血的产生与微循环不畅、凝血因子失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等因素有关.中医学将其归为络病范围,络虚血瘀为其中医病机,瘀血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络以通为用"的理论,在DN治疗过程中使用补虚通络法配合辛味、藤类、虫类、活血类中药,可起调补肾络的作用,对于延缓患者的病情及提高其生命质量有益处.

    糖尿病肾病久病入络微循环不畅凝血因子失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