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科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科纵横
社科纵横

张仲仪

月刊

1007-9106

skzh2008@126.com

0931-8726025;872295

730000

甘肃省皋兰路20号兴中大厦1502室

社科纵横/Journal Social Sciences Review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县乡基层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行政效能提升状况研究

    周长鲜王文杰石浩东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减贫是一项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世界瞩目.从根本而言,扶贫不仅仅是经济援助,而是需要对贫困地区进行升级改造的全面系统工程,不但要解决当地发展原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要建构起长效的地方发展动力机制.基层政府的行政效能,是决定减贫脱能否打通"最后一公里"而摆脱"贫困陷阱"的引导动力.为此,基于甘肃省贫困县乡地区在脱贫攻坚中的政策落实情况,进一步探讨扶贫中政府定位的作用及其决策效能、体制效能和行动效能的发挥状况,并对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探讨,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总的来看,基于"三位一体"的政府引导减贫机制,县乡基层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关键引导作用,极大促进了基层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但是,受到历史和现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动态监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需通过"政治扶贫"的持续推进而建构起积极的长效机制.

    廉洁效能政府行政效能县乡基层政府脱贫攻坚政治扶贫

    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政策的调适

    刘学民王振伟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贫困治理阶段性变迁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救助政策不断调适的过程.迈入后扶贫时代,治理主动性的冲突、治理助力的削弱、治理失灵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在面对后扶贫时代的四重转变即扶贫向防贫的转变、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物质需求向发展需求的转变、农村为主向城乡协同的转变时,当前的社会救助政策就会表现出四大不适即功能不适、标准不适、需求不适、城乡不适.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适来增强社会救助的政策弹性,将"安全网"变为"助跳网".在顺应后扶贫时代转变的基础上,增强社会救政策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贫困治理的效能.

    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转变调适

    教育助力解决相对贫困的路径研究——基于农村家庭资本的微观视角

    赵红霞许倩文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破阶层固化的主要手段.在以相对贫困为突出特点的后扶贫时代,教育作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家庭的经济、文化、社会三种资本角度出发,结合多方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家庭资本明显落后于城市家庭资本.基于此,针对提升农村家庭资本这一迫切需求,提出以政府帮扶为主提升农村家庭经济资本、以社区建设为主提升家庭文化资本、结对帮扶为主提升家庭社会资本等建议.

    家庭资本教育农村地区相对贫困

    中国民事执行和解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出路——以激励机制为视角

    王永恒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执行和解是一个渐趋完善激励因素的制度,从激励机制的视角来研究执行和解能够摒弃规范性研究的不足之处.执行和解应当具备激励的事前性、适中性及社会最优性,诸多激励因素都会对执行和解产生不同的激励.当下,执行和解在运行中显现了激励不足、激励过度及激励扭曲的现实困境,应当在探究其困境产生根源的基础上重塑执行和解的激励机制.

    执行和解激励机制现实困境机制重塑

    养老机构安全保障义务认定标准探析

    赵学昌齐艳苓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老机构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应以具体认定标准,即合同约定、法律规定、服务与服务管理规范为依据,以抽象认定标准,即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标准为补充,只有在穷尽且适用具体认定标准无法认定时,才应适用抽象认定标准.缩小抽象认定标准的适用空间,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裁判结果的可预期性,发挥司法裁判对养老服务与服务管理规范化的推动和引领作用,有赖于具体认定标准的丰富完善及广泛适用.

    养老机构安全保障义务具体认定标准抽象认定标准

    高校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关系探究

    丁关东问清泓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习大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长期没有得到明确,学界已有诸多争论.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已经和企业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这种关系由于法律的缺位而处于倾斜状态.因此,大学生实习制度需要从法律层面上作出相应的规范.建立多方协商机制以增强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完善实习大学生的工伤保险待遇以规避相关风险,规范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合同管理以明确各方权责,这些已经成为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一环.

    大学生实习劳动关系

    论民事抗诉程序中"新证据"事由之适用

    金石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认定事实产生重大影响的"新证据"事由是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重要条件,由于再审程序是一种"有限纠错"的特殊救济程序,对"新证据"事由的认定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在维护判决既定力和保证裁判终局结果正当性之间达成双赢.而抗诉作为必然启动再审程序的检察监督手段,在把握"新证据"事由时,既要考虑符合再审"新证据"的基本构成要件,又要立足于检察监督属性来具体适用,才能有效实现监督职能.

    民事抗诉事由新证据价值取向构成要件

    "新动能"引领下电子竞技产业扶持的政策性诠释——基于98部规范性文件的实证分析

    刘福元赵敬凯
    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作为"新动能"的电子竞技产业对经济增长、消费增长、新增就业等的作用愈发显著,中央和各地方的电竞政策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级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数量较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央层级的综合性文件、地方层级的综合性文件以及地方层级的电竞专项文件,都在整体上表达了肯定与扶持的政策导向,但在规范内容、扶持事项、对应条款等方面,部分文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对电子竞技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动能电子竞技产业扶持政策文件

    现代新儒学对君子理想人格的重构

    张倩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新儒学面向现代社会生活,回应如何沟通科学与哲学、智性与德性的问题,援引西方哲学,重新解释中国心性之学,成为重构理想人格的基础.现代新儒家学者多以"知识分子"来对接"士"、读书人,发挥"士志于道"的文化传统,并强调日常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得以身载道的君子传统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的生长点.尽管这种思考和论述有不充分之处,却在拓展儒学价值领域的同时,对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精神有充分自觉,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

    德智并用知识分子职业道德

    模仿与超越:扬雄经学思想论析——以《法言》为中心

    郭海涛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雄是西汉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经学家.他身处经学兴盛但又今、古文经纷争不息的"经学昌明时代",因政治、著作等因素被后世忽略了其学术贡献.以两汉今、古文经学的差异为考察背景,分析《法言》大胆采用模仿经典形式背后的撰述动机,显示出扬雄在经学发展转型时期,不囿于一家一派,调和今、古文经学的自身学术立场及其"重德轻事""深约解经"的经学思想.此外,《法言》中展示的援道入经倾向,以及扬雄在后世所受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昭示着中国儒学在由经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扬雄《法言》模仿经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