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科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科纵横
社科纵横

张仲仪

月刊

1007-9106

skzh2008@126.com

0931-8726025;872295

730000

甘肃省皋兰路20号兴中大厦1502室

社科纵横/Journal Social Sciences Review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一战线工作在"两点一存"形成中的作用探析

    杨维军赵晓红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扩大工农联盟统一战线,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陕甘边地区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在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灵活采取统一战线策略,运用独具陕甘边特色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战线工作,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实践借鉴.

    统一战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

    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和重要经验——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视角

    贺娜娟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制度与规则看似中立,其背后却隐含着价值观和话语权的导向.制度性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硬表达",它是主权国家参与建构国际规则的重要体现.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视角考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和重要经验,不仅丰富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内涵,而且拓宽了新兴市场国家构建制度性话语权的实践途径.进一步做好制度性话语权的工作十分必要.首先,立足国内,以本国的发展为基础;其次,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合作共赢;最后,应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认可度.

    全球治理制度性话语权公平正义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基础、历史进程与世界意义

    段晶晶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探索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为人类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方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世界社会主义、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设行动的内在逻辑与推进策略

    李伟嘉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是弥补发展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策略选择,其内容、方法、工作基调体现出整体推进、统筹兼顾与稳健务实的特点.乡村建设行动必须遵循农民主体性地位、以党政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整体性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以科学推进乡村建设规划、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策略,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乡村建设进程.

    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三农"问题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华文化自信与实践路径

    孙勇刚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理念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思想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演进而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化自信和新发展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的进步,而文化自信又为新发展理念提供精神依托,实现两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通过阐述新发展理念及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二者之间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提出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

    新发展理念文化自信实践

    甘肃省少数民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李含琳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类型,县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基础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量县域,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处在起步和上升阶段,还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甘肃省有21个少数民族县域,新时代这些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如何,怎样科学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战略和基本路径,保证与全国同步实现国家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做深人的调查与分析.以党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指导,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对甘肃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条件、现状、特点和不足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客观评估,并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

    甘肃少数民族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流通困境及优化对策研究

    胡莉莉柳江路晓洁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农产品种类众多、产量稳增、市场潜力巨大,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程度不高,体现为市场上产销对接难、农产品走出去难、信息反馈追溯难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市场对农产品流通提出新需求,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甘肃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甘肃省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乡村振兴甘肃农产品流通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赵巍李逸尔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和国家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采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1-2020年面板数据,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以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重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在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作用不同;门槛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存在多个门槛,其作用效果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而减弱.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来看,完善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和居民金融素养,应该成为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意.

    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门槛效应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实体企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

    周子旋岳世忠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以2011-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股权质押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的中介作用以及产权异质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技术创新起到负向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质押率提高而增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质押比例越高,企业金融化程度越深;实体企业金融化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通过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降低技术创新投入,抑制企业技术创新;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在民营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企业金融化程度在两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技术创新间关系不显著.尝试以实体业金融化作为中间变量,丰富股权质押对创新影响机制的研究,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实体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中介效应

    低度耦合: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村庄社会基础的耦合性困境——基于西南两个村庄的调研

    卢云龙子张世勇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三农"工作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在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村庄产业发展项目多以失败而告终,表现出多元主导下的产业实践同质性与产业实际发展的差异性要素需求相矛盾、产业实践阶段性与产业实际发展的长期性相矛盾、产业实践低水平性与产业实际发展的高技术性相矛盾三类困境.以产业发展困境的表现为启示,结合波兰尼的嵌入性理论及孟德拉斯等学者的社会基础理论,以西南两个少数民族村庄的产业发展实践为例,对产业发展与村庄社会基础之间的耦合关系展开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村庄的社会基础呈现出维持型保护的特征,具体体现在自给性的低水平农业生产、保护性的社会结构、保守性的文化结构、维持性的人力资源状况四个方面,村庄产业发展实践与维持型保护的社会基础性因素呈现出低度耦合的关系,导致了产业发展项目的失败.为了提高产业发展项目与少数民族村庄社会基础的耦合度,可以在产业发展实践前加强项目分析、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重视少数民族社会结构、在落实文化教育政策、注重培养返乡人才等措施上做出改善.

    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实践困境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