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低度耦合: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村庄社会基础的耦合性困境——基于西南两个村庄的调研

低度耦合:少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村庄社会基础的耦合性困境——基于西南两个村庄的调研

扫码查看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三农"工作进入了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在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村庄产业发展项目多以失败而告终,表现出多元主导下的产业实践同质性与产业实际发展的差异性要素需求相矛盾、产业实践阶段性与产业实际发展的长期性相矛盾、产业实践低水平性与产业实际发展的高技术性相矛盾三类困境.以产业发展困境的表现为启示,结合波兰尼的嵌入性理论及孟德拉斯等学者的社会基础理论,以西南两个少数民族村庄的产业发展实践为例,对产业发展与村庄社会基础之间的耦合关系展开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村庄的社会基础呈现出维持型保护的特征,具体体现在自给性的低水平农业生产、保护性的社会结构、保守性的文化结构、维持性的人力资源状况四个方面,村庄产业发展实践与维持型保护的社会基础性因素呈现出低度耦合的关系,导致了产业发展项目的失败.为了提高产业发展项目与少数民族村庄社会基础的耦合度,可以在产业发展实践前加强项目分析、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重视少数民族社会结构、在落实文化教育政策、注重培养返乡人才等措施上做出改善.

卢云龙子、张世勇

展开 >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少数民族 产业发展 实践困境 耦合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020)

2019G00420YJA840019

2022

社科纵横
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社科纵横

CHSSCD
影响因子:0.305
ISSN:1007-9106
年,卷(期):2022.37(4)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