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森林病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宋玉双

双月刊

1671-0886

slbc@chinajournal.net.cn

024-8680005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中国森林病虫/Journal Forest Pest and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科技动态,普及森防知识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单位,主要读者对象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林业职工及农林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色立木卫星影像样本特征分析及应用

    邹玉珍曾庆伟武红敢郑仁高...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色立木的全覆盖监测是当前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手段.利用多种植被指数对松材线虫病所致的变色立木卫星遥感影像样本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含蓝波段的植被指数提取变色立木的能力较差,由红、绿波段构成的植被指数提取能力较强;基于红、绿波段,用不同方式构造的植被指数提取能力有所区别,计算了由红、绿波段构成的4个植被指数:RGRI、GRRI、RGNDI和ExR,其中ExR的提取结果最佳,查全率达到81.0%,查准率达到86.2%,F1分数达到83.5%.表明红波段和绿波段蕴含丰富的变色立木信息,其构成的过红植被指数ExR可有效识别冠幅大于5 m的变色立木.

    松材线虫病变色立木卫星遥感高空间分辨率光谱特征

    我国东北地区栗山天牛灾害成因分析

    吴昊唐健陈军王孔海...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引发的栎树林生物灾害在我国东北地区已由次要灾害上升为重要灾害.成灾原因分析表明,致灾因子栗山天牛的K-生态对策是灾害形成的内在原因,承灾体天然次生栎林的脆弱性是灾害形成的外在原因,防灾控灾措施不到位是致使灾害持续加重的人为因素.

    栗山天牛东北地区栎树次生林成灾原因

    2021年我国美国白蛾灾害损失评估

    刘枫苏宏钧刘通丁宁...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发生严重时不仅造成森林资源损失、影响森林生态效能发挥,还常造成扰民事件,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基于经济—生态—民生融合视角,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评估2021年我国美国白蛾灾害损失.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美国白蛾灾害损失达212.98亿元,平均2.91万元/hm2,其中经济损失13.96亿元、非经济损失199.02亿元;在二级指标中生态功能损失最高,占80.84%;三级指标中,降低噪音功能价值损失最大,占34.34%.

    美国白蛾灾害损失评估

    幽叶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柳褶幽叶蜂

    闫家河张西秀周希政刘志勇...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在山东地区早春时节普遍分布且严重危害柳树致叶片背面呈褶叶危害状的中国新记录种-柳褶幽叶蜂Euura plicaphylicifolia(Kopelke,2007);记述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与其同期危害的柳蜷钝颜叶蜂Amauronematus saliciphagus Wu,2009的主要鉴别特征.

    柳褶幽叶蜂柳蜷钝颜叶蜂柳树形态学生物学

    东亚小花蝽对红带滑胸针蓟马的捕食及防控能力

    于静亚董立坤毛润萍王志华...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园林害虫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的室内捕食能力和野外防控能力,将东亚小花蝽成虫饥饿处理24 h后,与红带滑胸针蓟马2~3龄若虫按不同比例混合放置,24 h后统计捕食量;在野外按不同益害比释放东亚小花蝽成虫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于释放后2,4,6 d统计捕食量.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红带滑胸针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大逐渐降低,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大于种内干扰;在野外不同益害比下,短期内各处理间的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东亚小花蝽成虫在室内外对红带滑胸针蓟马均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可通过田间释放东亚小花蝽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

    东亚小花蝽红带滑胸针蓟马搜寻效应捕食能力防控能力

    湖北宜昌市2018—2021年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时空演变分析

    赵金文古剑肖正利向佐华...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材线虫病疫情分布、危害及传播具有一定地理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规律,以湖北省宜昌市2018—2021年松材线虫病疫情危害松林位置空间信息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数据统计分析与地图可视化、反距离权重法、时空模式挖掘、Slope趋势分析等分析疫情传播扩散时空演变,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宜昌市属危害严重区域,2018年松材线虫病疫情出现危害高峰值,疫情由点状扩散到面状辐射蔓延,经政府主导防治后危害呈逐年递减趋势.危害高发区域随时间转移,2018年和2019年危害程度集聚性最高.反距离权重插值图显示疫情传播的最危险和严重性区域分布在夷陵区和当阳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Slope线性回归预测松材线虫病疫情治理与扩散变化趋势呈现危害增加和危害减少两种类型.疫情时空热点呈分散型,空间演变体现治理成效特征,冷点趋势类别为连续冷点、持续冷点、分散冷点,分布区域长阳县、五峰县治理成效显著,危害较轻.辅助空间统计建模分析、测度时空演变差异性以及挖掘相关影响因子,为研究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扩散蔓延提供了借鉴,为探索综合防控提供辅助决策.

    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时空演变宜昌市

    重阳木锦斑蛾的一种新寄生性天敌

    陆大星姚俊丽刘作钧许恬...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记述了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幼虫的一种寄生蜂—斑驳夜蛾长颊茧蜂Parapanteles expulsus(Turner,1919),并给出了该寄生蜂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形态特征图.寄主标本采自南宁植物园.

    斑驳夜蛾长颊茧蜂重阳木锦斑蛾寄生天敌

    辽宁东部地区梢斑螟种类鉴定及防治试验

    吕春鹤贾妮娅孙德莹吕军...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辽宁东部地区危害红松的梢斑螟种类及发生规律,有效解决梢斑螟防治药剂少、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形态特征比对和DNA条形码分子技术对梢斑螟种类进行鉴定,并选用8%噻虫胺微囊悬浮剂(CS)、3%高效氯氰菊酯CS、5%杀铃脲悬浮剂(SC)、5%氟啶脲乳油(EC)进行无人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辽宁东部地区发生的梢斑螟种类主要为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芽梢斑螟D.yiai;微红梢斑螟在宽甸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4种杀虫剂不同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药剂量600 mL/hm2的8%噻虫胺CS和橙皮精油助剂混用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3.62%.

    梢斑螟种类鉴定发生规律防治效果

    柳叶马鞭草传粉昆虫的多样性研究

    张春悦汪梓晗谭佳欣王雪盈...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森林害虫危害进而维持植物物种多样性,采用网捕法和观察法调查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传粉昆虫的种类,对其进行多样性研究、区系分析、日间活动规律观察.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区柳叶马鞭草的传粉昆虫有4目7科18种,优势种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占总数的53.1%.柳叶马鞭草传粉昆虫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布数量分别占11.1%,61.1%,东洋界和古北界都有分布的数量占27.8%;鳞翅目昆虫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最高,膜翅目昆虫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传粉昆虫日活动规律中呈现单峰型和双峰型.

    传粉昆虫柳叶马鞭草多样性日间动态

    沈阳市油松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观察

    祁金玉秦世杰尹大川杨丽元...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自然状态下油松感染松材线虫后的发病规律,采用直接观察法、流脂观察法、松材线虫分离鉴定等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公园内约70 a生油松大树发病过程及症状特征进行了持续性观察.结果表明:感病油松表现为当年、越1年和越2年枯死,以越1年枯死类型为主.油松受害初期,不同小枝的同一时间受害症状不同,枯死针叶在树冠上无规则星状分布,受害后期,树冠下小枝发病过程整齐统一.油松枯死5~6个月后针叶开始脱落.枯死油松胸径以下树皮上多有天牛危害痕迹,无流脂现象.该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松材线虫油松发病规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