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森林病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宋玉双

双月刊

1671-0886

slbc@chinajournal.net.cn

024-8680005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中国森林病虫/Journal Forest Pest and Diseas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森林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科技动态,普及森防知识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单位,主要读者对象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林业职工及农林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俊华双短姬蜂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闫家河刘经贤王越杨启萌...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何俊华双短姬蜂Bicurta hejun-huai Liu,Yan&Broad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自治区),其中辽宁省沈阳市种群数量最大.该姬蜂在沈阳1a发生1代,以预蛹在白蜡外齿茎蜂蛹室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5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在寄主体内发育至11月中上旬,在寄主体外越冬.被寄生的茎蜂约20%幼虫体表产生卵泡,每头寄主体内最终存活1头姬蜂,平均寄生率56.7%.该姬蜂具有较高的生物防治应用潜力.

    白蜡外齿茎蜂茎蜂科何俊华双短姬蜂姬蜂科寄生天敌生物学特性

    微红梢斑螟诱导马尾松挥发物成分变化及其行为反应

    谢云忠王国伟刘江桥徐芳玲...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梢和松果选择机制,研发其植物源引诱剂,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技术收集虫害和健康马尾松松梢、松果挥发物,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微红梢斑螟对虫害和健康松梢、松果浸提液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与健康松梢相比,虫害松梢中萜类挥发物呈现明显上调(P<0.05),其它类挥发物呈现下调或无明显变化;产生10种特异性成分,分别为α-葑烯、α-松油烯、β-石竹烯、萜品油烯、壬醛、龙脑烯醛、苯甲醛、L-薄荷醇、马鞭草烯醇和4-(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酮.虫害松果中萜类化合物呈现明显上调(P<0.05),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呈现明显的下调(P<0.05);产生7种特异性成分,分别为α-葑烯、2-蒈烯、(+)-苜蓿烯、α-律草烯、2,6,10-三甲基十三烷、对乙基苯乙酮、2-(4-甲基苯基)丙-2-醇.微红梢斑螟对虫害松梢和松果浸提液具有显著选择趋性,且对虫害梢浸提液的选择率可达70%.因此,微红梢斑螟危害诱导马尾松挥发物成分含量的变化和特异性成分的产生,与其对寄主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微红梢斑螟马尾松挥发物特异性成分行为反应

    赤斑白条天牛卵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研究

    张永科朱国渊龙继明赵春攀...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温度对辣木Moringa oleifera主要害虫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卵发育的影响,测定18,21,24,27,30℃下卵的发育历期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8℃时赤斑白条天牛卵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21,24,27,30℃时的发育历期,27℃和30℃下卵发育历期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13.46±0.80)℃,有效积温(K)为(95.41±3.89)日·度,并建立赤斑白条天牛卵的发育历期预测模型.

    赤斑白条天牛发育历期有效积温

    两种不育剂对红棕象甲成虫的不育效果

    李庆李朝绪吕朝军钟宝珠...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化学不育剂防治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的可行性,在室内分别饲喂红棕象甲成虫不育胺和六甲基磷酰三胺(六磷胺)5种体积分数的蜂蜜水,♀处理×♂正常、♀正常×♂处理分别交配后,观察红棕象甲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结果表明:红棕象甲成虫取食两种药剂蜂蜜水后,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都随药剂体积分数的增高而降低,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不育胺体积分数为0.001时,♀处理×♂正常所产卵的孵化率仅为5.17%,♀正常×♂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为0;六磷胺体积分数为0.05时,♀处理×♂正常和♀正常×♂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为0.因此,体积分数为0.001的不育胺和体积分数为0.05的六磷胺药剂蜂蜜水对红棕象甲具有较好不育效果.

    红棕象甲不育效应成虫寿命

    黄野螟的一种新寄生性天敌——广赤眼蜂

    冼世庆王祥林思诚陈刘生...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利用粤西地区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林重要害虫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的寄生性天敌,林间踏查采集黄野螟卵块,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在广东茂名雷垌村沉香树上黄野螟的卵块中,首次获得了一种寄生蜂,经形态鉴定为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并报道该蜂对黄野螟卵块的寄生特点.该发现为防治黄野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天敌资源,具有重要生产应用意义.

    广赤眼蜂黄野螟新寄生性天敌沉香茂名市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史丹阳任晓婧魏步飞许子怡...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松枯梢病是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生长中的重要病害,研究中常常需要大量的孢子悬浮液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以松针诱导法获得大量分生孢子器,用显微镜观察法研究分生孢子器萌发过程,探索应用分生孢子器萌发率测定替代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萌发率和孢子萌发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元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利用该回归方程测算油松枯梢病分生孢子萌发率,方法简便,可以作为孢子萌发率测定的代用方法.

    油松枯梢病松球壳孢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孢子萌发率回归方程

    白蜡吉丁啮小蜂自然寄生情况调查

    王悦王建军李德全栾庆书...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国际重要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幼虫期内寄生蜂.在辽宁省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苗圃,调查受白蜡窄吉丁危害的植株中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代自然寄生率,发现其对越冬代白蜡窄吉丁的平均寄生率为(9.25±1.78)%,受害树的有蜂株率为80%.说明白蜡吉丁啮小蜂对白蜡窄吉丁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生防控制因子,值得在生物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

    白蜡吉丁啮小蜂白蜡窄吉丁寄生率寄生蜂天敌昆虫

    秦皇岛地区光肩星天牛的危害调查与噻虫啉防治效果

    于斌乔秀荣张俊娥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危害,对其在秦皇岛地区发生与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开展化学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对其寄主美国红枫Acer rubrum、五角枫Acer mono、金叶复叶槭Acer negundo、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柳树Salix babylonica、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和榆树Ulmus pumila,喜食程度依次递减;集中片林中受害树被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啄食率可高达35%;使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CS)2000倍液在7月上旬防治成虫效果最佳.提出预防为主、利用天敌与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措施.

    光肩星天牛危害噻虫啉防治

    三种无公害杀虫剂无人机施药防治赤松梢斑螟效果对比试验

    吕春鹤刘超张美丽白鸿岩...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防治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的新型绿色高效低成本药剂,探索无人机施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剂量,提高防治效果,分别用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CS)、10%吡丙醚乳油(EC)、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的3种剂量对赤松梢斑螟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不同处理组的虫口减退率、被害率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的差异较大.剂量为450 mL/h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效最高,达到92.54%;其次是剂量为1500 mL/hm2的3.6%烟碱·苦参碱CS,达到89.71%;3500 mL/hm2的3.6%烟碱·苦参碱CS防效最低,为78.95%.

    赤松梢斑螟杀虫剂红松球果防治效果

    我国防控跨境迁飞害虫工作现状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

    陈鹏张家胜陈凯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以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等害虫相继跨境迁飞进入云南多地,给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云南省为例,分析我国边境地区应对跨境迁飞害虫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建立与邻国官方之间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完善跨境迁飞害虫风险评估机制、及时防控境外迁飞害虫突发灾害、加强迁飞害虫防控基础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为防控跨境迁飞害虫进入我国境内危害提供参考.

    黄脊竹蝗草地贪夜蛾迁飞昆虫跨境入侵联防联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