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微红梢斑螟诱导马尾松挥发物成分变化及其行为反应

微红梢斑螟诱导马尾松挥发物成分变化及其行为反应

扫码查看
为了深入了解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梢和松果选择机制,研发其植物源引诱剂,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GC-MS技术收集虫害和健康马尾松松梢、松果挥发物,分析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微红梢斑螟对虫害和健康松梢、松果浸提液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与健康松梢相比,虫害松梢中萜类挥发物呈现明显上调(P<0.05),其它类挥发物呈现下调或无明显变化;产生10种特异性成分,分别为α-葑烯、α-松油烯、β-石竹烯、萜品油烯、壬醛、龙脑烯醛、苯甲醛、L-薄荷醇、马鞭草烯醇和4-(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酮.虫害松果中萜类化合物呈现明显上调(P<0.05),醛类和酰胺类化合物呈现明显的下调(P<0.05);产生7种特异性成分,分别为α-葑烯、2-蒈烯、(+)-苜蓿烯、α-律草烯、2,6,10-三甲基十三烷、对乙基苯乙酮、2-(4-甲基苯基)丙-2-醇.微红梢斑螟对虫害松梢和松果浸提液具有显著选择趋性,且对虫害梢浸提液的选择率可达70%.因此,微红梢斑螟危害诱导马尾松挥发物成分含量的变化和特异性成分的产生,与其对寄主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Changes of volatiles of Pinus massoniana induced by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D. rubella

谢云忠、王国伟、刘江桥、徐芳玲

展开 >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微红梢斑螟 马尾松 挥发物 特异性成分 行为反应

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贵州大学大学生"SRT计划"项目马尾松种子园天敌昆虫种类调查及其多样性研究

黔林科合[2014]13号黔林科合[2021]15号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1号SRT[2021]214号SRT[2021]215号

2021

中国森林病虫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森林病虫

CSTPCD
影响因子:0.593
ISSN:1671-0886
年,卷(期):2021.40(6)
  •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