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塑料工业:绿色低碳循环

    李建军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我国塑料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式发展.立足于当下,我国塑料工业亟需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对目前塑料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方面的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和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两个关键手段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我国塑料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塑料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废弃塑料可降解塑料

    聚合物共混物的回收

    安德里亚·多里加托
    18-3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几十年内,对具有定制性能的多功能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促成了全新商用聚合物共混物的开发.它们相对于传统基体而言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而且在新型塑料合成方面表现出经济优势.由于塑料废物治理方面的环境问题逐渐增多,分选技术中存在难题,而且绝大部分成对聚合物之间的化学相容性有限,因此聚合物共混物在回收方面的技术潜力往往没有得到挖掘.在某些情形下,在回收共混物中添加增容剂也无法令人满意地保持和/或定制其性能.该综述的目的是对聚合物共混物回收的可能性进行批判性分析.在关于塑料回收问题和定义的前导章节之后,介绍了关于聚合物共混物物理特性的一些基本概念.该综述第三章重点分析了聚合物共混物的机械回收方法,以及运用于相容和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的回收方法之间的总体区别.这一章还分析了源于未分类废物的掺合塑料的回收潜力,以及再次热处理对聚合物共混物形态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生物塑料在现代社会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该综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含有生物塑料的共混物的机械和化学回收,尤其关注基于聚乳酸(PLA)和热塑性淀粉(TPS)的共混物.运用于聚合物共混物的回收技术的关键方面和未来展望将在该综述最后一章总结.

    聚合物共混物回收相容性物理特性

    新形势下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现状与思考

    王红秋付凯妹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目前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现状,提出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未来发展应强化政策推动再生料使用、推进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协作、鼓励开展废塑料绿色高效回收利用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化学回收技术的产业化步伐等建议.

    废塑料回收利用建议

    绿色地膜发展及现状

    罗峻胡剑灿李向阳
    43-4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业生产中,地膜具有保水增墒、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覆盖物应用的顺序介绍了天然覆盖物、传统聚乙烯地膜和新型绿色降解地膜的优缺点.总结了国内外新型绿色降解地膜的类型和发展现状,对绿色降解地膜应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地膜绿色全生物降解发展

    新能源汽车用聚丙烯基微发泡复合材料

    谢紫龙唐小红张琴王珂...
    49-5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要求材料具有更轻的密度和更优异的综合性能来提升续航里程,降低能耗.微发泡聚丙烯因其具有轻质、较好的刚性、抗冲、耐热和低成本等优点在汽车内应用广泛,但聚丙烯的线形链结构使其黏度低,熔体强度低,只能在结晶熔点附近发泡,发泡的温度区间窄,面临难以发泡均匀的难题,发泡聚丙烯在加工方式和材料组分的调控上均面临较大的挑战.从微发泡聚丙烯的发泡机理出发,比较微发泡聚丙烯的制备加工方法,汇总现有微发泡聚丙烯增强改性的策略,对发泡聚丙烯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聚丙烯微发泡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

    聚乳酸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李昱杰陈俊冬王玥刘耀文...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碳中和的大环境下,利用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加工成包装材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塑料污染问题,同时对推动包装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概述了聚乳酸复合膜的加工原理与制备方法,对聚乳酸与天然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和其他材料共混制成复合膜的制备工艺、性能特征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对复合膜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随着研究的推进,未来聚乳酸复合膜将会向经济、环保和综合性能优异的方向发展.

    聚乳酸复合膜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塑料热解制油技术研究进展

    周飞彭剑峰
    64-6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塑料热解制油技术既可以有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还可将塑料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液态油产品,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简要介绍了塑料热解制油技术的方法和特点,综述了塑料热解过程中,塑料类型、催化剂种类、共热解物质、反应温度和反应器类型对制油效果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塑料热解液态油产率催化

    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瑜陈亢利
    70-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较好,且吸附环境污染物后形成污染复合体,随着风、洋流等外力作用,广泛存在于海洋、淡水、土壤、大气和其他环境以及不同营养级别的生物中,其大量快速积累及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引起了全球科学界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基于此,通过对微塑料的来源及其污染现状进行介绍,分别阐述了微塑料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微塑料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塑料未来的研究方向.

    微塑料环境污染降解途径研究进展

    功能化聚乙烯醇及其对果蔬的保鲜研究进展

    张黎宋璐王彦文黄绍文...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聚乙烯醇的功能化以及功能化聚乙烯醇在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具体从增塑、耐水和抗菌三个方面总结了聚乙烯醇的改性以及它们用于食用菌和常见水果的保鲜效果.最后对聚乙烯醇材料的功能化发展和应用提出一些思考.

    聚乙烯醇功能化果蔬保鲜

    浅谈两种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许文娟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塑料制品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方案,展示了国家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决心.为了助力"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从可降解塑料的原理介绍了主要的可降解塑料类型.并介绍了聚乳酸(P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可降解塑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可降解塑料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