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离子相互作用的聚氨酯在电气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韩帅赵春军闫晓文韩立静...
    1-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氨酯是一种结构简单且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在服装、涂料和医疗等方面都有很多重要应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离子基团引入聚氨酯基体中,可以使聚氨酯获得导电性能,在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柔性传感器、有机晶体管以及柔性电热材料等方面有很多应用.

    聚氨酯离子液体离子型聚氨酯

    物理增韧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李姝姝马应霞李广全刘小燕...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PP)作为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质量轻、无毒和易加工成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但PP材料的韧性较差,大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因此,对其韧性的改善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当前研究最广泛的橡胶或弹性体、刚性粒子和核-壳结构粒子物理增韧PP的增韧机理、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其他物理增韧方法(β成核剂、纤维、超声辅助)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增韧改性PP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聚丙烯物理增韧改性增韧机理

    柔性聚芳硫醚树脂的合成研究

    刘容杜甜甜胡倚萍章驰...
    15-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结构改性单体向聚苯硫醚(PPS)主链引入长碳链,合成了一种新型柔性聚芳硫醚树脂—聚苯己基酰亚胺硫醚(PPHIS).研究了4,4′-二氯代二苯基己基二酰亚胺(DCPHDI)和4,4′-二氯代二苯基己基二酰胺酸钠盐(DCPHDAS)两种单体对应的树脂合成路线的可行性,并对PPHIS与PPS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DCPHDI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可以成功制备PPHIS;而以DCPHDAS为结构改性单体合成PPHIS的路线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传统的聚芳硫醚PPS相比,柔性PPHIS的热稳定性在430℃之前好于PPS,熔点、结晶性低于PPS,具有更低的加工温度和加工成本.

    聚芳硫醚聚苯己基酰亚胺硫醚改性单体合成

    原位反应加工制备BN/PMMA/PP导热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张俊江学良徐焕辉刘仿军...
    20-2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反应加工法和熔融共混法制备氮化硼(B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利用导热测试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材料的导热性能明显高于普通熔融共混法所制备的材料,随着BN填充量的增加,BN/PMMA/PP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升高,当BN质量分数为15%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0.56 W/(m·K),比普通熔融共混的热导率提高了44%.当BN含量为5%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PP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达到最高104.2℃,并且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显著提高.导热填料BN的选择性分散有助于提高BN/PMMA/PP材料的导热性能、耐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原位反应加工双连续相氮化硼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导热复合材料

    抑菌型可降解PLA/PCL/T-ZnOw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胡桂新刘雨洁张文哲晋嘉星...
    25-3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己内酯(PLA/PCL)复合材料,研究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对PLA/PC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性能、热稳定性及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CL质量分数为30%,T-ZnOw质量分数为3%时,PLA/PCL/T-ZnOw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分别提高了40.8%、74.1%,形状记忆性能达到最佳.T-ZnOw赋予了PLA/PCL复合材料一定的抑菌性,同时还促进了复合材料的降解.PLA/PCL/T-ZnOw复合材料较PLA/PCL复合材料的结晶度(XC)提高了,形状记忆的固定率明显增加;初始热分解温度降低,残炭量提高.这种具有抑菌性的可降解PLA/PCL/T-ZnOw形状记忆材料在医疗和智能材料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形状记忆性能抑菌性降解性聚乳酸聚己内酯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夹钳衬套用PA6材料的改性研究

    陈永河徐少亭陈勤勤张东升...
    33-3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尼龙6为基体,通过纤维改性、微粒共混及油浴处理,探索了不同改性处理工艺对材料的吸水性能、摩擦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并设计开发了尼龙6/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PA6/PTFE/SiO2)协同改性配方.结果表明,纤维改性与微粒共混均可以降低材料吸水率至2%以下;引入硅油分子可以降低PA6中分子链段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PA6/PTFE/SiO2复合材料的24 h吸水率比常规PA6降低了37%.微粒共混后的PA6/PTFE/SiO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性能,摩擦系数仅为0.32,磨耗量为4.25 mg;硅油热处理后其摩擦系数可以降低为0.24,磨耗量降低为3.09 mg.通过摩擦磨损表面形貌观察发现,PA6/PTFE/SiO2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以黏着和磨粒磨损为主.相比于纤维改性,采用微粒共混及油浴处理可以在保证材料具有70 MPa拉伸强度的基础上,提升材料的断裂伸长率.PA6/PTFE/SiO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吸水性和综合力学性能,可以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对尼龙衬套产品的要求.

    尼龙6聚四氟乙烯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耐磨性吸水性

    利用原位纳纤和长支链聚丙烯协同作用制备高熔体聚丙烯

    欧阳晴风任嘉怡麻国祺杨前程...
    39-4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挤出-拉伸-热处理成型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以提高PP的熔体强度.研究了PET纳米级纤维对复合材料的熔体强度、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材料的熔体强度从9889 kPa·s提高到55215 kPa·s.进一步通过在PP/PET复合材料中添加长支链聚丙烯(LCBPP,熔体强度22453 kPa·s)使材料的熔体强度提高到80769 kPa·s,可见LCBPP与原位纳纤对提高PP的熔体具有协同作用.流变数据显示PET纳纤的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显著升高,这是因为PET纳纤能够增加熔体的缠结程度,从而使其熔体强度得到提高.最后从模压发泡性能上也证明了PP熔体强度的提高,这也说明此方法可用于工业发泡领域以提高低熔体强度材料的发泡性能.

    模压发泡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原位成纤

    高流动高抗冲高强PP/EPR共混物的设计与制备

    乔泽爽鞠翼龙刘宣伯白红伟...
    45-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橡胶增韧塑料存在熔体流动性与力学强度和韧性难以平衡这一重要问题,以聚丙烯/乙丙橡胶(PP/EPR)共混物为例,提出通过构筑分子量分布呈"双峰"特性的PP基体来同步实现高流动、高强度和高抗冲韧性的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将高、低分子量的PP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形成"双峰"基体可设计得到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高强高韧共混物,并且扩大二者的分子量差异更有利于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基体的链缠结密度是影响共混物性能的关键因素.

    聚丙烯增韧刚韧平衡流动性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聚乳酸/聚丁二烯/聚磷酸铵三元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

    孙果郑倩南冯杰陈中碧...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聚乳酸(PLA)/聚丁二烯(PB)/聚磷酸铵(APP)三元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对深入理解其结构形成和演化、优化工艺条件有重要意义.将PLA、PB和APP熔融共混,并引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进行动态硫化,进而用转矩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这种三元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PB显著降低了PLA熔体的转矩,提高了加工流动性;PLA/PB二元共混体系在180~200℃测试温度范围内呈现假塑性流动行为,流变指数n值变化不大;而PLA/PB/APP三元共混体系则随温度升高发生了从假塑性到胀塑性的转变,n值从小于1转变为大于1.总之,与柔性聚合物共混能够改善PLA的加工流动性;但是提高加工温度,不利于PLA及PLA/PB/APP三元共混体系的高速挤出.

    聚乳酸复合材料流变行为聚丁二烯聚磷酸铵

    低介电烯丙基聚砜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谭光军张小娟钟家春徐启奎...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羧基氟化聚砜(PSF-COOH)作为表面处理剂,通过物理包覆结合热处理实现了对玻璃纤维(GF)的表面修饰.然后,以羧基氟化聚砜修饰的玻璃纤维(m-GF)为增强相,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为基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烯丙基氟化聚砜(PSF-DBA)增韧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m-GF/BMI/PSF-DBA).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分析(TGA)、万能试验机和数字电桥LCR测试仪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经PSF-COOH处理的玻璃纤维与双马来酰亚胺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所有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均大于44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着PSF-DB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增加,在PSF-DBA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韧性最佳.氟化聚砜的加入可以降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1 kHz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最低,为3.2.

    烯丙基氟化聚砜双马来酰亚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